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0帧的技术看走心的戏这才是电影语言的革新!

2016-11-22 18:14刘倩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林恩戏剧性比利

刘倩

在清华大学,贾樟柯、李安和冯小刚就《比利·林恩》进行了“我们的第一次”对谈活动。有观众提问李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失望,那位观众说:“用120帧的技术拍摄球赛中场秀,我有点失望,我希望120帧3D4K的技术能够用来拍摄像《星际穿越》这样的电影,什么样原因让您觉得120帧对于这个主题最合适”?我们先把李安的回答放在一边,从这些场景的观感来看,《比利·林恩》值得你为120帧4K3D的高票价买单。

细腻人物动态的高清呈现,形成强大的戏剧性表现力

影片伊始是一个类似手机拍下来的模糊镜头:偶然拍下来的伊拉克战场中的片段,这个片段让男主角成名,变革成一个英雄,随后影片进入到3D、4K、120帧影像超清晰的影像世界里。该片从一开始就用视效的对比冲击来构造了独特的电影语言,战争是模糊的,高清的现实世界又是否真实的?

在3D、4K、120帧的技术下,枪的振动、炮灰、人在动作里面的表情、各种细节都看得很清楚,在清晰的视效震撼感之外,该片的文戏戏剧性在于,那些在乱世状况下,一个班里面第一次打仗的男孩子们怎么样变成真的士兵,如何懂得成长,将训练的东西表现出来,以及直视自己的内心。细腻人物动态的表现力冲击力,通过视效清晰的震撼感与文戏戏剧性的反差完好呈现。

3D、4K、120帧的高清冲击技术,也让摄影机的焦点移动变得极具思考性,有一个镜头,在发言台上,比利·林恩和战友们的前后景深焦点切换,就带来了该技术上的视觉冲击,真实与虚幻、满足大众想象和实际内心需求,通过这种视笑的对比,让电影语言带来的思考力度也变强。 3D、4K、120帧让演员功能性的目光变得很震撼,演员表演功力呈现出的那种粘稠的情感, 3D、4K、120帧技术无疑能锦上添花,当然这种技术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要求也非常高,能看到汗毛都是小事,皮肤层次、气色、内在的感情,脑里的思绪都可以从放大的眼睛眼神里面看得很清楚。在3D、4K、120帧技术下,李安用了很多特写镜头,不是呈现动作,而是呈现文戏中人脸的立体感,超强的逼真性,人脸的内心戏又能跟内容非常好结合到一起,当观众那么逼真地面对那些主观镜头,面对战场的世界、秀的世界的时候,好像观众自己也成了其中一个角色。

战争场面不是动作,对我来讲是一场戏剧性表达。3D这种东西最好看的是戏剧性的东西,场面还是其次,没有什么场面是非做不可,3D最好拍的应该是脸部,脸部比任何人体都丰富。其实3D技术下的银幕非常小,我觉得3D比2D更窄小,除非我们的银幕再放大,不然做再多动作也拍不到。

技术

中场秀的焰火比对战场的硝烟,逼真节奏感完成思想性侵入

在《比利·林恩》中,现实中的烟花秀以及伊拉克战场中的炮弹硝烟,构成了120帧+3D+4K技术重场戏的呈现。烟花绽放的灿烂繁华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战场中枪击中人喷射产生出粉色血雾,这种死亡瞬间的细腻感呈现,足以让人出现生理不适感;比利·林恩与敌人近身赤膊时,他在敌人脖子上划出了致命一刀,鲜血从敌人体内一点点流出,这组人物让人感觉近在咫尺。而实际时间并不长的这场战场博弈,被李安糅进了一场人间百态的中场秀中。从大老板到一般平民,都是美国很有人性的显示,娱乐烟火秀和战场硝烟,在高清的视效上转换,也是一种赤裸裸繁华戏谑和残酷写实的转换。李安用高清的技术带出一种极具冲击感的精神方式,比如表现搏杀,是一种很清楚的视觉感,在杀人的瞬间,男主角的心理状态也受到影响,李安的120帧3D4K技术不是主打战争中表现英勇、或是动作场面,而是用来表现杀人瞬间内心的体验。

最后当美国大兵被表演完了以后,被之前发生口角场内工作人员打了一顿,又被送回战场去,陪伴他们的只有彼此互相说的那句我爱你,咄咄逼人的视效之下,在感情上是让人很痛心的一件事。李安正是通过逼真的节奏感,成功进行了一种思想性的侵入:这个电影讲的军人的战争其实并不是场面上的战争,而是美国人内心的一个战争,所有老百姓、社会各个阶级形形色色的人心里面的战争。

用中场秀满足大家对战场的想象,这种中场秀不仅是娱乐,有的时候是大众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不愿意也要演给他们看。可是想象军人英勇站在那个地方,脑子里想什么东西是另外一回事,他的回忆以及真实经验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很有意思。这场中场秀,看到各形各色的个人,也对社会做了一场解释。

猜你喜欢
林恩戏剧性比利
幸运的“比利”(下)
幸运的“比利”(上)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二战“军中甜心”歌手薇拉·林恩逝世,享年103岁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只要我们在一起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