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推出新型自行迫榴炮”等24条

2017-02-22 22:03
兵器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海军

俄推出新型自行迫榴炮

2016年9月6日,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下属的海燕中央研究所公布了其研制的Phlox 120毫米高机动车载自行迫榴炮。该火炮以改进型“乌拉尔”-4320型卡车为底盘,有效射程10千米,最小射程仅100米,可自动射击,俯仰角度5。至80。放列时间30秒。该炮备弹80发,包括各种高爆弹、迫击炮弹和制导炮弹。对距离7.5千米的目标,其最大射速可达10发/分钟,对13千米的目标则可保持8发/分的持续射速。4人车组包括驾驶员、车长、火炮操纵手和装弹手。其驾驶室带装甲防护,可抵御7.62毫米枪弹和炮弹破片,车顶装有12.7毫米遥控机枪和可对付反坦克导弹等制导武器的Shtora光电干扰机等自卫装备。俄国防部要求其2018年9月前完成试验。

南非开发反火箭弹导弹

目前,德军部署在阿富汗的“空中盾牌”C-RAM(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高炮系统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新型转管炮,可有效对付迫击炮弹和107毫米火箭弹,但南非的“空中盾牌”系统仍使用精度较差的老式GDF式35毫米双联高炮。因此2016年10月,南非德内尔动力公司宣布将与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开发“猎豹”导弹,与其“空中盾牌”系统配合使用。这种导弹将采用德内尔公司其他导弹项目的相关技术,能从60管垂直发射系统发射,采用雷达导引头和近炸战斗部,还能根据计算出的火箭弹弹着点,仅拦截将落入本系统防区内的火箭弹,作战半径达2.5千米。这种高炮导弹组合系统将能保护前方作战基地免遭122毫米火箭弹威胁。

波兰开发自行高炮

2016年10月,波兰武器集团公布了为波兰军队开发的“劳拉”-NG(下一代)35毫米履带式自行高炮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是根据波军2016年初向波兰武器集团提出的初步要求,采用瑞士厄利孔公司技术在波兰许可证生产的L90 KDA式35毫米自动炮,由波兰匹特莱德瓦尔公司提供电子设备、火控系统和雷达,HSW公司提供履带式底盘、炮塔和火炮。定型后,它可望用于替换波军现役的俄制“石勒喀”23毫米高炮和国产“波尔拉”自行高炮系统改进型。目前该系统的设计还将根据陆军的详细作战要求修改,初步考虑采用韩国三星特克温公司K9“雷电”自行榴弹炮配用的底盘,但也可能采用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的“豹”2主战坦克底盘。

“箭手”自行榴弹炮余波未平

FH-77BWL52“箭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由挪威和瑞典联合研制。2010年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代表两国与BAE系统公司签订合同,两国说好各自采购24门,2011年服役。然而挪威2013年12月退出这一项目,使瑞典顿时陷入困境。瑞典2013年9月接收了首批4门预生产型,2016年2月才开始正式服役。在最新的2017財年国防预算草案中,瑞典好不容易为该项目拨款5300万美元,并通过削减国际维和行动经费补充了1123万美元,从而可望单独买下全部48门该型火炮。可望2016年底完成交付的首批12门“箭手”将装备陆军第9炮兵团的一个炮兵营,第二个炮兵营计划2017年完成交付。原为挪威生产的第二批24门预计2020年前交付,这将使瑞典能储备至少一个炮兵营的装备。

乌改进自动榴弹发射器

2016年10月中旬,乌克兰精密系统公司推出了RGSh30型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该武器是基于俄罗斯AGS-17榴弹发射器研制的手持型,主要为满足乌陆军和和特种部队在顿巴斯地区的城市作战需求。由于无需固定架设,可像突击步枪一样携行,既为机动小分队提供了有效的反装甲能力,又不易被无人机定位。RGSh30有效射程1600米,重量不到AGS-17或其他同类产品的一半,不过弹夹容量从AGS-17的可装30发VOG-17式30毫米榴弹减为只装5发,这在近战时仍足以对付俄制BTR装甲人员输送车等轻装甲目标。目前乌国防工业还计划研制口径从20毫米、25毫米、30毫米到40毫米的一系列榴弹发射器,以摆脱对俄制武器的依赖,同时争得一些国际市场。

