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2016-10-25 20:23王文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异病同治补中益气汤验案

王文萍

【摘 要】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可补中益气、升举阳气,多用于治疗喘证、眼睑下垂、肛门重坠等证属脾胃虚损、中阳下陷者。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就可异病同治。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验案;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50-02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东垣之《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虚损,中阳下陷的病症。笔者将临床中的验案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 喘证

患者女,52岁,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2015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咳喘,每于夜间及天气转冷加重。前两周曾感冒,现无恶寒发热,无鼻塞流涕,但咳喘加重,喘咳声低,甚者张口抬肩、不喜平卧,活动后尤甚,有清稀白痰,难咯出。短气疲倦,喜太息,纳少,食后饱胀,口淡口干,眠差,二便正常,舌淡胖大苔白,边有齿印,脉细弱。诊断:喘证(肺脾气虚证)。方药:太子参、北芪、茯苓、怀山、薏苡仁各30g,白术、柴胡、枳壳各15g,川萆薢20g,当归、五味子各10g,升麻、细辛各5g,炙甘草6g。服药14剂后,患者咳喘、气短好转,痰量减少,但仍难咯,遂于上方加莱菔子20g,瓜蒌皮15g,予 21剂。三诊时患者咳喘基本缓解,痰可咯出,余症明显好转,舌淡红苔白,齿印消退,脉较前有力。嘱患者服香砂六君子丸善后,并适寒温,注意饮食清淡。

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亏虚,则气机升降失调,气逆而作喘。患者曾感受外邪,虽表邪已去,但正邪相争损耗正气,且患者病程日久,肺脾气虚明显,气失升降,故咳喘;脾不运化,生化乏源,故短气神疲、太息、纳少、腹胀、口淡;痰饮内停,故痰多;津不上承,故口干。故以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脾胃,利湿化痰,方中太子参、北芪补益中气;白术、茯苓、川萆薢、怀山、薏苡仁健脾利湿;柴胡、升麻、枳壳升提阳气,理气行滞;当归补血和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血亦能助气行;五味子敛肺止喘;细辛温肺化饮;炙甘草调和诸药。

2 眼睑下垂

患者女,9岁,重型肌无力病史6年,2015年2月4日诊。患者左眼睑下垂明显,已遮盖瞳仁,疲倦,易出汗,纳呆,眠可。大便日一行,质干硬。舌红苔白厚,脉细数。诊断:痿证(脾虚湿热证)。 方药:党参20g,北芪30g,白芍10g,茯苓20g,薏苡仁30g,连翘15g,川萆薢15g,山楂10g,麦芽30g,桃仁10g,枳壳10g,柴胡10g,升麻3g,甘草5g,14剂,另予溴吡斯的明1/2片,一日两次贞芪扶正颗粒15g,一日两次,二诊时患者左眼睑变化不大,纳一般,易饥,大便转通畅,舌红薄白苔,脉弦细滑。辨为脾胃虚弱,兼夹风邪,处方:上方去党参、山楂、桃仁、连翘,加太子参15g,白术10g,僵蚕5g,白蒺藜10g,女贞子15g。服药21剂后,患者左眼睑下垂稍有减轻,精神、纳食转佳,效不更方。服中西药治疗半年余,患者左眼眼裂增大,可露出黑睛的3/4,诸症基本缓解,溴吡斯的明减量至1/2片,一日一次。

按:重症肌无力在中医辨病中属于痿证。四肢肌肉为脾所主,而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健则肢体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弛缓不收。此例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灵枢·大惑论》中云:“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肌肉之精为约束”, 胞睑为肉轮,为脾所主,正常情况下脾精四散,输布于眼睑,则眼睑开合正常。《素问·痿论》云:“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脾与胃同属中焦,脾胃气血充盛,是筋脉肌肉活动自利的关键。故一诊用补中益气汤功补益脾胃,濡养肌肉,因兼夹湿热而加茯苓、薏苡仁、川萆薢淡渗利湿,连翘清热,桃仁润肠通便,山楂、麦芽健脾消食,枳壳行气。二诊由舌脉可知湿热已渐去。《 素问·太阴阳明论》 记载:“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肝开窍于目,目为人体位置最高的五官, 易感受风邪。且患者脾胃本虚,更易感受风邪而致发病,故二诊配伍僵蚕、白蒺藜以祛风升散,女贞子、白芍以柔肝养筋。

3 肛门重坠

患者,女,34岁,胃、子宫脱垂病史,2015年3月20日诊。患者自觉肛门重坠,但肛门无脱出。怕冷,头晕,疲倦,手足麻痹感,腰酸痛,纳眠可,偶有口淡、短气,无口干口苦,夜晚眼睑胀重,月经后期,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 中气下陷。 方药:党参30g,北芪30g,白术10g,茯苓30g,川萆薢20g,扁豆30g,夜交藤30g,石菖蒲15g,柴胡15g,枳壳15g,升麻5g,当归10g,丹参20g,川芎10g,莱菔子20g。服药21剂后,诉肛门坠胀感减轻,眠差易醒。3月20日月经来潮,量少色暗,无血块,无痛经,余症同前。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更方:党参、北芪、扁豆、茯苓、薏苡仁、夜交藤、麦芽各30g,枳壳、远志各15g,川萆薢、丹参、酸枣仁 20g,白术10g,炙甘草6g,桂枝 10g, 7剂。三诊时患者月经已干净,睡眠转佳,余症同前,继续予一诊方药14剂。四诊时患者明显感觉肛门坠胀好转,疲倦、头晕、短气、睡眠、腰酸痛减轻,夜晚眼睑胀重变化不明显,故去莱菔子、川芎,加车前子30g,茺蔚子20g。前后加减用药2个余月,诸症悉愈。

按:《血证论》云: “凡气实者则上干, 气虚者则下陷 ”,脾气亏虚,中气下陷,使谷气不得升浮,升举无力,无法维持脏腑正常的生理位置,则出现内脏脱垂或下坠感。治疗上应遵循《脾胃论》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生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也“的治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二诊时患者正值经期,量少色暗,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所致,且睡眠差,故加桂枝、丹参活血通经,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安神。三诊后患者月经干净,且诸症好转,故守法不变,针对眼部症状加车前子、茺蔚子利湿消肿。

4 体会

《素问·玉机真脏论》 曰 :“脾脉者土也, 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脾胃主运化而散精,濡养五脏六腑。内伤脾胃,脏腑失养,则百病由生也。临床上抓住脾胃虚弱、中阳下陷的病机,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举阳气,就可异病同治,治疗复杂的病症而效如桴鼓。

(收稿日期:2016.04.08)

猜你喜欢
异病同治补中益气汤验案
舒肝颗粒异病同治机理探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浅谈益气活血法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思考
脂肪肝与胆石症可以“异病同治”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