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巴顿将军

2017-02-16 01:36西
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卡萨布兰卡北非巴顿

●西 武

【名将榜中榜】

二战中的巴顿将军

●西 武

1942年10月24日,美国“奥古斯塔”号上,一位将军正面色凝重地望向大海。他深知自己此行身负特殊使命,盟军北非战场的成败在此一举……

·“火炬行动”·

“奥古斯塔”号周围,还有100多艘舰船同行,上面运载了2.4万名西线特遣部队官兵。舰队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根据“火炬行动”安排,美军最迟要在30日前登陆北非,登陆点分别为萨菲、穆罕默迪亚和费达拉,到时登陆部队将兵分三路。

这位率领美国特遣部队直抵北非的将军,正是乔治·巴顿。此时的巴顿却被一件事困扰着。这次分派给他的士兵都很不“给力”,四个师的人都未经历过实战。而维希法国在摩洛哥的军队不但训练有素,对当地地形也十分熟悉。

再加上之前的几次会议并没有完全将“火炬行动”的具体细节确定下来,导致上级最终甩给了巴顿三份不同的协议书:第一份是在对方“友好停战”情况下用的,第二份是在对方“轻微反抗后投降”时用的,第三份则是在对方“抵抗到底被迫停战”时用的。可想而知,协议的内容自然大有不同。

可是,情况为何如此复杂,竟然要提前准备三个方案呢?原来,目的地摩洛哥属于法属地界,法国军队的态度,将决定巴顿使用哪套策略。在船上的这几日,巴顿心里一直打鼓,虽说有消息传来,摩洛哥境内的法国军队已经被控制,但他仍不放心。

毕竟,跟自己带来的美国军队相比,摩洛哥的法国士兵优势很大,而且作战能力也十分强,真打起来,一定会有无数场艰难的战斗。

事实证明,巴顿的直觉非常靠谱。美国原先安排在摩洛哥的人失手了,这就意味着以后的工作得靠他自己来搞定。

知识卡

维希法国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府,它还被称为维希政权、维希政府等。国家元首为亨利·菲利浦·贝当,他支持纳粹主义。

·登上摩洛哥·

费达拉是摩洛哥三个登陆点中的一个,位于卡萨布兰卡以北1515英里。巴顿将亲自率领第三师完成费达拉的登陆任务,然后向南进攻卡萨布兰卡。

“火炬行动”实施当天凌晨1 1点左右,巴顿下达登陆命令。美国海军舰炮齐鸣,对法军疯狂轰击,成功压制了对方火力。紧接着,美国登陆部队发起攻势,8 8点左右终于完全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制空权。

但几小时的战斗换来的胜利并不稳固。登陆艇刚打算离开“奥古斯塔”号时,舰船后方突然响起震天的炮声。

不知从哪儿冲出来七艘法国军舰,疯了般朝美国海军猛烈射击。意识到情况危急,“奥古斯塔”号跟其他舰艇立刻投入战斗。弹片四处飞落,鱼雷呼啸着掠过“奥古斯塔”号。风浪也越来越大,法国军舰很顽强,被赶走后又再次出动,好在美国海军实力犹在,中午时分,他们终于拿下了这场战斗。随即,巴顿与随行人员登上了费达拉海岸。

情况依然很糟糕——甚至可以说更加糟糕。

海滩上,法军仍没有停止炮击,飞机也在时不时配合扫射,总之,就是要不遗余力地阻止美军进行下一步行动——拿下卡萨布兰卡显然十分棘手。

“火炬行动”的根本目的是盟军要在北非战场上建立立足点,从这里向欧洲战场发起反攻。巴顿知道,再这样下去,战机势必会被延误,说不定还会为轴心国在北非战场上带来可乘之机。

一番思索后,巴顿决定速战速决,立即对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发动全面进攻。按照之前的任务指示,他们在攻占卡萨布兰卡港及其附近的飞机场后,“将会在这里建立足以对西属摩洛哥进行地面和空中打击的力量,以便在必要时夺取西属摩洛哥”。因此,拿下卡萨布兰卡港尤为重要。

眼下,另外两个登陆点不断传回捷报,巴顿不能再等了。

巴顿亲自上阵指挥,部队弹药装备终于安排完毕。与此同时,他又收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己方人员已全数控制利奥特港机场。这表明,从现在起,巴顿完全掌握了摩洛哥的制空权,他终于能够为盟国海军提供相应的空中支援了!

至于卡萨布兰卡港,这一仗巴顿势在必得。

11 11月11 11日,凌晨3 3点,巴顿被人唤醒。原计划进攻时间是清晨7 7点3030分,现在叫他起来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吗?

