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对颅内感染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6-12-14 05:27孙鑫晔宇文利霞李勇晋赵伟然
河北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脑脊液生化

孙鑫晔, 宇文利霞, 李勇晋, 赵伟然

(1.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 河北 邢台 054000 2.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河北 邢台 054001)

脑脊液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对颅内感染诊断价值的探讨

孙鑫晔1, 宇文利霞1, 李勇晋2, 赵伟然1

(1.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 河北 邢台 054000 2.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河北 邢台 054001)

目的:调查脑脊液(CSF)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意义,以助于确认是否存在颅内感染。方法:调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两年中于CSF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病例共33份,统计其基本信息、CSF生化及用药情况,观察其用药效果。结果:33位病人中有20位病人确认为颅内感染,90%发生于神经外科术后,均积极抗感染治疗,死亡1例;感染组与污染组CSF各生化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检出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意义较大,确诊颅内感染需结合患者症状,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脑脊液; 肠杆菌科细菌; 颅内感染

CSF细菌培养是颅内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且能通过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但CSF培养阳性率不超过10%[1],且污染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脑脊液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可结合患者的生化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共收集了查我院2013年1月至

2014年12月两年于CSF中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病例共33份,其中统计其基本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存在脑脊液耳漏等,CSF生化指标及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天数,观察患者用药效果,结合患者自身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抗感染治疗效果综合判断CSF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意义。

1.2统计学方法:应用SPASS17.0 Fisher确切概率法与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CSF中共分离出细菌470株,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分别为377株、93株。肠杆菌属细菌44株(分离自33为病人),占革兰氏阴性菌的47.31%,其中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15株。

2.2CSF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的33位病人有29人来自神经外科,占87.88%,另外儿科2例,重症医学科与新生儿科各1例。33位病人中有20位病人确认为颅内感染;污染率为39.39%;感染均在神经外科术后出现,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仅1例患者出现死亡。颅内感染组与污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或穿刺病例数、有脑脊液漏病例数相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确认为颅内感染的20位病人CSF潘氏试验一般为2+~4+,而考虑污染的病人一般为阴性、弱阳性或1+~2+;确认颅内感染组病人的CSF生化指标高于污染组病人的CSF生化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CSF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病例基本信息调查n(%)

表2 CSF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病例相关指标调查

3 讨 论

目前细菌性脑膜炎仍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据报道[2]细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仍可达25%~30%,脑脊液(CSF)细菌培养为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而CSF细菌培养污染率较高,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的球菌,通过调查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CSF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现,28位CSF分离出MRSA的病人仅4位确诊为颅内感染,85.71%属污染菌。隗世波等[3]报道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 86%,Dashti SR等[4]调查发现颅内感染的50例病人中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有15例。有调查显示对于脑室引流的患者,CSF分离出革兰阴性菌数量少,但是如果出现,往往伴随着脑室的炎症,提示CSF分离出革兰阴性菌的临床意义大。本次调查发现CSF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占革兰氏阴性菌的47.31%,占所有所有CSF分离菌株的9.36%,33位CSF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病人中有20位病人确认为颅内感染,准确率60.61%,可见仍有近40%的分离菌株属于污染,污染原因可能有:①操作污染,留取CSF标本操作不规范;②送检过程污染,脑脊液放置时间长或送检输送过程中被污染;③细菌室污染,培养过程中出现污染。颅内感染组与污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或穿刺病例数、有脑脊液漏病例数相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

CSF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存放中的CSF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CSF中葡萄糖和氯离子的稳定性较差,在室温中仅能稳定4h,总蛋白在室温可以保存24h。20例确认为颅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患者有18例为神经外科术后带有引流管的患者,CSF生化均明显异常,CSF白细胞数均值近109L-1,最高达44000×106L-1,多核细胞百分比均值90%;CSF生化中葡萄糖、氯离子下降,蛋白升高,其中葡萄糖变化最明显,均值为0.79±0.79mmoL/L,感染组与污染组CSF各生化指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 05),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与儿科的两位患儿CSF生化指标变化较颅脑手术后患者变化小,因此通过CSF生化与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有颅内细菌感染。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我院CSF中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仍有近40%属于污染,临床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同时标本应尽快送检,细菌室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减少假阳性的产生。对于CSF中培养出细菌,需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是否有颅内感染,是否需要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1] 高岸英,李燕,王永胜.清洁切口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 (17):3581~3582.

[2]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3~614.

[3] 隗世波,刘青云,周游,等.神经外科患者颅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 (4):847~849.

[4] Dashti SR,Baharvahdat H,Spetzler RF,et al.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following craniotomy[J].Neurosurg Focus,2008,24(6):E10.

河北省邢台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ZC223)

1006-6233(2016)11-1870-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48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脑脊液生化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