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杂记》考论

2017-03-07 15:29
关键词:云谷杂记内容

王 青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云谷杂记》考论

王 青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云谷杂记》是南宋张淏撰写的一部考证类笔记,成书于嘉定七年(1214年)。该书久佚,四库馆臣重新将之辑录成书,版本主要分一卷本和四卷本两个系统,一卷本质量更优,目前学界对其关注尚少。该书内容涉及名物掌故、经史文章和碑刻字画等考辩,对宋代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等内容也有所记载,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书中透露出作者的宿命论思想,阅读时需引起注意。

《云谷杂记》;张淏;版本;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4 13:40

《云谷杂记》,南宋张淏①撰。张淏字清源,婺州武义(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初补将士郎,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举备顾问。绍定元年(1228年),以奉议郎致仕。时称其学术淹通,纪闻该洽,著述甚富,除《云谷杂记》外,尚有《会稽续志》八卷和《艮岳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评价颇高:“宋人说部纷繁,大都摭拾琐屑,侈谈神怪。惟淏此书,专为考据之学……折中精审,厘订详明,于诸家著述,皆能析其疑而纠其谬。”[1]1 019

一、对《云谷杂记》的整理与研究

学界很早便开始对《云谷杂记》进行整理和研究。1913年鲁迅先生从京师图书馆借得明抄残本《说郛》②5册,用两夜时间整理出《云谷杂记》1卷,随后为其撰写跋语③。其中19条内容为聚珍本所无,另有4条相对聚珍版本的著录而言,内容更为详实,此为《云谷杂记》的初稿本。后来,鲁迅先生在此基础上作了更加认真的校订工作,将之与陶宗仪《说郛》刻本对照,指出刻本割裂、篡改与缺失情况,又与《永乐大典》本互校,作校语、批注和札记。另有序言1篇,1914年3月写成定稿,辑《云谷杂记》一卷共41页,14 000余字,于正文后附《札记》20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本至今未印行,现藏于北京图书馆。4年后张宗祥也校录了一本,较《永乐大典》本多《补编》两卷,与鲁迅先生所用体例不同。1958年该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印行2 000册。后来,张宗祥根据6种明抄本集成涵芬楼百卷本《说郛》,他在《说郛》序中以“三善”说评价自己所作的工作,其中之一即指《云谷杂记》:“《云谷杂记》虽非全本,然较武英殿本已多二十余条……此为二善也。”[2]

1977年,鲁迅研究专家林辰的《鲁迅〈云谷杂记〉辑本及所作序跋二篇的发现》[3]一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云谷杂记》的内容及作者,然后根据《鲁迅日记》详细叙述了鲁迅先生从明抄《说郛》残本中发现《云谷杂记》佚文并校录《云谷杂记》,并为其撰写序跋的过程。随后,鲁迅著作注释组将鲁迅先生为《云谷杂记》撰写的序和跋加以注释,发表了《鲁迅〈云谷杂记〉序跋注释》[4]一文,是一篇简单的介绍性文章。

2015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了李伟国先生的《云谷杂记》[2]点校本,该本以《海山仙馆丛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刊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本、《清芬堂丛书》本、《说郛》本以及相关史籍,还参考了鲁迅先生的辑录本成果,并将《说郛》本的22条内容作为补遗附于书后,是目前该书的最好整理本。

二、《云谷杂记》成书的几个问题

张淏将好友徐邦宪的书帖冠之《云谷杂记》卷首,又于卷末撰写了跋语,通过解读这些内容,可理清《云谷杂记》成书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阅读和研究《云谷杂记》十分有益。

