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创作手法

2016-12-06 02:50骆定海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三连音全曲慈祥

■骆定海(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创作手法

■骆定海(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高师声乐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多会从艺术歌曲开始,而作为一位高师声乐教师,往往既担任声音的发声技术训练,又担任着艺术指导的任务,其中分析作品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给学生布置过著名作曲家陆在易老师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曲子,很多音乐爱好者也肯定唱过此曲。是啊,祖国一直是每一个爱国者心中的母亲,因为只有用“母亲”一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当每一个专业音乐人士及音乐爱好者唱起《祖国,慈祥的母亲》时,爱国之情就会在心中油然而起,可见该歌曲最能拨动我们内心无法言表的最纯洁的赤子情愫。今天就陆在易老师的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望能给诸多学习声乐的同学和社会人士有所用。

■作品的创作概况

《祖国,慈祥的母亲》曲作者陆在易是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196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乐团专职作曲、团长、艺术指导,《上海歌声》主编,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等职。在1981年,陆在易看到词作家张鸿喜创作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歌词后,歌词那强烈的情感共鸣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随即谱写出了这首优美的艺术歌曲。

■歌词的深刻内涵

全曲歌词如下:“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长江黄河欢腾着,欢腾着深情,我们对您的深情。”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蓝天大海储满着,储满着忠诚,我们对您的忠诚。啦······啦······”

就这么两段歌词,语言情感朴实、亲切、通俗易懂,一开始使用疑问式的语气,深切地道出了一名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然后是对母亲的呼唤和爱的传达,更进一步增进了情感的升华。如此简单而有效的表达方式,只要读起该词就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品的曲式结构

这首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使用单拍子四二拍和四三拍的变换进行,表达出深厚肯定的情感。为了艺术形象的完整性和情感的充分表达,作品开始用B段的素材作为前奏,结尾则使用A段的材料作为尾声,从而达到彼此间的呼应和对称。

在钢琴的8小节前奏中,右手以丰满的八度深情地弹奏歌曲高潮部分的旋律,左手则以流动的三连音予以衬托,和声以主属功能的正格进行,e小调的抒情性得以肯定,从而引出歌曲情绪的主色调,之后节拍从前面的四三拍换成强弱更加鲜明的四二拍,采用大波浪的三连音引出歌曲的主题。

作品的A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使用四二拍子,中强的力度。第一句有9个小节,前5小节作曲家根据歌词的疑问式语气,也采用疑问的旋律手法,使用一拍附点抑扬格的创作方式,简单的节奏下行的旋律,十分流畅,动力性极强;后4小节用肯定的语气,旋律转为上行,采用了切分、附点等节奏对前面的疑问进行对答。在伴奏织体上始终保持着三连音的分解和弦音型,使得音乐的情绪一直处于流动之中,而左手部分使用着和声的低音延留,后4小节运用单音的方式跟随人声主旋律声部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旋律落在属音上推动第二句的到来。第二句由8个小节构成,旋法上依然沿用第一句的形式,只是开始的疑问音调略有提高,感觉是第一句的推进,最后落在主音上,和第一句形成属主的呼应,整个句子节奏和第一句相似,中间插入了四三拍和四二拍的转换,伴奏左手没有使用第一句的长音延留,全使用流动的三连音进行烘托。无论是从主旋律还是伴奏形式上来看整个A段的音乐既统一又丰富。

作品的B段也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第一句有4个小节,使用的是四三拍子,是一个对比型中句,力度达到全曲最强,音乐气息拉长,旋律一开始就由高音区爆发出来,28小节和29小节是26和27小节的模仿,用呼唤式、倾诉式的音调直抒胸怀,旋律的写作手法紧随歌词意境,充分表达出歌词的深情呼唤。钢琴伴奏右手声部使用和声衬托的方式跟随主旋律,加强呼唤的语气,左手声部使用和弦移位式的伴奏音型演奏者三连音节奏的和声,右手上宽广的节奏与左手密集节奏把整首作品的高潮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第二句有8个小节,音乐使用变化再现的手法,力度回到前面的中强,音调逐渐回落。在伴奏手法

