关于判断长城修建年代的思考

2017-03-31 11:17李雅妮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发展观整体观

李雅妮

摘要:长城二千多年來单纯以线性墙体的形式存在,时代特征不明显,对长城修筑年代的判断,主要以古史记载、沿线发现的古文化遗迹遗物和长城上的碑刻石刻为主,具有较大局限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创新思维,以长城的发展观、长城断代的联系观、长城断代的整体观来考察长城修建年代,有助于准确确定长城始建年代。

关键词:古史记载;古文化遗迹遗物;碑刻石刻;发展观、联系观、整体观

长城是特殊的文物,从战国时代产生以来,一直以墙体的形式存在了二千多年,因而变化不明显,时代特征不突出,更重要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长城墙体已经坍塌,夯层也不明显,无法观察其原始建筑形制,这给判断长城修建年代带来了较大难度。

现在对长城修筑年代的判断,主要的考古佐证有三种。

一是古史的记载,包括朝代史、地方史志和名人传记等,记载了长城的修筑年代和修筑情况。但是古史记载仅仅记其修筑时间、走向和主要起始点,并不记录其具体位置,也不记录其建筑形制,仅是概括性的介绍与总结,有总体上的介绍却无具体记述。例如战国燕长城,《史记》只一句“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仅说燕国筑过长城,从造阳起至襄平止。造阳和襄平是郡治一级的大地理单位,并不是修筑长城的具体起始点,至于中间地段的具体位置则只字未提,因此不能为考证燕长城提供具体详实的帮助。

二是长城沿线所发现的古文化遗物和遗迹。其中遗物又是最直接有效的断代证据,这些遗物主要是当年戍守长城的役夫和将士遗留,有建筑工具、武器、生活用品和动物骨头,但是长城沿线遗物明显较少,只在局部地段出现,遗物年代以汉代和明代为多,很少发现其他时代遗物。所以依靠遗物判断长城年代虽然有效直接,但不具有普遍性。

三是长城上的碑刻和石刻。记录了长城具体的修筑年代、修筑人、修筑经过等信息资料,这是长城断代的最确定的证据,直接认定了长城的真实确切信息。但碑刻、石刻主要见于明代长城,早期长城的碑刻、石刻少有发现。因此,依靠碑刻石刻判断长城修筑年代局限性较大,同样不具有普遍性。

根据长城巡查实践,笔者体会,长城断代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判定长城的修筑年代,应该创新思维,拓展新的思路,注意长城断代的发展观、联系观和整体观。

一、长城的发展观

长城从战国到明代二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逐步发展的,一开始只有烽火台,没有墙体,后来出现远距离墙体,墙体一开始较低、较窄,逐步加高、加宽,开始在山坡上修建,还不能建在山顶之上,后来逐渐向山巅建造,长城到明代开始包砖,明后期大兴敌楼、女墙、垛碟,这都说明了长城是发展的,不断进步的,其规模体量是逐渐增大的。即使墙体的建筑形制几千年来变化不大,只有土夯、石垒、土石混夯几种,但是长城并不是一开始就如同明朝长城一样雄伟,明代即使是干插石垒的长城也有6米高、5米宽。应该说,早期长城的规模绝对没有明长城的规模大,战国时代的人们没有能力在山巅之上修建底宽5米、高6米的石墙,当时的生产力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今认定的秦长城和赵长城,完整段的规模并不大,高仅约1—1.5米,底宽约1米,与明长城并不在一个档次上。即使现在不同时代的长城大范围的坍塌,但其坍塌后的体量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坍塌成埂状的长城,石头土块不可能被移走,仍然可以从坍塌后的体量推断出其原始建筑规模,低、窄的长城体量不会太大,后代修筑的长城其体量应该越来越大。因此用发展的观点看长城,以体量大小作为长城断代的一个依据,也具有一定科学性。

二、长城断代的联系观

仅靠一面墙体,尤其是残损成埂状的墙体,很难准确判断长城年代。长城的断代还应拓展思维,与附近区域内的历史遗存联系起来考证。长城的修建不是孤立的,修建长城的朝代,其势力范围往往已达到长城沿线。作为一种保护性的防御体系,长城之内一定有当时的民众和军队频繁活动的迹象和场所,如果在较大区域内没有那个时代民众和军队的活动迹象,那么有什么必要在那个区域修筑长城,修筑长城又由谁来担当守卫的责任呢?所以,长城的内外两侧,往往会分布有同时代的城址、军堡和遗迹,通过这些城址、军堡的存在,往往也会判断长城的修筑年代。城址、军堡等古文化遗存较多、较集中的地区,存在长城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长城断代应该与邻近区域内的历史遗迹联系起来考证,这是个重要的线索。

三、长城断代的整体观

作为一种整体防御体系,古代人并不仅仅依靠一面墙来实施防御,还包括众多的烽火台、关口和散居在长城内外的众多军事据点,包括亭障、关堡、坞栅等。长城与他们构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一点以汉代最为显著,汉代往往会在交通要道的山口高地建有边长200余米的小型军事城堡,而到明代则形成了庞大、完备的镇、卫、所、堡、长城、烽火台一体的防御体系。因此,长城的断代,应该考虑到长城的整体性,从防御体系的整体推断长城的存在与年代,单纯判断长城的墙体的年代有一定难度,但是结合长城整体防御体系内的军事城堡和其他单体建筑的年代来判断长城更容易一些。军事城堡内往往散落大量古文化遗物,这对于断代有很大帮助,有些军事城堡见诸于史书上,其准确的地理位置的考证,有利于准确判断长城的位置,从而也有利于判断长城年代。

长城断代是长城保护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拓宽长城断代的认识和方法,是我们今后在长城研究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发展观整体观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身体整体观及其生态哲学意蕴
浅谈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笑傲2017乃至未来 三观之外你还需要“发展观”
阐述及辨析阿玛蒂亚·森发展观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论“四个全面”思想的辩证意蕴
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观与课堂取舍策略——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
基于发展观的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探讨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