(一)成书目的及命名

据张淏为《云谷杂记》所作题跋的记载,张淏嗜书成癖,涉猎宏博,见解独到。对于书籍“可以娱闲暇而资见闻者,悉读而不厌。至其抵牾讹谬处,辄随所见为辩证之”[5]80。遗憾的是,张淏并未将思考所得记录下来。直至读到洪迈的《容斋随笔》,张淏受到很大启发,“往往多予所欲言者,乃知理之所在”[5]80。对于有些问题又“疑公考之未详”[5]80,这促使他开始撰写《云谷杂记》。四库馆臣撰写提要时就指出“淏此书实踵迈书而作”[1]1 019。张淏撰写《云谷杂记》的目的不止于此,还有与其他学者讨论学术,“盖将识所疑而求诸博文之士,相与质正焉[5]80”,以及保存旧事的目的。书中除去新撰写的内容外,作者还将之前记录过的杂事数条加以合编,“杂然无复诠次”[5]80。因此,将书命名为《杂记》。

(二)成书时间

张淏为《云谷杂记》所撰跋文末署“时嘉定岁在玄黓涒滩仲春”[5]80,此时即嘉定五年(1212年)二月,按说此当为成书时间。但张淏又于卷首冠以徐邦宪书帖,并于结尾处云“辄以公帖冠之卷首,是亦季子于徐公之意也。嘉定甲戌张淏书”[5]6,这说明张淏是在嘉定甲戌即嘉定七年(1214年)才完成了《云谷杂记》卷首的工作。也就是说,张淏嘉定五年所写的题跋,很可能只意味着他完成了《云谷杂记》的章节卷数书写,而《云谷杂记》真正完整成书并开始流传,当是在嘉定七年。

三、《云谷杂记》的版本流传状况

《云谷杂记》自成书后,曾被宋代《宾退录》《舆地纪胜》和《志雅堂杂抄》等书引用,至明正统年间即已失传。清修《四库全书》时得以重新辑录成书,以四卷本行世,此后便见于多种书目著录,并被收入各类丛书之中,版本众多,需要进行辨别分析。另外,又有鲁迅先生发现的一卷本《云谷杂记》,与四卷本相比,在卷数条目和内容详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这两个版本系统的《云谷杂记》需要仔细加以考察。

(一)《永乐大典》辑佚本

《云谷杂记》一书,《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和《文献通考》等皆不著录。仅明代《文渊阁书目》荒字号第一橱著录“张淏《云谷杂记》一部四册阙”[6]75。又《秘阁书目》子杂著录“张淏云谷杂记一”[7]236。《秘阁书目》是钱溥在阅览文渊阁藏书后所抄录的书目,《云谷杂记》在当时的著录情况当与杨士奇等人撰《文渊阁书目》的时间相同,可推断《云谷杂记》在明正统六年(1441年)《文渊阁书目》编纂完成时已失传。清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云谷杂记》佚文共计124条,析为4卷,又取书帖识语和奏状题跋分载首末,用武英殿聚珍版印行。此后,《永乐大典》四卷本《云谷杂记》频繁被收录于各种书目题跋及丛书之中。《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云谷杂记》为卢文弨抱经堂校聚珍本,《郑堂读书记》注明此本为武英殿聚珍版本,《八千卷楼书目》著录此本为守山阁本翻聚珍本,又记录其他版本有杭刊本、闽刊本、海山仙馆本和啸园本。此外,还有傅增湘藏的清初写刻本等。近代《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聚珍版排印。

(二)《说郛》节录本

《云谷杂记》除《永乐大典》本外,还有《说郛》本。目前通行的《说郛》有两种本子:一是张宗祥根据京师图书馆所藏明抄残本重新加以校订成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排印本,即通常所谓的涵芬楼一百卷本;二是清初陶珽增订的一百二十卷本,即通常所称的宛委山堂本。这两种版本《说郛》收录的《云谷杂记》内容有所不同。

涵芬楼百卷本《说郛》,著录“云谷杂记十卷,宋张淏”[2]。但实际上并未对其内容进行分卷,统计全书内容共计49条;宛委山堂本《说郛》著录“云谷杂记一卷,宋张淏撰”[8]1 325,统计全书内容共计15条。此外,《五朝小说》和《五朝小说大观》所收也为一卷本,其内容与宛委山堂本《说郛》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宛委山堂本《说郛》其实是将涵芬楼百卷本《说郛》中的《云谷杂记》内容割裂窜改,其中有15条保存《云谷杂记》原名,1条收入《艮岳记》,25条收入《东斋记事》,其余8条缺失。

