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浅谈中国园林山水画之意象表达

2016-12-01 06:50孙文科
艺术沙龙 2016年3期
关键词:气韵诗性物象

超以象外—浅谈中国园林山水画之意象表达

中国山水画植根于传统哲学中的意象审美范畴之内。意象这个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含了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的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中国艺术崇尚“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同一、同化,注重“意象”美,在表现中将个人的人格、气质、情趣融入对客观物象的体悟之中,使意与象互参,达到超以象外的意象审美境界。园林绘画与园林景观相互影响,园林山水画写生、笔墨造型和设色,都追求意境、气韵、诗性表达的意象性。

中国的园林与园林山水画便是这种意象审美的体现。园与画的关系,是园生画、画生园相互影响的结果。宋元以来随着城市文化的繁荣,私家园林日益兴盛,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以满足寄情山水向往林泉的内心需求。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园林山水画作品,有李公麟的《龙眠山庄》、马远的《西园雅集图》、倪云林的《狮子林图》、文徵明的《拙政园图》等。

园林山水画的写生是追求意象性的,它着重体现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讲究画面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寻求虚静、平淡、朴素、自然等意象审美境界。

园林山水画的笔墨造型和色彩审美具有意象性,不是追求简单的物象的形似和色彩的视觉真实,而是重在表现物象的内在神韵,设色依照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尊重画家内心对物象主观的感受,体现画家意象色彩观。园林山水中山石的笔墨造型的重要技法—皴法,是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意象概括,具有独立审美意趣。

园林山水画注重意境、气韵和诗性表达。意境是中国园林山水画的审美核心和灵魂,寻求“境生象外”的意象境界。园林山水画的气韵是画家在情之所至、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状态下达到的。王世贞说:“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东坡先生说王维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园林山水画与山水诗都是文人向往田园、山林的内在抒发,有同样的隐逸精神,因此,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园林山水画的表达上也有很强的诗意性追求。

中国园林山水画自产生到后来发展,都是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土壤中,自身的绘画形态中体现着东方哲学、文学等多元素文化,其审美追求是意象性的,

园林山水画的表现是“写意”的,追求“得意忘象”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观点,中国园林山水画,关注的正是人的生存状态的问题,中国山水园林本身的造境观就是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古人对自然认知、审视的直觉性和意象性。园林山水画的表现也是在追求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以温和的、虔诚的心对待自然,在画中的山水林泉间畅游坐忘,寻找合乎意象自然的意境、气韵和诗性的表达。“意象”一词关键在“意”,可以“超以象外”,亦可也“得意忘象”,不是不要象而是更在“意”的传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在中国园林山水绘画中,艺术家可以“窥意象而运斤”,将对客观物象的观照、审视、感悟升华为内心所向往的意象审美状态,因而意象不是对自然物象的机械模写,而是艺术家的创造,个人内在意识的发挥与呈现。

中国园林山水画追求中国文化中的意象审美境界,是符合中国人文艺术精神本质的。中国园林山水画的创作,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在平面空间意象中人和自然的亲和。通过“修竹数竿,石笋数尺”的小小画中园林,坐忘丘壑间,追忆古人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处世方式。使终日生活于喧嚣都市中的当下的人们,在对田园、林泉向往中,能从园林山水画中的意象审美追求中,获得心灵上一些慰藉,在今天有一定现实的意义。一卷林泉虽小,却传达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两忘的生存状态。

雁荡 68cm × 136cm 2012年

此地烟霞多 68cm × 136cm 2013年

武夷止止庵 33cm × 104cm 2010年

沧浪之水 68cm × 136cm 2012年

初夏之雨一、雨二 42cm × 69cm × 2 2015年

初夏之雨四、雨五 42cm × 69cm × 2 2015年

问泉 68cm × 45cm 2012年

万籁流泉 76cm × 45cm 2013年

风起何处 68cm × 35cm 2014年

坐看云起图 68cm × 68cm 2013年

雨过千山静 68cm × 68cm 2013年

猜你喜欢
气韵诗性物象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