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体,提高效率

2016-12-01 10:18汪冬梅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和谐课堂高效

汪冬梅

摘 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主体环境,构建和谐课堂;关注主体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奇思妙想,构建精彩课堂。

关键词:主体环境;和谐课堂;高效;教学机智

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我感觉不同的是一位教师讲得太多,未给学生留出适宜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另一位老师讲得过少,强化机械训练太多,把本应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给“滑过”了。但两者的课堂效果是一样的:课堂效率低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促成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主体环境,构建和谐课堂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永远是数学老师的责任,可是课堂上缺乏学习动机的人大有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安全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是焦虑的、恐惧的,这些因素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环境。

首先,关爱学生,重视情感,做学生的朋友,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距离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使他们产生敢于并乐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态。其次,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关系。高效课堂因互动而存在,因互动而精彩。互动,既是和谐课堂的表现,也是和谐教学的成因(因为互动产生新的信息与资源)。互动既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包括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最后,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破除学生的迷信心理,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学生就能主动地思考,自信地表达,自由地争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学生能够处在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最佳状态,构建了和谐课堂,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关注主体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从两堂公开课来看:一方面,在课题引入与新课例题讲解两个环节中,虽然他们都提出了不少问题,但基本上是自问自答。如有些问题属于合理猜想范畴,但老师没有让学生合理猜想,自己把有关问题讲出来了,从而失去了提出猜想问题的本来意义。而教师的自问自答使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或多或少地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如果教师过于急迫想得到问题的结论,一旦学生没有回应,就自己把结论说出,那么学生也逐渐习惯于教师的自问自答,不再思考教师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一个不好的循环圈。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留足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只是极少数学生在小声回应老师的问题,而老师对这极少数的回应又充耳不闻,只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机械训练。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思考,会有两种结果产生:第一,学生并未领会这种解题思路,只记得结论;第二,老师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有更好的思路未得到肯定,也未发扬光大。这种“满堂灌”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关注结果的检查,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老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的方法、习的过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尽量要少“授之以鱼”,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在学习中归纳。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相互激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展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应强化合作学习,分享学习的幸福和欢乐,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关注主体的奇思妙想,构建精彩课堂

“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课堂教学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突发性事件时常发生,它不是教学的意外,而是教学过程的常态和必然,处理好这一问题这节课会更精彩。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正视和利用这些事件,并将其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案例:

师:解方程0.5x=1时,先两边同除以0.5,把左边变为1x,即x,这时右边为1÷0.5=1×2=2,所以x=2。

A:老师,我只要把两边同时乘2,就得到x=2,特简单。(生A兴趣很浓,高兴地宣布他的新发现)

师:你的结果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要按课本上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生A兴冲冲地等待表扬,但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训后,灰溜溜地坐下,剩下的时间一言不发,下课后还是满不开心的样子)

……

感觉老师不一定喜欢这种方法,生C迟疑了,教师示意他坐下。最后老师看了心爱的学生也不守规矩,只好亲自板书,并特别提醒注意格式。数学教学强调“通法”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的,但不可一味强调机械套用“通法”,否则可能会成为笨法。在本案例中,适当的引导,不仅可以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随时调控课堂教学,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毕生的追求,我们教师必须明白谁在学,依据教育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张定强.中学数学参与式教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燕.中学数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和谐课堂高效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当预设遭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