从各书的著录情况来看,《云谷杂记》除涵芬楼百卷本《说郛》不分卷外,主要有一卷本和四卷本两个系统。

1.一卷本《云谷杂记》

宛委山堂本《说郛》《五朝小说》和《五朝小说大观》所收为一卷本,均节录了“胪句传、紫盖黄旗、玉帐、月令字误、书后押字、太祖达生知命、上祭于毕、藏金石刻、神道、饮茶盛于唐、门下、樱桃、木剑、温公得人心、登闻鼓”这15条内容,各条内容皆具备标题。涵芬楼百卷本《说郛》内容收有49条,虽未分卷,但是该版本包含了宛委山堂本中《云谷杂记》的15条内容,两者实为一个系统。

2.四卷本《云谷杂记》

武英殿聚珍版本、《海仙山馆丛书》本和《清芬堂丛书》本所收为《云谷杂记》四卷本,皆据《永乐大典》本而来。著录为:卷首书帖识语一篇,卷末奏状4篇,题跋4篇。卷一内容有23条,卷二有39条,卷三有31条,卷四有31条,各条目皆无标题。所谓杭州书局本、福州书局本、南昌书局本和广雅书局本等,或为翻刻,或为覆刻,或为缩印,或为重刻武英殿聚珍本。卢文弨抱经堂所出为聚珍本校本,《丛书集成初编》也是选用聚珍本排印出版。比较《云谷杂记》一卷本和四卷本两种本子,可以发现它们在条目多少、内容详略和标题有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一卷本各条目含有标题,虽所收数量较少,但内容首尾完备,考辨更加详实。而四卷本各条目无标题,尽管数量众多,但内容却颇有讹夺。

四、《云谷杂记》的价值

《云谷杂记》所涉内容广泛,既有对名物掌故、经史文章和碑刻字画的考辨,又兼记君臣事迹和鬼神梦卜之事,这些内容或可纠误,或可拾遗,或可反映史实,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一)《云谷杂记》的文献学价值

《云谷杂记》作为一部以考证见长的著作,其内容“折中精审,考订详明,于诸名家著述流传皆能析其疑而纠其缪”[1]1 019。

据统计互联网时代线上订购旅游产品,65%的人表示不确定其真实性,24%表示旅游产品太多,眼花缭乱,11%表示不确定哪款软件比较好。由此可知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不可避免带来信任危机,出现生态旅游内容过度泛化和功能的淡化。通过对校园用户的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少大学生们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报旅游团,“互联网+旅游”的出现不只解决了大学生市场难以拓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大学生理智旅游的需求。因此我们注重开发有个性的,价格优惠的特色旅游路线,满足大学生旅游的体验、优质低价性等需求。

1.纠他书之误

如论王羲之以经换鹅之事,蔡倏的《西清诗话》记载是以《道德经》换鹅,而非《黄庭经》。张淏驳斥了这种说法。经考证认为,王羲之以《黄庭经》和《道德经》换鹅是两件事,因皆是以经换鹅,所以后人产生混淆,误以为是一事。再如通过分析《本草》中对“零陵香”“蕙草”和“蕙实”的记载来辨明“蕙”乃“蕙实”,非“零陵香”。而证司马贞、邵博、鲁直、彭乘和潘真子诸公之误,并表明“大率物之名字,偶尔相同者甚多,要在博考而详究,最不可于疑似未辨之间,而迁就其说”[5]15。其他考辨诸如发现《崇文总目》误认《唐广韵》为今之《广韵》,陈军举《史评》和苏东坡《二疏图赞》误认为疏广和疏受之去皆因杨恽和韩延寿之死等。

2.补他书之缺

《云谷杂记》引书多种,除去考证前人不及和失误之处,还记有部分名人事迹,并杂记诗文、书法和信仰等多方面,所涉内容非常广泛,他书多有不载。如卷4记载史浩与宋孝宗宴饮言谈之事,对于研究宋孝宗与史浩的关系以及补充史浩个人传记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再如卷3记载赵汝愚参加科举,按照祖宗故事,由第一名降为第二名的缘由经过,此事《宋史·赵汝愚传》不载,该记载可为研究赵汝愚生平事迹及宗室子参加科举的问题提供参考。另洪适《赵氏家录》今已不传,该条内容为张淏得之于文惠公所作《赵氏家录》跋语,因而具有文献辑佚的价值。