英国开发可穿戴传感器

最近,在英国国防部主持下,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与罗克·马诺尔研究公司、奎奈蒂克公司和系统工程与评估公司合作研制了称为下车近距离作战传感器系统(DCCS)的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它的主要用途是使基层分队指挥官在没有GPS的情况下跟踪本部队士兵位置,提升态势感知、威胁探测、目标瞄准能力和信息分享能力,同时也降低友军误伤事故概率。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城市战环境下,这些功能尤为重要。这种模块化的开源系统包括双天线GPS接收机、惯性导航系统、带激光器的视频跟踪传感器、新型短波红外热瞄具和综合磁传感器。为降低成本并加快进度,它尽可能采用现成商用部件,最大挑战在于系统集成、实时操作和尺寸缩小到可穿戴水平。

全球海军装备市场达400亿美元

据法国海军建设工业集团(Gican)预计:随着各国海军纷纷寻求先进水面舰艇和潜艇,全球海军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的新高。其中,美国仍将是最大的国别市场,每年海军装备采购额稳定保持在120亿美元左右,包括东南亚、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暂时不包括下一步可能的多笔潜艇采购)。与之相比,欧洲的海军装备市场稳定在100~110亿美元范围,而俄罗斯的采购额度只有30~40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4~1/3。目前已有45个国家装备着约450艘潜艇,但潜艇市场仍将稳步增长。另外,在亚太、加拿大、中东及非洲等地区,大型水面舰艇、海上监视装备和快速巡逻艇的市场前景都呈现乐观态势,而东亚一些国家和土耳其等国更积极寻求出口海军装备。

美国测试核炸弹

虽然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开发了计算机模拟程序以评估核炸弹的可靠性,作为核武器系统维护和延寿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国家核军工管理局(NNSA)仍在2016年10月初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合作,利用不带核装药的联合测试组件(JTA)空投试验,成功获取了B61-7和B61-11两种核炸弹的一系列精确的性能数据,从而得以完善计算机模拟程序,更准确地掌握核炸弹可靠性。同一时期,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还利用一枚B61-12核炸弹的JTA组件,在300米火箭滑轨上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墙高速撞击试验,以模拟武器系统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等非正常情况,了解其安全性和如何响应,特别是如何防止意外的核爆炸。除没有核装药外,试验组件与实弹完全一致。

俄可能再次改革强力部门

据俄《生意人》报透露,继撤销联邦移民局、联邦药物管理局,成立俄罗斯国家近卫军之后,2018年俄罗斯还可能将联邦保卫局和对外情报局并入联邦安全局。整合后的联邦安全局还可能更名为国家安全部,并增加刑事犯罪侦查和原属联邦调查委员会和内务部的监察职权,有权介入大案要案的处理。这一改革可能使联邦安全局实际上获得近似于苏联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广泛职能。联邦调查委员会不会撤销,而是将重归联邦总检察院。虽然俄总统新闻发言人对这些消息没有加以证实,但撤销联邦紧急情况事务部,其职能与民防部队一起并入国防部,联邦消防总局重新划归内务部的消息已得到证实。

俄乌防务关系继续恶化

2006年,俄乌开始共同在国际货运市场运营安-124运输机。最近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宣布将于2017年1月1日结束合作,但俄表示将继续独立运营,并限制安东诺夫的安-124在俄国内运营。迄今俄国防工业替代乌克兰产品的工作已完成70%~80%,预计2017年末到2018年初就能摆脱对乌克兰的依赖,但西方国家产品的进口替代很多还不具备技术能力。到2020年,俄将批量生产全部采用国产部件的“格洛纳斯”-K2导航卫星,以应付美国技术制裁。为应对恶化的形势,乌克兰2017年的国防预算从上年的20.1亿美元增至25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其中军事现代化经费将达到约4.45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主要用于武器研制,还将投入约1.12亿美元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在轨燃料加注接近成熟

