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若干措施

2017-03-12 08:24付辉即墨市人民医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立医院医疗

付辉 即墨市人民医院

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若干措施

付辉 即墨市人民医院

当前,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部门发布《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以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为了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谋求更好的发展,公立医院应从根本上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采取有效举措强化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 预算管理 具体措施

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形势下,公立医院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产生了极大变化,这也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公立医院只有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方法,以最大化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方能在医疗卫生改革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指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为公立医院发展做出一点有益的贡献。

一、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医院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能够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各项运营活动的管理方式。公立医院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构成,承担了重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着增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生存形势愈加严峻。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长期受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被推向医疗市场,开始承担起自负盈亏的发展责任。这对于一直以来缺乏财务管理理念的公立医院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公立医院高效运用医疗资源,增强公立医院的竞争实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冲击,是现阶段公立医院财政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关部门在2012年颁布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要求。公立医院如何响应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是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挑战与压力,公立医院必须加强预算管理,以增强自身在医疗市场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具体实践中,公立医院实行预算管理,仍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有待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探讨:

1.重事前轻过程。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预算管理应当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始终。多数人因为预算管理的计划性,而将其看作是事前控制,在实行预算管理时重事前轻过程,缺乏对运营活动的事中和事后的统筹控制,导致预算管理空有其名而无其实,也无法保证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推进,预算管理控制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2.重编制轻执行。对医院财务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力度。整个医院基层员工因为不了解、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将预算管理贯彻落到实处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预算管理缺乏群众基础,脱离临床部门实际,自然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约束效力,整个预算方案甚至沦为一纸空文。

3.重财物轻非财。预算管理主要是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管控,具体就是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但公立医院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机构,在运营中除了要加强对财务指标的规划和考核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医疗服务容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核,以增强医院的品牌效益,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实行预算管理,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立医院从低效高耗的粗放型经营向高效低耗的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化,高效有序地开展日常工作。针对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所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举措:

1.在内部营造科学管理氛围。预算管理绝不只是医院管理层或财务室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在从医院发展的全局出发编制预算管理方案之后,要重视从基层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具体落实。在医院内部营造倡导科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成立包括院级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将执行责任落实到部门和负责人,促使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齐心协作,共同完成预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损耗。

2.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信息化平台是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托:一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各职能部门和科室,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数据的汇总,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二是,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可以对预算管理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确保了预算管理的质量;三是,信息化平台的便捷化有助于促进信息流通,有利于实现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

3.坚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公立医院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属性,在实际运营中要兼顾二者,既要服务于民,又要获得合理利润。只有二者和谐统一,才能确保公立医院不偏离正确发展轨道。在设定预算指标的过程中,应提高对非财务因素的关注度,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实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作为一种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是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公立医院实现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措施。在当前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实行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对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立医院财政管理仍存在一些有待探讨核解决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应不断摸索、创新,采取有效举措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规范,为助力公立医院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1]张健.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分析[J].财会学习,2017(02).

[2]张强.基于新医改背景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

[3]王秀芬.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建设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2017(11).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医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