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绪智力理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6-12-26 13:10崔楠楠相楠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情绪智力心理健康教育少数民族

崔楠楠 相楠

摘要:情绪智力是个体对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观察、理解、评价、预见、体验、表达、调控等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能力的总和。情绪智力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帮助中学生预防和应对情绪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整理和分析情绪智力理论和少数民族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情绪智力;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62-02

情绪智力是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能力。情绪在缓解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作用,情绪智力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1]情绪智力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具有一般中学生的共性特点,同时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和少数民族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旨在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

一、情绪智力概述

情绪智力是个体对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观察、理解、评价、预见、体验、表达、调控等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能力的总和。1998年,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WORKING WITH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了工作情商的模型,将人的情绪智力划分为5个领域,共25种能力。后来丹尼尔·戈尔曼在结合里查德·博亚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5个领域,25种能力精炼成4个领域,20种能力,如表1所示。[3]

二、少数民族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语言理解与表达障碍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般来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是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日常交往中,语言带来的沟通障碍引发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语言带来的沟通障碍有语言理解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两种形式。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法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汉语中的“鸡笼”,在广西京族语中则说成“笼鸡”。汉语中的“我让他渐渐睡了”,在贵州黔东南苗语则说为“我把他慢慢睡下”。[4]因此,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跟其它民族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会因为理解和表达不同而出现误解,从而影响他们的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进而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二)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冲突

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但某些独特的文化和习惯可能与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的民族特别注重酒文化,很多中学生都特别能喝酒,但大多学校一般都有禁止饮酒的规章制度,这难免会使这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有一些民族对女性参加社会活动和学习活动有很多的限制,这与现代社会女性追求自由民主、男女平等的期望相冲突,可能会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影响。[5]

(三)父母心理健康教育缺失造成的中学生精神痛苦得不到及时解决

家庭教育对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冯缦等(2015)在对“甘肃省回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外出打工是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一项普遍手段,因此当地有部分中小学生留守在家中。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感受到的与父母的感情情况影响到心理健康水平,也就是说家庭内部关系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6]李辉(2002)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很少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当少数民族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情绪问题时,往往很少能够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变得自卑无助、焦虑不安,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7]

三、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情绪智力的教育建议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情绪智力的提高对他们适应生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的情绪教育开展得较为成熟,根据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情绪教育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启示。

(一)结合民族文化展开教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在展开情绪智力教育时,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观念。在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各自独特的文化产生深厚感情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来引导学生对主流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从而缓解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引发的各种问题。其次,利用民族语言、民族艺术等展开情绪教育。少数民族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民族文化形式展开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投其所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开设情绪教育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独特的传统资源,是我们开展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设情绪教育校本课程。

第一,通过课程整合,将情绪教育融入到学校既有的民族教育课程中。学校已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民族手工课、民族文艺娱乐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情绪教育的载体。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般都要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便可以加入情绪教育的目标。第二,将情绪教育融入到学校潜在的课程中。如,少数民族礼仪推广、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等潜在课程。这些课程当中都可以加入情绪教育的内容。

(三)注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的情绪智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对少数民族中学生来说,他们经常会因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而与教师之间产生误解,甚至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误解而直接减少或拒绝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理解学生,采用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时时刻刻关注自身教育方式,避免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应采用引导式的批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这对其错误的改正及情绪智力的培养有更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1.延边大学;2.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Anderson.S.The Role of Social and Disposition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An Internet-Based Study[J].Health Psychology,2004(23),3:259-266.

[2]高翠翠.中学生情绪智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

[3]DanialGoleman著,杨春晓译.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廖全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廖全明,张丽.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优劣势及其发展趋势[J].2012(23),108:93-99.

[6]冯缦,王百玲,刘燕,陈风华.甘肃省回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4:339-343.

[7]李辉,李红.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2002,1:98-101.

猜你喜欢
情绪智力心理健康教育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