(二)《云谷杂记》的史学价值

《云谷杂记》涵盖了丰富的史学内容,在体现朝臣品质,反映宋朝对外关系以及宋代社会生活等方面尤其具有史学价值。

1.反映朝臣贤良有德

《云谷杂记》卷2载:“李文靖公沆布衣时,先正端公炳知舒州,屡因事涉江,公实行侍。俄而风涛暴作,舟几覆没。有大校王其姓,善人伦,曰:‘此有真相,孰敢为害?何惧之有?’是日果利涉无虞,众皆神其事。及公之贵,王校尚存焉。”[5]31此条内容突出了宰相李沆德行高尚,身份贵重,传其布衣时地神怪灵应事,这与传布君主降生和即位时发生灵应事迹具有相似之处。再如卷2记载了司马温公于元丰末年至京师,都城人民竞相观看的情形以及其去世后百姓的种种尊崇之举,张淏感慨于温公得人心,赞其为“千载一人而已”[5]49。

2.反映宋朝对外关系

《云谷杂记》中“寿山艮岳”④条记载:“上颇留意园囿。政和间,遂即其地,大兴工役筑山,号寿山艮岳……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凡六载而始成,亦呼为万岁山,奇花美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飞楼杰观,雄伟瑰丽,极于此矣。越十年,金人犯阙,大雪盈尺,诏令民任便斫伐为薪,是曰百姓奔往,无虑十万人。台榭宫室,悉见毁拆,官不能禁也。”[5]86-87此段内容为张淏读国史及诸传记后记录下来,以备遗忘。后张淏又得到徽宗的御制记文以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其中对宋徽宗穷奢极侈建造寿山艮岳的描述以及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汴梁沦陷,金人来犯后对艮岳的破坏情况的记载,可为研究宋徽宗个人及宋金战争提供历史资料。再如卷3记载韩魏公为世人所敬重,文曰:“韩魏公名德,为遐迩所重。韩魏公之子忠彦聘辽,国主知其为公子,问尝使南朝者,形貌肖韩相公否?皆曰‘然’,遂图忠彦之像。靖康间金人至河南,所过萧然,入相州传孝寺,见公画像,下马罗拜,秋毫不犯而去。又觅公墓,拜谒而退。身后名德,犹为敌国所重如此,昔所未闻也。”[5]52此条内容涉及宋辽交聘和金人进犯宋土,也是一条研究宋朝对外关系的重要史料。

3.反映宋代社会生活

民间信仰是宋代社会风俗的重要内容,《云谷杂记》中就有关于民间信仰题材的故事。如卷3记载袁州仰山二王神祠,为研究宋代袁州仰山神信仰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民众之间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还有宋高宗拜磁州崔府君祠,应兆登位的故事,一方面彰显了王权,一方面又宣传了崔府君的灵验,可用于研究以皇帝为首的官方对待民间信仰的态度。除了对民间信仰的记载之外,《云谷杂记》还涉及了宋代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卷4记载福建书肆刊刻书籍的情况:“近时闽中书肆刊书,往往擅加改易,其类甚多,不能悉记,今姑取一二言之。睦州,宣和中始改为严州,今所刊《元丰九域志》,乃径易睦州为严州。又《广韵》桐字下注云:桐庐县在严州,然易去旧字,殊失本书之旨。将来谬乱书传,疑误后学,皆由此也。”[5]78这段记载可以了解宋代闽中刻书的情况,对于研究古籍文献学和古籍刊刻十分有益。

