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14 05:27陈贵艳张鹏飞周大鹏程瑞年郎丽萍
河北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白介素降钙素脓毒症

陈贵艳, 张鹏飞, 周大鹏, 程瑞年, 郎丽萍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陈贵艳, 张鹏飞, 周大鹏, 程瑞年, 郎丽萍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及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48例脓毒症患者,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24h及治疗后3d分别应用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7及降钙素原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血清IL-17检测结果分别是:23.95±7.10,75.31±2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8687,P<0.05);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血清IL-17治疗前、后的水平分别是:(38.64±11.65)VS (21.25±5.64),(t=4.2667,P<0.01);(76.32±22.53)VS(34.54±13.46),(t=2.80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与PCT呈正相关(r=0.376,P=0.0081)。结论:血清IL-17及PCT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17和PCT联合动态监测可作为脓毒症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

白细胞介素-17; 降钙素原; 脓毒症

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IL-17及降钙素原(PCT)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在脓毒症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全身感染严重程度及有无器官功能障碍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两组:①脓毒症组(20例):有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SIRS,无器官功能障碍及组织灌注不全;②脓毒症休克(28例):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

1.2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符合2008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原发免疫缺陷、免疫功能障碍者。②检测前3个月接受放化疗患者。③肿瘤患者。④妊娠。⑤中途放弃治疗及自动离院患者。

1.3试验方法:患者住院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80℃保存待测IL-17、PCT。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IL-17、PCT。

1.4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变量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均衡,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血清IL-17及PCT水平比较:随病情加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PCT水平逐渐升高,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PCT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7、PCT叫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及PCT的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IL-17与PCT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 008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L-17、PCT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PCT比较

3 讨 论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7是淋巴细胞分泌特征性细胞因子,作为标志性细胞因子,IL-17通过刺激局部组织细胞释放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的细胞因子募集中性粒细胞而清除病变局部的致病原,完成宿主免疫和防御过程,其参与了机体抗感染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炎症反应。血清IL-17可以通过诱导C-X-C趋化因子的释放促进呼吸道内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激活,在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

正常健康的人血浆中PCT含量很少(低于0.1ng/ mL),正常情况下,是不能检测出来的[2]。PCT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只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一旦人体发生细菌内毒素释放,体内血液中PCT浓度就会升高。PCT产生的最主要的刺激因子就是细胞内毒素的诱导。所以在没有全身感染时,也就是当PCT出现阴性结果时,它的排除诊断意义更大。PCT已被作为区分细菌感染与否的常用指标,研究显示血PCT水平与细菌感染导致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刘慧琳等[3]发现,血清PCT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危重病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脓毒症患者联合测定血清IL-17和PCT的观察发现,随病情加重,血清IL-17明显升高,与炎性参考指标PCT呈显著正相关,提示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水平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清IL-17在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对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的动态监测可作为脓毒症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血清IL-17参与了脓毒症病情发展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对趋化性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更深入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IL-17有望成为评估其严重程度、判断疗效、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清IL-17和PCT联合动态监测可作为脓毒症疗效判定的良好指标,可在脓毒症诊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Almirall J,Bolibar I,Toran P,et al.Contribu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Severit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Chest,2012,125 (4):1335~1342.

[2] 李丰尧.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4(8):136~137.

[3] 刘慧琳,刘桂花,马青变.降钙素原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12,24(5): 298~301.

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1007)

1006-6233(2016)11-1850-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39

猜你喜欢
白介素降钙素脓毒症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