经过数年发展,利用无人航天器为卫星提供在轨维护和燃料加注的技术正逐步成熟。未来5年内美国政府和企业将开展一系列验证,它们包括NASA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搜集数据、验证实时导航传感器及算法的“雷文”系统和将于2020年发射、为老化的“陆地星”-7卫星加注燃料的“恢复L”航天器。已在国际空间站验证过检测和加注技术的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RRM)计划也将于2018年发射RRM3,验证使用氙气加注低温液体燃料而不是现在加注的肼。DARPA也将于2021年发射同步轨道卫星机器人服务(RSGS)航天器,SSL公司则已开发出每年能加注12颗卫星,共携带50个航天器所需燃料的服务航天器,轨道ATK公司定于2018年末发射的MEV-1延寿飞行器还能为卫星提供姿控和退役处理。

海上发射公司出售

1995年由俄罗斯、乌克兰、挪威和美国联合组建的海上发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用乌克兰设计制造的“天顶”运载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水域开展商业航天发射,2009年破产,2010年重组后由俄能源航天公司控股。至因俄乌冲突于2014年被迫中斷发射活动时止,共发射约36次,只有4次失败或部分失败。2016年9月27日,拥有s7航空公司的俄s7集团签约买下了海上发射公司的海上发射指挥船、“奥德赛”号发射平台及其火箭设备、位于美国的指挥控制中心和集团商标。未来,该集团将为该项目投资约1.5~1.6亿美元,借此进入太空探索领域。待美国批准这次交易后,s7集团将用18个月准备,以便2018年底恢复发射业务,最终希望15年内发射70次。

美海军展示分布式杀伤能力

在2016年9月12日于白沙导弹靶场举行的联合演习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海战测试与评估中队的F-35B“闪电”Ⅱ战斗机探测到威胁后,通过机载多功能先进数据链(MADL)发送至地面站和海军“普林斯顿”号巡洋舰上的“宙斯盾”武器系统,后者随即超视距发射一枚“标准”-6防空导弹,成功摧毁目标并创下美国海军舰空导弹射程纪录。这是“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系统(NIFC-CA)首次成功展示这种分布式杀伤能力。这还只是F-35B作战潜力的一小部分,能否借助先进的传感器融合与外部通信能力成为联合作战的力量倍增器,也是第五代战机的一个关键特征。今后,各种型号的F-35战斗机均可作为广域传感器,显著提高美军舰艇的“宙斯盾”系统探测、跟踪和交战的能力。

印度航母生意引人注目

2016年9月14日,印度海军称正认真研究第二艘国产航母IA C-2的建造。在IA C-1项目中,印度通过与美国签署的“信息交换附件”获得了美国在建造技术和经验上的帮助,美国海军还派出高级代表团赴科钦造船厂帮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过,由于第二艘航母仍处于概念阶段,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仍感到大有机会。后者虽然也在向俄海军推销排水量9至10万吨级的23000E风暴级多用途重型航母方案,但俄海军的经费和决心都不充足。为此,俄联合造船公司甚至愿意在印度东海岸安得拉邦的港口城市维沙卡帕特南合资建设一个海军造船厂,以方便满足印度更多海军需求和武器装备国产化。鉴于俄方案价格超过55亿美元,印度国防部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后作出回应。

印对越出口快艇

2016年9月22日,印度拿丁集团战胜其它两家对手,与越南国防部签署价值9970万美元的合同,为越南人民军的准军事部队——边防警备队设计和建造巡逻快艇。该项目将由拿丁集团的军用舰船设计中心设计,在印度金奈附近的卡图帕里船厂建造,后续提供设计和技术转让在越南船厂建造。该巡逻艇为长35米的铝合金艇,最高航速65千米/小时,主要用于海上安全、反走私和搜救等任务。目前只透露该艇将具有一定的导航、监控和自卫能力,具体装备何种武器还不明确。目前,拿丁集团也正为印度海岸警卫队建造54艘缉私艇并已交付28艘,还在为印度海岸警卫队建造7艘近岸巡逻艇和一个浮船坞。与越南的合作也将有效地加强印度对东南亚局势的卷入。

