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群以文化扛起传承大旗

2016-12-20 18:31华南
中华儿女 2016年14期
关键词:超群评剧排练

华南

“前辈们都以自己的文化积淀,将评剧艺术推上一级新台阶。我们这一代必须、也只能用文化不断丰富自身修养,扛起评剧传承的大旗”

“为国家这几年,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血染沙场,马不停蹄,忠心保江山,到如今大乱已平封官回家转我的妻你,你为何这样的命短离开人间!”中国评剧院排练厅里,传统经典剧目《朱痕记》正在紧张排练,朱舂登扮演者、中国评剧院青年演员张超群,唱作兼具,高亢时激越饱满、低回处宛转悲戚,清丽明亮的唱腔和着胡琴、司鼓回荡在偌大的排练厅里。指导老师、著名评剧演员李惟铨坐在排练场边的椅子上,也忍不住为学生叫声‘好”!

然而卸下妆去,从场边跑来的又分明是个爱说爱笑、高挑俊美的青年。

而立之年的张超群,生于评剧世家。外曾祖父是评剧发轫者任连会次子月明珠,祖父母、叔叔姑姑也均是知名评剧演员。他也天赋喜人,6岁时就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学会颇具难度的《打虎上山》整段唱词。

1997年,北京戏曲职业学院面向全国各地招生,11岁的张超群状元及第,从家乡哈尔滨孤身—人到北京求学。当时年龄小,连衣服都不会洗,家人没管,任他自己锻炼。后来倒仓期,家人却专程来京陪读一年,指导张超群顺利度过。“那时虽然还小,但我还是感受到一种期待和责任。”而今想起,张超群依然感慨不已。

2002年,张超群毕业后进入中国评剧院,成为一名青年演员。北京戏校五年,张超群也完成了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学会一些好戏,打下坚实基本功。比如今天上午排练的《朱痕记》,就是在戏校时得到李老师亲传,亲传!”张超群珍惜这样的机会,排练结束还对着镜子一遍遍自我纠正。在他看来,这些传统剧目他既要继承好,又要赋予角色符合当下审美的新特色,未来再传给自己的后辈。

在戏曲的落潮期,张超群没见过剧场外人山人海一票难求的盛况。同其他师兄弟一样,他更多需要在清贫中坚守,在寂寞中探索。张超群不断感受着大环境的变迁对戏曲的冲击,也理解当下青年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疏离。走进剧场欣赏戏曲之美,跟坐在电视机前看有不同的感受,然而怎样把年轻人吸引到剧场里,将戏曲艺术普及到大学、中学甚至小学,这是今天的青年评剧演员要面临的课题。张超群说,他不愿意看到大幕拉开,台下满是白发苍苍的老年观众。

张超群主工小生,也擅演老生和丑行,被誉为不可多得的评剧青年全才。有评论说,张超群以表演见长,擅用繁难的身段动作表现人物性格,演唱委婉中见棱角、沉稳中显俊朗。但他依然着急:“离开学校很多年,我现在还是后悔当年文化学得太少。不论继承还是创新,戏曲的沿袭说到底还是要靠文化。前辈们都以自己的文化积淀,将评剧艺术推上一级新台阶。我们这一代必须、也只能用文化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扛起评剧传承的大旗。”

责任编辑陈晰

猜你喜欢
超群评剧排练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绝经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56例分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乐师
疯狂的水果
评剧《良宵》海报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