原来,两名法国军官突然跑来请求停火谈判了!

就在大家激动不已时,巴顿却依然坚持,“不,继续打下去。”而后,又将对方的谈判代表叫来,义正词严地说,“告诉你们的司令官,如果他不愿意彻底毁灭的话,最好马上投降,因为我即将发动进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两小时后,法军仍未做出答复。

清晨6 6点2525分,美国船舰、轰炸机、炮兵全都到位,随时待命准备进攻。卡萨布兰卡港上空,几架飞机正在盘旋。

也许是迫于美军的压力,清晨6 6点4545分,法国宣布投降。此前,另外两个登陆点也已经取得胜利。随着巴顿西线部队任务的结束,“火炬行动”终于完成。

知识卡

轴心国是指在二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在摩洛哥的日子·

11月11日上午,美法双方指挥官召开“和平会议”,地点就在费达拉巴顿的司令部。法国代表分别是总督诺盖、米什利埃上将,美国代表则是巴顿和休伊特将军。

会议开始后,巴顿将上级给他的三份协议书拿了出来,从中选取当对方“抵抗到底被迫停战”时采用的那份,交由翻译宣读。

协议书宣读完毕,会场上的气氛降至冰点。协议书要求“收缴法国人的武器,并将军队解散”,米什利埃上将当即表示否决,诺盖总督则眉头紧蹙,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如果依照本协议书执行,那么法国将完全失去在摩洛哥的保护权。法军一旦被解散,这里的法律和秩序也随之被废弃,这样一来,当地治安便会处于混乱状态,盟军在北非的交通线也将无人防守。你们刚来这里,对此处并不熟知,在我看来,这不是明智之举。”

诺盖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巴顿心知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继续和轴心国作战的,如果当地治安处于无政府状态,对他在北非战场的工作势必会带来障碍。

想到这里,巴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宣布:“在上级机关确定最后条件之前,双方先交换战俘,带走伤病员和阵亡人员尸体。法军可以保留武器,但双方不得相互使用武力。法国方面要全力维护摩洛哥的治安和秩序。”紧接着,巴顿严肃地站起身,将那份拟定好的协议书撕成碎片。

北非登陆战役,令巴顿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也使他成为美军在摩洛哥的最高代表。然而巴顿却很不开心。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盟军最高司令部的重用,更没有晋升。

那段时间,二战正处于关键时期,世界各大战场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摩洛哥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暂时远离了外界的侵扰。可这种生活显然并不适合巴顿,在他心里,仍有一颗重回战场的心。

·重振第二军·

1943年3月4日,巴顿突然收到一封急电,是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发来的,要求他立刻动身前往阿尔及尔(非洲北部国家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巴顿接到电报时,正在准备另一项工作。前不久,盟军司令部做出决定,英美军队将联合进攻西西里,双方各出一半兵力,美国方面的兵力正是由巴顿负责指挥。眼下,艾森豪威尔态度坚决,巴顿只好放下手头工作,按指示赶往目的地。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让艾森豪威尔改变了原有计划呢?

原来,北非战场上发生了一件令盟军极为震惊的事。盟军第二军被德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以说是以惨败收场。率领德意军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德国将领隆美尔。在最近的一次对战中,美军伤亡达到3000多人,被俘3700人,损失坦克200辆。对于盟军而言,这是北非战场上极为耻辱的惨败。

为此,盟军地面部队司令亚历山大将军亲自做出指示,建议艾森豪威尔赶紧换人,找一位优秀的美国军官,重振第二军。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想到了他的得力干将巴顿。

巴顿是喜欢挑战的,尤其听到对方是隆美尔,他更是按捺不住了,巴不得早些将第二军训练好,然后在战场上跟隆美尔较量一番。但巴顿没想到,隆美尔因为在刚结束的梅德宁战役中失利,竟然选择返回欧洲。

听闻这位强大的对手离开,巴顿有些失落,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按照司令官亚历山大的计划,两周后,蒙哥马利的部队将向隆美尔的马雷斯防线发起进攻,到时,巴顿的部队要对蒙哥马利穿越加贝斯平原的任务施以支援,从而牵制轴心国的力量。

从现在开始算起,巴顿只有11天的时间整顿军队。

知识卡

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一战中表现出了优秀的军事天分,也是二战中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他曾获得普鲁士军队的最高勋章,后来更为轴心国建立无数战功。仅从军事角度讲,隆美尔有着杰出的才能,他骁勇善战、智谋过人,而且并不恋战,懂得把握战争的最佳时机,尤其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将他多变的战术体现得淋漓尽致,难怪被人称作“沙漠之狐”。