上,第二句右手声部从和声衬托式逐渐过渡到单音式的方式跟随人声主旋律,这样的处理是因为歌唱的音区越来越低,演唱的音色也逐渐松弛,故伴奏的安排也要跟随人声的松紧度做出相应的处理,但是左手声部依然延续三连音节奏的分解音型配合着音乐的情绪发展变化。最后跟随歌声结束于主功能上。

歌曲的尾声是音乐情绪逐渐变轻的一个段落,是激动后的回归,同时也是全曲结构平衡的需求,和前奏呼应,歌曲的前奏使用了第二段素材,尾声使用了第一段素材,几个部分结合起来,给全曲带来了均等的二分性结构。另外,尾声在伴奏方面也跟着音乐情绪做了相应的处理,三连音的分解节奏人贯穿其中。演唱方面使用衬腔的方式进行,力度渐渐减弱,最后人声和伴奏声部双手轮流演奏的和弦琶音一起结束全曲,音乐形象持续萦绕,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的旋律特征

旋律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作品的外表,作曲家们对旋律都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均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对于歌曲创作来说,旋律的构思更是至关重要的。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旋律使用主要有几个特色:一是西方小调式的七声音阶作为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用主功能和属功能和声主导歌曲旋律,使得歌曲的情绪深沉庄重。二是抑扬格的处理手法,强拍长音的延留,让歌曲的情感更细腻、委婉。三是疑问式和肯定式的语气对答处理,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浓厚,更加真挚。四是节奏方面尽管复杂多变,但是旋律与歌词音调和节奏有机结合,让演唱者歌唱时感觉自然、流畅。

■作品的高潮处理

全曲的高潮在第二段的开头,这与高潮处于结尾的常规歌曲写作方法相反,但是演唱时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学的处理手段,整首歌曲的主体部分有29个小节(除去前奏和尾声),而高潮刚好处在18小节,恰好是黄金分割点的位置,这个黄金分割点正是正是艺术家们追求的美学原则,所以《祖国,慈祥的母亲》高潮的设置美感是十分自然的。

■作品的对比统一

艺术作品只有在对比中才能产生美,《祖国,慈祥的母亲》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的对比、旋律形态的对比方面。在音区方面,第一段主要集中在中音区,也有个别处向高音区发展,形成局部的小高潮,第二段一开始就直接在高音区爆发,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又逐渐回落。旋律形态方面,主要是疑问式的语气和肯定的对答以及下行式的旋法和抛物线式的旋法对比。如果一首作品全部都是对比,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心,也会适得其反,杂乱无章,所以还必须主题统一。只有在统一中对比,对比中统一才能带来美感的享受,给欣赏者以无限的期待感和回归感。《祖国,慈祥的母亲》全曲是高度统一的。首先在调性上一直保持在e小调上,充分展现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其次在钢琴伴奏织体方面,全曲一直以三连音的节奏型贯穿,可以说钢琴织体的所有安排和变化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性,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构思和安排的,它对人声的主旋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见,《祖国,慈祥的母亲》是一首构思精细、创作手法独特、旋律优美的一首短小精悍的艺术歌曲。人们都十分喜爱这首作品,因为它表达出了每一个爱国者心灵的声音,也正像作者自己说的一样:“我笔下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从我心里流出来的。”我想:声乐老师以及声乐演员、学生如果在演唱作品前做好了此项工作,每次演唱前都注重这项环节,那么,有了声乐老师给予我们的科学发声方法,唱好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梁茂春.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2]狄其安.怎样为歌曲写钢琴伴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李蓓蕾.歌曲钢琴伴奏音乐分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4]张冬梅.〈祖国,慈祥的母亲〉文本解读[J].民族音乐,2010(06).

[5]沈悦.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审美解读[J].音乐创作,2010(02).

猜你喜欢
三连音全曲慈祥
献辞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慈祥和慈爱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