美国提出水下战新目标

在2016年9月初发布的新版水下科技目标文件中,美国海军增加了水下机动作战和水下精确态势把握两个重点关注领域。这是该军种自2013年9月以来发布的第三版此类文件。文件认为:面对新兴的水下战武器、传感器、无人系统和海底基础设施,美国海军应充分利用水下的不透明性,强调快速、灵活的水下机动作战。同时,美军应占据水下精确态势把握的优势,挫败敌方的海上态势感知能力,限制其海上机动能力,这首先要求水下装备能应用新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方法,在敌方拒止区域和不断变化的作战环境中持续、可靠地获得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信息,不仅将误差降至最低,还要降低对现有技术的依赖程度。

秘鲁下水新登陆舰

秘鲁海军长期只有从美国海军租借的退役坦克登陆舰,2013年7月开工了首艘马卡萨级多功能船坞登陆舰“皮斯科”号,2016年11月在秘鲁sIMA公司Callao船厂下水,随后将展开一年的海试。第二艘“派塔”号也将于近期完成。该级舰由韩国DaeSun造船厂2004年设计,秘鲁海军于2012年签约。该舰满载排水量11394吨,长122~125米,舷宽22米,高56米,吃水4.9米,两台MAN 8L28/32A柴油机,最大航速16节,巡航速度14节,航程10000海里,自持力45天。全舰舰员126人,可装载两艘机械化登陆艇、40辆车辆和218名士兵,最多可容纳518人,武器包括1门博福斯40毫米炮、两门厄利孔20毫米炮和两座“辛巴德”防空导弹发射架,可载5架直升机,有两个起降点。

美国和卡塔尔增购海军装备

虽然也门胡塞武装用反舰导弹击毁了阿联酋海军HSV-2快速运输船,美国海军近期还是耗资3.25亿美元从奥斯塔美国公司增购了第11和12艘同类型的远征快速运输舰(EPF)。2008年美国海军曾购买了10艘EPF,已交付7艘,其中5艘装备了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目前正在建造8号舰“尤马”号等剩余的3艘。EPF长103米,最高航速35节,可运载300名士兵,有面积1800平方米的载货甲板,还能起降中型运输直升机。同时,卡塔尔从MBDA公司订购了价值7.25亿美元的第3批次“飞鱼”MM40和“马特”ER反舰导弹,用于海岸防御。两种导弹射程分别为180千米和100千米,都能利用雷达独立交战,也能与海岸监视系统配合,前者还已经装备了卡塔尔海军的导弹快艇。

乌克兰首飞高速直升机

2016年9月14日,位于基辅的乌克兰私营企业Softex Aero宣布其VV-2双座“高速”轻型侦察/攻击直升机完成首飞。VV-2的座舱采用串列双座布局,由于主旋翼和尾桨均为复合材料制成,全机空重仅565千克,有效载荷3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00千克。该机配备捷克PBs公司试制的Tsl00ZA小型涡轴发动机,起飞功率180千瓦,额定功率140千瓦,载油量230升,最大平飞速度252千米/时,巡航速度220千米/时,最大飞行高度4000米,最大航程500千米。这样的速度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相对较高。VV-2装有自动驾驶仪,未来可能会研制无人机版本。此前Softex Aero公司研制过V-24型3座和V-24L型4座轻型双发活塞式飞机,目前正在制造最大起飞重量1450千克的V-52型5座轻型直升机。

