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探索

2017-03-02 19:58朱艳李曙生张斌徐步荣曹元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朱艳+李曙生+张斌+徐步荣+曹元军

摘 要 以协同育人为基础理论,从人才共育机制、师资协同培养机制、实训基地共建机制、能力导向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用人单位、专业教师和毕业生进行后期访谈,验证此方法和途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68-02

Exploration on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with Idea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 Exam-

ple of Taizhou Polytechnical College//ZHU Yan, LI Shusheng, ZHANG Bin, XU Burong, CAO Yuanjun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ways and new ways of coope-

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ope-

r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talent education mechanism,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eachers,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bility oriente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e

use of the units,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graduates of the late inter-view,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and way.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base

1 前言

协同育人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1]。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中,校企合作是手段,协同育人是目的,核心是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育人长效机制[2],即学校与企业、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多赢效应[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泰州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纲要》(泰发〔2012〕17号)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提高科技合作水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每年为地方及周边城市输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主导下,如何更好地适应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更好地制订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必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研究,旨在从人才共育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探讨学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作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对兄弟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

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尽管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如BTEC模式、TAFE模式、CBE模式、“双元制”模式等,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地方工业经济具体情况,还要摸着石头过河。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过度重视和高职院对学生就业率的过度重视,造成校企合作过程中矛盾层出不穷。当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浅层次的合作,远远达不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2)企业教师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校内教师也没有真正深入企业生产,师资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作用;

3)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或设备陈旧,与企业实际生产无法同步,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完全要从零学起,延长了实习磨合期;

4)目前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评价方式单一,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完全分开进行,无法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本文拟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3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动校企合作的实施途径

加强人才共育机制的完善 针对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育人实效性不强,仍停留在浅表面的现象,通过校企协同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措施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校企协同进行专业整合,加强专业群建设,立足地方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建立一批龙头特色专业。

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制定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本,校企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包括教学过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改革等。将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教学内容推陈更新,把现代企业的管理文化、典型工作任务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定制校本教材。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保障了校企人才共育机制的完善,在此过程中,为了发掘师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与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推动学校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步伐。

加强师资协同培养机制的完善 针对学校多数年轻教师无企业工作经验,企业兼职教师流于形式的现状,通过校企协同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培养校内双师型教师及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方法来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载体,高职教师与一线企业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首先,着力培养校内双师型教师,通过“访问工程师”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开发及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充实自身实践知识的匮乏;同时及时更新课本陈旧知识,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同步,培养一批“懂生产、擅教学、能服务”[4]的三位一体的高职教师。

其次,着力发展完善兼职教师队伍,鼓励企业高技术人员回归校园、走进课堂,切实承担高职院校一部分课程授课任务。把企业行业动态及技术带进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企业文化及企业员工手册为准则,严格要求学生行为规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兼职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凸显地方行业特色以及明确育人方向。

最后,“专兼”教师需要进行业务能力考核,校内教师需要获得技能证书以及企业技术等级认证,企业教师需要获得高职教师能力证书和学校认证。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努力来切实提升师资团队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强实训基地共建机制的完善 针对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严重滞后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情况,通过校企协同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与地方行业领先企业合作,进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学生专业启蒙认知,让学生感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如制造大类专业学生通过参观扬子江药业输液制剂智能生产车间、太平洋齿轮净成形轿车齿轮机加工车间等省级智能车间,认知实现“半自动化生产—全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的时空穿梭,培养学生对专业行业的热爱,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其次,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内的实训条件远远跟不上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以企业真实生产进行工位布置,学校提供实训场地,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根据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来组织实训教学环节,同时以企业职业标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手册作为学生实训考核标准。

通过以上两点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这也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增强育人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加强能力导向评价机制的完善 针对学院目前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评价方式单一、校內评价与企业评价完全分开进行的状况,通过以完善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考评方式,全面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专兼”教师团队的建设成果由企业对教师的考评、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考评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由校企双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评、社交能力的考评以及个人能力的考评组成。学校与企业、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多赢效应。

4 结束语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人才储备的摇篮。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提出实际人才需求,并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时赢得学生对企业的信任。最后,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一支“专兼”教师队伍,壮大“教学、生产、科研”互融的师资力量,切实为课堂带来生机,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总之,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是引领高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举措,彰显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9):44-47.

[3]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4]王小刚,蒋卫祥,朱利华.基于校企融合创新提升高职教师应用科研能力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

5265-5267.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