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7-03-02 22:39邓现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延伸拓展中学语文

邓现群

【摘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被边缘化现象,学生厌学心理严重,教师教学情绪不高,如何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使其焕发出蓬勃生命力,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慎重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现状,对如何有效实施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提出了几点探讨,希望为实现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语文学科魅力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 拓展 延伸 教学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亮点。拓展性教学的实施打破了狭隘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凸显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实施现状

1、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

当前,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有近九成的教师热衷于使用填鸭式与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难以得到实践。教师在课堂中占据教学主导地位,在五尺讲台上,以自我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兴趣等视而不见,致使学生机械的进行教学内容记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对于拓展性内容无法获取,更加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自主创新能力。

2、片面关注形式,脱离文本实际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对拓展性教学的理解不全面,一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致使文本教学草草收场,造成了文本资源的浪费。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过于频繁,崇尚精美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表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课堂展示中,将课文的结构脉络用课件制作出来,脱离了文本阅读初衷,不利于拓展性教学的开展。

二、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实施策略

1、开展比较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拓展性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与内化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例如在进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可以引入《武陵春》一文,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活动。在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拓展中,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材料搜集,探究问题,勇敢表达自身观点,使学生在拓展阅读能力同时,积累阅读知识,训练了思维与表达能力。

2、开展分析归纳

在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某些相同的或者相似主题课文进行归纳与拓展,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课文的主题共性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使学生强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对文本的整合与深化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主题也将有更深刻的领悟,有助于语文学习效率的实现。例如在进行《窦娥冤》一课教学时,针对这一课文的文学特征,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性教学,可以选择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女性文学现象进行归纳与延伸教学。在拓展性教学中,还要打破文本本身局限性,关注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等的分析与归纳教学,使学生阅读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开展想象启发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拓展与延伸教学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在课堂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想象启发的开展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同时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利如在进行《孔乙己》一课教学时,可以在课文结束时,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最终的结局进行想象,使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已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拓展与延伸。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学习能力等都有不可取代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质疑解惑、课文拓展以及综合性拓展等方式,启发学生想象力,发挥拓展性教学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向、多边、多元的多维思维,培养出具备优秀品質与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4、开展随堂练笔

在中学语文拓展性教学中,随堂练笔是一种重要的实施途径。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随堂练笔的开展充分利用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空白点,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拓展写作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并通过对课文主题的充分应用,寻找到内容相似点,达到拓展性教学的积极目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课文内容都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语文教学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这些教材内容也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良好素材,通过对这些教材内容的合理应用,进行恰如其分的拓展写作,将使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通地适当的开展随堂练笔形式,通过续写与改写两大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所思所想进行写作表达。例如在《项链》一课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文章情结进行分析,对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部分进行续写,通过对文本资源的充分发掘,使学生在对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体会中发挥创新思维。又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改写,如于勒叔叔如何在船上时已经是一位百分富翁,我的家人会是怎样的态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感情,把握人物特征,重新安排情节等,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教学是新课改推进的必然需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拓展性教学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讨拓展性教学的开展策略,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使中学语文教学迸发出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菊芬. 语文拓展性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J]. 语文天地,2013,21:73-74.

[2]卞东华. 中学语文教学拓展性提问的有效价值[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27-29.

[3]陈静. 让学生插上拓展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教学拓展性研究[J]. 赤子(中旬),2013,10:339-340.

猜你喜欢
延伸拓展中学语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