美国考虑电推进飞机更多应用

根据低碳推进战略,NASA计划在2025年前为常规航空发动机开发新型燃料,2025~2035年为小型飞机推出全新推进系统,2035年后用于大型飞机。当前,NASA/K在征集不同级别的电动飞机概念,并争取用其中一种或多种验证机进行试飞。除基于Tecnam P2006T轻型通用飞机、计划2018年首飞的X-57“麦克斯韦”分布式电推进验证机外,NASA还希望设计采用涡轮电动、混合电推进或全电推进的4~9座的常规起降飞机和载客至少1人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展验证,甚至包括支线飞机或更大型的机种,只是后两者暂不考虑商用产品。目前要求固定翼验证机最大起飞重量至少2270千克、垂直起降飞行器至少454千克,速度277.8千米/小时到马赫数0.95,续航时间至少1小时。

S-400ili次参加演习

2016年9月,一年前刚刚装备S-400“凯旋”(SA-21“咆哮者”)地空导弹的俄罗斯中央军区某防空团某营300名士兵和80台车辆从新西伯利亚驻地部署到3000多千米外的布里亚特“捷连巴”靶场,参加联合演习。演习中,该营用6枚导弹击毁了多枚难度极高的“卡班”高速靶弹,后者当时在45千米高度以1200米/秒速度沿低平弹道飞行。不过有趣的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系列中近程(“伊斯坎德尔”)和远程(“白杨”M)弹道导弹也都声称能够沿低平弹道高速机动飞行,从而无法被任何反导防御系统拦截,不知道S-400的这种性能是否意味着这些弹道导弹至少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拦截,除非对手生产不出与S-400水平相当的防空反导系统。

英沙武器出口遭置疑

在2010年5月至2016年初卡梅伦担任首相时期,英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口756亿英镑的武器装备,包括16亿英镑的“鹰”式教练机、45亿英镑的72架“台风”战斗机(为同期英空军新购战机数的两倍)和大量轻武器。不过由于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开战,特别是沙特空袭也门首都时误炸一场葬礼导致140人死亡、500人受伤,英国国内立刻出现禁止向沙特军售的呼声。在英国2015年77亿英镑的武器出口额中,2/3依靠中东市场,包括对土耳其的4.5亿和阿联酋的3.88亿,以及卡塔尔、阿曼、埃及和巴林的1.7亿、1.2亿1.16亿和0.24亿。中东市场对英国近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占有全球武器市场12%份额,以及武器出口额占到2015年度GDP的0.42%等业绩都至关重要。

雷神升级地基空空导弹

由雷神公司與挪威共同开发的先进地空导弹系统(NASAMS)其实就是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的地基防空型,自2005年以来一直用于华盛顿地区的防空,还装备了美、挪、芬、西班牙、荷兰和阿曼等7国。2015年完成大量实验室测试后,2016年10月雷神公司在NASAMS基础上开发的改进型在“哨兵”雷达及火力分配中心(FDC)配合下,成功摧毁一架无人靶机。改进型采用增程型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ER),该弹沿用了AMRAAM的制导组件和战斗部,但采用了“海麻雀”舰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从而低成本使NASAMS系统的最大射程增加50%,最大作战高度增加70%。今后,新系统将被挪威用于地面低空防空。

“捕食者”即将功成身退

截止2016年8月7日,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的“捕食者”无人机家族(包括MQ-1“捕食者”、MQ-9“死神”和MQ-1C“灰鹰”)的累计飞行时数突破400万飞行小时,平均每月近4.5万小时。当天共有79架该家族飞机在飞行,执行的飞行任务达到291331次(其中有90%是作战飞行),而任何时候世界范围内平均都有70架该家族无人机在飞行。“捕食者”家族于2014年突破300万飞行小时。另外,MQ-9系列的累计飞行小时也于2016年8月24日突破150万,总架次111773个。“捕食者”家族已累计生产770多架,用户包括美国空军、陆军、国土安全部、NASA,以及意、英、法空军,保持着美国陆空军军机最高在航率纪录。到2018年MQ-1将全部退役。

猜你喜欢
海军
参观海军纪念馆
飞扬的浪花
福尔摩斯 海军协议(一)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上)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