他先是对士兵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按时到食堂吃饭,半小时内吃完,食堂则在1小时后关闭。有谁错过早饭,那就只能饿着肚子训练。

其次,巴顿还在着装上做了规定,只要在战区,每位军人都要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也不例外。对于这一点,厨师意见很大:“做个饭还戴钢盔,这不是神经病嘛!”士兵中也有人在抱怨,毕竟上厕所时也戴着钢盔,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适应。对此,巴顿有高招,他说:“你们不戴可以,那就乖乖交罚款,军官一次50美元,士兵一次25美元。”

一涉及钱,很多人都闭嘴了。不过,军队中总是有人乐于挑战权威,还会偷偷地搞小动作。巴顿对于违纪的人丝毫不留情面。他把这些人集中起来,然后狠狠训斥一番。士兵颜面无光,更对巴顿产生了畏惧之情。一段时间的接触让他们明白,在第二军,只有巴顿说了算。

巴顿的做法虽然过于严厉,但由小事入手严明军纪收效甚好,第二军彻底摆脱了以往迟到早退的懒散作风。他们着装整齐,士气高涨,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斗状态”,时刻准备着冲向战场。

进攻的日子到了,巴顿和他的第二军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但取得了重大战果,而且还迫使德军精锐部队调离了马雷斯防线。这次战斗令巴顿在国内名声大震,他本人也正摩拳擦掌打算参加最后的进攻,这时却又传来一个新消息。

4月14日,艾森豪威尔发出通知,巴顿将重新回到摩洛哥,继续制订进攻西西里的计划,第二军军长则由他人接替。

·登陆西西里·

攻占西西里计划,又称“赫斯基行动”。5月中旬,具体的行动方案终于确定,日期定在7月10日,到时英国第8集团军会在西西里岛东面登陆,美国第7集团军则在南部登陆。

当日凌晨2点45分,“赫斯基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一切都在按计划实施,登陆部队的行动十分顺利。在盟军面前,意大利军队的防守不堪一击。不过,这才只是刚开始而已。很快,对方的古佐尼将军率领军队开始反击,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第二天清晨,巴顿决定亲自上阵指挥。

巴顿赶到时,美军和德意军队正在杰拉市(西西里岛南部)大街上打得火热,敌人甚至出动了坦克和轰炸机,整座城市被炮声和浓烟彻底包围。巴顿下令,立刻从别处调来10辆坦克进行强势攻击,并让军舰配合进攻,用重炮猛轰。中午时分,敌人攻势大减,残余部队从市内撤退。

与此同时,美军海滩阵地正遭受德军康拉特坦克部队的猛烈进攻。美军的艾伦师长率领第一师奋勇抵抗,与第32野炮营、第2装甲师联合将敌人击退。

直到傍晚,巴顿才终于缓了口气,杰拉市的滩头阵地算是守住了。可好景不长,夜晚的一次空降行动,却为盟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原来,载着空降兵的飞机在西西里岛降落时,被地面的美军炮手当作敌方,双方持续交火,损失惨重。巴顿得知此事,差点儿气晕过去。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血流成河,这算什么事儿啊!

更糟糕的是,蒙哥马利突然提议,要求修改方案,让英军作为主攻。上司亚历山大已经点头同意,巴顿也不能过于强硬地反对,作为军人的他当然知道执行命令的重要性。可惜,计划修改后,蒙哥马利那边的情况简直糟糕透顶,先是因改变路线而耽误了时间,后来又被德军占据有利地形而陷入困境。

相比起来,巴顿的部队却是捷报连连,他们没用多久便拿下了阿格里琴托和恩佩多克莱港。对此,亚历山大肯定了巴顿的指挥才能,并同意他率领美军完成主攻任务。

美军摆脱了“配角”身份,不再有所顾忌。在巴顿的指挥下,他们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巴勒莫(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在此之后,美军更是勇猛无比,为盟军攻下了一个个堡垒。8月17日凌晨,轴心国军队全部被赶出了西西里岛,清晨6点30分,美军先遣队进入西西里岛上第三大城市墨西拿,西西里战役终于结束了。

巴顿在本次战争中,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世界展现了一支优秀军队最完美的状态,也为人类战争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猜你喜欢
卡萨布兰卡北非巴顿
巴顿(上)
巴顿(下)
巴顿(下)
巴顿(上)
北非路痴来集合
卡萨布兰卡——我的白色“恋人”
经典好莱坞的内心舞
北非印象·摩洛哥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
时光流逝 真情驻留卡萨布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