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12-14 05:27胡乃启李雪明
河北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精神分裂症实验组

胡乃启, 张 朋, 宋 宁, 李雪明, 郑 晴

(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胡乃启, 张 朋, 宋 宁, 李雪明, 郑 晴

(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5mg/d,口服,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培酮1mg/次,2次/d,口服,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Hcy水平、PANSS评分、CM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及PANSS评分水平均下降,CMS评分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及PANSS评分水平较低,CM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奥氮平能够降低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利培酮;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Hcy; 认知功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探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9.41±1.16)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14±1.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所有入选对象年龄18~49岁,性别不限;患者均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无心脑血管疾病;并经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排除,患者无恶性肿瘤;无肝肾功能不全,实验前未接受过与实验相关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对实验药物无过敏反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实验。

1.3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已接受治疗措施或对试验药物过敏的的患者;不愿接受实验措施的患者以及中途退出患者。

1.4方 法

1.4.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批准文号:H20090830豪森制药厂)5mg/d,口服,2次/d,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培酮(批准文号:H20130637生产厂家:诺华(孟加拉)有限公司),1mg/次,2次/d,口服,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连续4周。

1.4.2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患者于治疗前后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取上清,采用循环酶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检测。

1.4.3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检测: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6],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量表评分进行检测。

1.4.4患者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对患者智力及记忆功能进行检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评估。

1.4.5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下降超过75%为基本治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以下为无效。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mmoL/L,±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21.84±4.2212.33±3.51∗#对照组20.69±3.3816.79±3.01∗

2.2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67.71±12.2157.28±10.79∗#对照组66.61±9.7960.27±8.85∗

2.3患者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

疗前的CMS评分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s)

表3 患者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69.38±11.8490.35±8.82∗#对照组70.26±9.9285.46±10.27∗

表4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表4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

分组总有效例数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合计总有效率(%)实验组167730100.0对照组101062686.7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起病缓慢,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时期。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其中主要的有神神经发育障碍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可能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神经递质假说:其中包括多巴胺功能亢进,代谢异常,谷氨酸活性降低,5-羟色胺活动过度以及乙酰胆碱假说等;神经细胞膜假说:有学者认为细胞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缺乏,会导致前列腺素水平降低,巴胺含量增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免疫系统障碍假说:白细胞介素、补体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异常,也是精神分类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具有神经毒性,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受血清Hcy水平的影响[3]。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明显。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其中的一种,在精神病科临床较常见,研究表明:DNA的甲基化改变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线粒体的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功能的异常,而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由S-腺苷蛋氨酸通过再甲基化代谢。

精神分裂症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情感症状与行为症状五大症状群,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三大核心症状。其中阳性症状包括认识过程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阴性症状包括意志力减退、思维空洞以及情感内容的减少等。以往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以往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破坏患者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是人的大脑通过知觉收集事物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反映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认知功能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执行力的障碍。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换则会患者都存在着记忆功能以及执行功能的障碍,且有研究认为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会导致注意以及记忆的障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水平均下降,CMS评分水平均升高,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水平较低,CMS评分水平较高,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1] 奚巍.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回顾[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69~670.

[2] 王兴元,张帆,康建华.阿立哌唑和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39~40.

[3] 刘艳,刘志广.同型半胱氨酸对脑卒中后抑郁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47~4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12HM065)

1006-6233(2016)11-1837-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33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精神分裂症实验组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