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

2016-12-14 05:27王跃琴孙金殿成迎香
河北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穿孔消化道筛查

王跃琴, 孙金殿, 成迎香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江苏 盐城 224005)

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

王跃琴, 孙金殿, 成迎香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江苏 盐城 224005)

目的:筛查和研究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和护理防控对策。方法:随机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且对其风险进行筛查,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另外再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高危风险筛查结果,予以综合性护理防控对策;对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且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的原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发生1例、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对照组9例、发生率21.95%);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积极有效筛查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防控对策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与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精确研究。

老 年; 消化道穿孔; 深静脉血栓; 高危风险; 护 理

本研究旨在探寻、筛查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且予以相应护理对策,以期控制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住院行消化道穿孔手术的老年患者共计41例,入选标准:经X线腹部平片、腹部超声和腹腔穿刺诊断为消化道穿孔且年龄在65岁以上,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沟通且未行抗凝溶栓治疗,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8分;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66~78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4例、胃溃疡穿孔7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症11例、恶性肿瘤3例,既往史:血栓史12例、房颤史9例,就诊时间<12h者38例,手术方法包括胃大部切除术14例、单纯穿孔修补术24例、胃癌穿孔修补术3例;将此41例纳入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再选取41例行消化道穿孔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即观察组;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③合并恶凝血障碍、具有出血倾向、免疫系统疾病;④近期应用抗凝药物;⑤病历资料不全以及中途出现严重事件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 法

1.2.1研究方法: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筛查表》以及《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对策观察表》,即筛查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在6h内填写《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筛查表》,护理部人员对其筛查结果予以归类整理、明确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填写《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对策观察表》。其中《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筛查表》参考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1],筛查项目包括年龄、手术部位、既往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21项内容,评估总分5分,四个等级(低危、中危、高危和超高危)。填写研究《风险筛查表》和《护理对策观察表》前,予以统一培训、确保有关人员对每项指标理解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所有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均严格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以控制偏奇;回收发放的筛查表和观察表于30min内完成,以提高研究依从性和应答率,对上述表格进行整理、编号,采用双人双次输入的方法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2.2护理对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按照对照组41例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筛查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防控措施,包括:术前预防护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术前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予以相应护理对策,例如焦虑紧张者给予舒适体位、放松护理,同时宣讲成功案例,消除心理压力,并且在各项护理中尽量利用眼神与抚触等非语言形式以及肯定、积极性语言方式主动关心、鼓励患者、树立其自信心,以配合护理工作。健康宣讲,讲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风险、临床症状、体征、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并指导患者积极防控高血压、高血脂和胃癌等高危风险的护理方法,例如饮食指导,选取低盐、低糖、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和新鲜水果(比如海带、木耳、西红柿等),且确保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尽量减少抗癌药物和抗生素等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术中配合护理,配合操作者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参考《维多利亚住院患者满意度监测方法学》[2],包括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和患者关爱情况及心理支持等,分为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基本满意:评分在70~89分,不满意:评分在7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中因素作为自变量采取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照组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筛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1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发生率达21.95%;而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的原因,见表2。

表2 对照组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筛查单因素分析

胃癌穿孔修补术2(66.66)1(33.33)5.324手术时间<2h2(8.70)21(91.30)6.201 2~4h5(33.33)10(66.67)5.324>4h3(100.00)0(0.00)10.000卧床时间24~48h1(4.17)23(95.83)6.584 48~72h4(30.77)9(69.23)5.293>72h3(75.00)1(25.00)6.102用药情况高渗脱水药3(75.00)1(25.00)6.102化疗药物1(33.33)2(66.67)5.324 0.039<0.05 0.025<0.05 0.039<0.05 0.001<0.05 0.022<0.05 0.040<0.05 0.038<0.05 0.038<0.05 0.039<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作为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作为自变量,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表4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 论

研究显示经典的Virchow三要素理论指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血管壁的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血流速度的异常,各种风险因素通过以上任何一个因素共同作用均能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机能的下降,常常存在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等现象,因此,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加之,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因对疼痛的敏感度下降以及无法对自身病情明确等原因影响,易导致病情延误而增加手术风险,致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者可继发肺栓塞、静脉瓣功能不全等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

鉴于此种情况,积极对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加以筛查,从而予以护理对策干预,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由此,本研究对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进行筛查,从表2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以及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结合表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P<0.05;其中年龄作为高危风险可能与老年患者运动量下降、肌肉松弛、血管壁硬化、功能减退、常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以及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血管收缩功能等有关;而存在房颤和血栓史患者,本身往往处于高凝状态,所以发生血栓的机率明显增加;胃癌穿孔修补术作为高危风险是由于自身癌细胞往往会对周围组织产生破坏且可释放大量的黏蛋白凝血活素等物质、提高部分酶的活性、降低凝血酶Ⅲ的水平,加之手术本身能够引起血小板数量增加、聚集粘附能力增强致凝血系统异常,以及失血、脱水等引起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并且术中操作对血管的牵拉、机械性损伤,上述原因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并且手术时间延长,机率也随之增加。而卧床时间超过72h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流速度的减慢、血液的瘀滞等增加了与血管壁的接触机率和时间,加之老年患者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均成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

[1] 詹燕,库洪安.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15,29(1):189~191.

[2] 杨辉,Shane T,张拓红,等.维多利亚住院患者满意度监测方法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4):16~18.

[3] 彭南海,马嫦娥,陈月英,等.老年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筛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94~496.

1006-6233(2016)11-1893-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2304)

猜你喜欢
穿孔消化道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