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奸臣其实是奸商

2016-10-26 17:21梁宏达
领导文萃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议和金人奸商

梁宏达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宋金两国之间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是传统伦理文化影响历史进程的最典型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给世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就是岳飞与秦桧。

投机取巧,铤而走险

人性是复杂的,不是“忠奸”二字就能概括的,秦桧既不是简单的忠臣,也不是简单的奸臣,理性、客观地来说,秦桧是个商人,是一个极力追求剩余价值,一切向钱、向利益看的奸商。

为官和经商,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秦桧就是把官场当成了商场,把当官看成做买卖,用商业的手段去实现政治目的,一切以谋私利为目标。

秦桧第一次给皇上写奏折,就是一次典型的投机行为。事情发生在靖康元年(1126年),当时金兵大举入侵,打到了汴京城下,逼着大宋朝割地赔款。朝野乱成一团,主战的跟主和的吵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秦桧给钦宗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该奏折大意是——先答应金人的部分条件,等危机化解了再腾出手来收拾他们。

这是秦桧头一次参政议政,却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投机行为。当时秦桧是大学里边抓教育的小官,这种层次的大事根本轮不到他发言。他之所以表现得这么积极,是因为他在这里边看到了大好的机会。

秦桧的主张也像他本人一样油滑,走的是中间派的道路,两边都不得罪——你说我投降?我时时主张收拾金国!你说我不顾国家安危?我赞同割地!哪一边都能够落好,这就是典型的投机者的嘴脸。

就因为这次上书,秦桧升了官,而且成了钦宗皇帝钦点的议和大使,让他去金营谈判。结果,秦桧连续三次上书请辞,说什么也不去。有人据此认为这是秦桧年轻时的气节。事实上,当时的秦桧很可能是在规避风险。

秦桧非常聪明,他知道,所谓议和就是去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这种不平等条约往往是丧权辱国——去签条约,不仅会落个卖国贼的名声,而且万一哪天钦宗后悔了,保不齐就倒打一耙,把罪名安到他秦桧身上!这是纯赔钱的买卖,身为商人的他自然不能答应。相比之下,坚持不去的收益会更好一些,至少能落个好名声。这就是商人的精明——不做赔钱的买卖,总能在复杂的形势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一条路。

蓝海战略,境外投资

作为一个奸商,秦桧的特长不只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他还是个非常超前的奸商,精于“蓝海战略”,非常善于做“境外贸易”。

这事儿得从张邦昌说起。靖康之变后,金人为了方便统治,准备把张邦昌扶植起来做皇帝。张邦昌哪里敢?他坚决请辞。金人告诉他:给你7天时间,如果到时你还不干,我们就杀北宋的大臣,杀到你同意为止。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以往的强硬派,也都识时务不吭声了,唯独秦桧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立张邦昌为皇帝。秦桧跟金人说,张邦昌这人名声太坏,不能服众,将来肯定会给金国惹麻烦,你们要选,最好选个姓赵的皇帝。

这就是秦桧的“蓝海战略”。当时的宋朝大臣,不是直接当汉奸的,就是明哲保身不吭气儿的。秦桧站出来力挺赵家人继续当皇上,本身就是一个新鲜的卖点。而且,秦桧这一番话说得很艺术——表面上看,他是在维护原来的主子,保全大宋朝。但细想一想,秦桧这话也是向新主子的表白,选姓赵的当皇帝,前提是怕张邦昌给金人惹麻烦,这不就是充分地考虑到了买方大金国的利益吗?而且秦桧知道金人也瞧不起没骨气的人,所以他挺身而出,两边好处都能捞足。结果,金人对秦桧这种忠君表现很是满意,秦桧成了所有俘虏当中待遇最好的,做了金国大将完颜昌的秘书。

一个汉族俘虏,能走到这一步只能说明秦桧的“蓝海战略”实施得非常到位。他找到了“境外贸易”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作为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奸商,秦桧不会满足于这点儿收获,于是就有了秦桧南归的事情。

秦桧为什么要回南宋?有人说秦桧是金国的奸细,是金人安排他回来的。其实是秦桧自己跑回去的。回去干什么呢?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因为他太了解当时南宋的形势了——南宋朝廷正在创业初期,啥都缺,就是不缺位子。大把体面的职位还都空着呢。

如秦桧所料,高宗皇帝还真买他的账,把丞相的位置给了他。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桧变没变节根本不是个问题,他的心里没有节,只有利益的最大化,整个儿是一个追求剩余价值、一切向钱看的奸商。

你好,VIP

在一千多年前,他已经开始搞用户体验了。所谓的搞用户体验,就是说经商你得把你的用户放在第一位,把他们伺候到位了。说到底,无非是那么几个词儿——好用,方便,贴心。

在这个问题上,秦桧看得非常明白——他的客户需要什么,秦桧了如指掌。当然了,秦桧只有一个客户,而且还是VIP,那就是宋高宗。

秦桧早就弄明白了赵构的心思:安安稳稳当皇帝,仗能不打就不打。因为这个仗没法儿打——输了,徽、钦二帝就是他的榜样;赢了,把金人逼急,把徽、钦二帝送回来,赵构就丧失了当皇帝的合法性。他就是靠这个,把当时反对议和的丞相赵鼎和副相刘大中顺利地扳倒了。

接下来,秦桧把用户体验进一步升级。和金国“绍兴议和”之后,赵构觉得这合约里边有一个非常让人难堪的条件——南宋为臣,金朝为君,赵构本人需要跪接金朝皇帝的诏书。一个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人家下跪,这事儿太掉价了。结果,赵构一皱眉,秦桧就明白了——哦,您嫌丢脸!那好办,我来!当时他就告诉高宗,您这么着,您就说要守丧三年,不能出面见金使,我就以宰相的身份替您把这事儿给办了,我替您下跪。

包括后来他替赵构杀了岳飞,这都是把赵构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的表现。岳飞功劳太大了,功高震主,赵构疑心病还重,生怕哪天岳飞的部下也搞个黄袍加身的仪式,所以“绍兴议和”之后就一门心思想干掉岳飞。但赵构不能亲自下手啊,杀忠臣这事儿皇上不能干,于是秦桧再度体贴地出手了。

(摘自《中外书摘·经典版》)

猜你喜欢
议和金人奸商
秦桧是坚定的议和派,无可指责?
秦桧是坚定的议和派,无可指责?
倒霉的奸商
打击奸商,定罪没商量
“奸商”一词内涵的近代转变
浅析明与后金(清)的三次议和及其失败原因
三个金人
秦汉史书中的长人形象初识
杯子变小
三个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