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2017-03-12 08:24李春慧青海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导向

李春慧 青海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李春慧 青海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应用出现的问题,本文在对缺乏法制保障、缺少独立机构等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对策,从而为关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行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混合审计制度 风险管理体系

引言:所谓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其实就是以组织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采取该种模式,能够使组织的价值得到增加。近年来,我国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加强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问题

(一)缺乏法制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审计法律、制度提供保障。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健全有关法律和制度,有关内部审计的制度大多包含在《审计法》中,缺少实施细则。在相关法规中,并未明确说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服务领域。此外,企业内审制度也未能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以至于内审人员缺乏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认识,同时企业内部也尚未形成风险管理的审计环境,继而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缺少规范支撑。

(二)缺少独立机构。在国内,多数企业并未设立独立的内审组织机构。在缺乏公司内部治理意识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实施内审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迎合监证会的监督管理规定,所以内审部门大多受财务主管或总会计师的管理,在内审管理中容易受其他部门的制约,继而导致内审工作缺乏权威性。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内审机构拥有的审计监督职权较少,无法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权力保证,很难在实践工作中对其他部门经营活动风险展开全面监督管理。

(三)缺乏内审人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审人员掌握经济、财务和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有关技术,从而利用多种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完成企业内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而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并非是专业审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担任。这些人员缺少丰富的知识结构,仅仅能够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审计等工作,难以完成风险的准确判断[1]。而缺乏风险导向内审人才,将给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四)缺少风险体系

相较于国际先进企业,我国企业在内审工作开展中缺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体系,未能采用金融工程、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方法完成风险的合理预测、识别和评估。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企业未能开展科学的风险管理活动,仅仅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强制性保险的购买,并未采用风险的系统防范措施。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企业避免面临多风险环境。未能科学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将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和威胁。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法制保障。我国想要更好的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要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保障,健全国家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引入国际内审规章中的风险导向规定建立内审具体准则,以便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规范,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国内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行混合审计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求企业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账项基础审计等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以满足新时期企业结构治理需要。

(二)建立独立机构。我国在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还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具体来讲,就是要使内部审计机构与其它部门保持相对独立,直接由董事会负责管理,以确保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保持一定的地位,进而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应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独立的报告,以免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对企业风险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机构独立的同时,还要注重内审机构“咨询顾问”等作用的发挥,以确保其他部门能够配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培养内审人才。培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才,则能使审计人员胜任风险管理工作,从而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得到更好的应用。为达成这一目的,政府还要加强职业审计人才培养,并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内审人员知识技能培养,确保人员因掌握多元化技能和多领域知识,熟悉企业内外部环境,尤其需要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需加强内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从而使人员能够自觉完成财务、战略等风险信息的收集,并从全局角度提出风险导向内审报告。此外,还要加强内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以确保内审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四)完善风险体系。为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政府还应引导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完成内部审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并在平台上实现审计信息交换,从而使审计风险得到降低。利用该平台,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各种风险数据的收集,并完成风险指标的建立,企业也能完成风险的量化分析和评价,进而实现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2]。而利用体系对企业的各种资金和资产实施动态跟踪,并对内部财务系统和会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则能快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完成风险的有效评估和控制。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上存在较多问题,所以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而在未来经济环境变化迅速的发展形势下,还应尽快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保障,并通过建立独立内审机构、完善风险体系和加强内审人才培养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确保我国企业能够取得稳定发展。

[1]封扬,钱臻浩,沈雨欣.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业务中的应用——基于ABC公司的案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45-46.

[2]袁作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42-243.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偏向”不是好导向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