4.反映其他内容

张淏学识渊博,广见多闻,书中有很多对名物制度方面的考证。名物方面例如考证零陵香、凉寝和玉蕊花为何物,如何区分宣发和蒜发等;制度方面诸如考证“万岁”之称如何演变为祝君上的专用之词,自唐以来“门下”二字为何冠于诏制之首,近世官府驱从佩戴木剑起于何时等。这些记载涉及古代博物知识和国家的典章制度,可为今人研究所用。张淏著述的价值也非局限于史学,其在艺术及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书中有很多对诗文典故和碑刻字画的考释,都显示出张淏开阔的视野。

虽然《云谷杂记》考证精妙,具备一定的史学价值,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对于皇帝君权神授的神秘化记载。记载宋太祖祭拜安陵时,奠哭为别,言“此生不得再朝于此也”[5]42,且亲自为自己陵墓命名为永昌,当年即应自己所言驾崩之事;再如记孝宗降生时赤光照天事和高宗拜谒嘉应侯次年即登大位事等,均表现出王权天定的思想。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鬼神梦卜之事的记载,暗含着作者的宿命论思想,阅读时需要多加注意。

注释:

① 四库馆臣为《云谷杂记》撰写的提要称“淏,字清源,婺州武义人。其里贯见于金华志。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又称为梁国张淏,盖本开封人,而侨于婺者也。”(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1 019页)此据周生春《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方志提要补正》考证:“《云谷杂记》卷末所附张淏自称‘单父张淏’,其《〈会稽续志〉序》则自称‘梁国张淏’,可知其原籍西汉时似属梁国,宋代则称单父。《总目》云‘本开封人’,乃误以汉之梁国为宋之汴梁。”(周生春《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方志提要补正》,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文史》第50辑,中华书局2000年版)

② 张宗祥在《说郛·跋》中提到此本:“京师图书馆残本卷三、卷四、卷二十五至三十二,无年号,蓝格白绵纸,似隆万间写本。”(陶宗仪撰,张宗祥校录《说郛》,中国书店,1986年版)该本据施贤明证实:“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A00487号善本,四周双边,每页12行,行20余字,钤有‘京师图书馆收藏之印’以及‘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印,所存诸卷序目与涵芬楼排印本基本一致,此即为张氏所言之本。此本现存卷三、卷四、卷二十三至三十二共计十二卷,每卷一册。”(施贤明《张宗祥〈说郛〉跋再探讨》,《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年第一期,59页)

③ 《云谷杂记》跋写于1913年6月1日,《云谷杂记》序写于1914年3月11日,序跋原文均无标点。《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年第3期)和《人民日报》(1977年7月l1日)曾经刊载。现收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十卷《古籍序跋集》中。

④ 《全宋笔记》中的整理本《云谷杂记》卷三有对“寿山艮岳”大约500字的描写,与涵芬楼百卷本《说郛》中对其将近3 000字的描写相比,内容较为简略,因此对寿山艮岳的研究可参考整理本补遗部分。

[1]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陶宗仪.说郛[M].北京:中国书店,1986.

[3] 林辰.鲁迅《云谷杂记》辑本及所作序跋二篇的发现[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3):51-53.

[4] 鲁迅著作注释组.鲁迅《云谷杂记》序跋注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3):101-104.

[5] 张淏.云谷杂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

[6]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钱溥.秘阁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 陶宗仪.说郛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薛志清)

AStudyonMiscellaneaofYungu

WANG Q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MiscellaneaofYunguis written by Zhang Hao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finished in 1214.There are the one-volume version and the four-volume version,the former being considered to be the better.The one-volume version,with great philological and historic value,includes researches on anecdotes,historical articles,inscriptions and paintings and records of the social life and the folk beliefs in the Song Dynasty.However,it is notable that the book reflects the writer’s fatalist ideas.

MiscellaneaofYungu;Zhang Hao;version;value

王青(1993-),女,河北黄骅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历史文献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和历史文献学。

K 207

:A

:2095-462X(2017)04-0033-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714.1340.044.html

猜你喜欢
云谷杂记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在何方
高层建筑框筒结构设计分析——以淮安汇金云谷2#、3#办公楼项目为例
凿壁偷光
云谷:开放的『会客厅』
欧拉秀玛杂记
泰安杂记
村居杂记
主要内容
云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