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方法在吴家河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2016-10-20 08:37汉中西北有色七一一总队有限公司陕西汉中7230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千枚岩激电碳酸盐

(汉中西北有色七一一总队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723000)

(汉中西北有色七一一总队有限公司 陕西汉中723000)

吴家河地区是“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成矿部位。笔者主要从高精度磁测和激电中梯两种物探方法相结合找矿着手,讲述了该区地质成矿背景及物探异常特征,分析了引起异常的原因及其地质因素。通过对吴家河地区铁碳酸盐化绢云石英千枚岩具高磁、高阻、高极化的“三高”特性的总结,提出了高磁异常和激电异常相结合在含有炭质地层找矿中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优点,为吴家河地区在物探异常“三高”叠加地段找矿提供了线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l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吴家河“三高”特性

吴家河位于中国著名的金、锰、银、铜等多金属矿产成矿区-“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略阳-康县段。该构造混杂岩带内矿床及矿点比比皆是,已开采的有阳山、庄科、铧厂沟、三岔河等金矿床(点),是一个良好的金矿找矿地段,而研究区处于该带中部地段。研究区内沿断裂带出露有超基性岩体,而超基性岩体与金矿成矿关系极其密贴。因地表矿体露头小,致使探矿仍停留在点上徘徊,加之覆盖深厚,其后的工作停滞不前,地质仅对对地表矿体进行了大致了解,对深部矿体形态研究较粗。由于高精度磁测对超基性岩体的探测效果较好,加之激电对硫化物矿床探测较好,结合各自优点,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寻找与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金矿床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 地质概况

图1 吴家河地区地物化综合图(附工作部署)

研究区地层以绿泥绢云千枚岩和铁碳酸盐化绢云石英千枚岩为主,区内断裂较发育,近东西向展布。辉绿岩及中、酸性脉岩出露较小,且多沿构造分布,具滑石化、滑镁岩化和菱镁岩化等褪化蚀变。矿化蚀变带受F7控制,近东西走向,蚀变带南侧有少量超基性岩断续出露,普遍发生黄铁矿化、铁碳酸盐化等蚀变,已圈出3条金矿化体,赋矿岩石为铁碳酸盐化绢云母千枚岩。与成矿有关的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铁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其中硅化和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磁性特征

通过高斯第一位置法对工作区内的岩石进行磁参数测定。研究区内白云岩、辉绿岩、灰岩、千枚岩等岩石的视磁化率与剩余磁化强度均较低,视磁化率一般都小于1000×10-6·4πSI,剩余磁化强度一般都小于1000×10-3A/m,磁性变化范围小、相对稳定,强度弱,部分围岩视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略高,而含褐铁矿化较强的千枚岩具较强磁性,不同岩石间存在较明显的磁性差异,具备开展高精度磁测的地球物理前提。

2.2 电性特征

本次对测区内主要岩石的电性特征进行了测定。研究区内铁碳酸盐化千枚岩和褐铁矿化千枚岩的视充电率和视电阻率值都较高,呈现高极化高阻特性,其余岩石的视充电率和视电阻率值都较低,呈现低极化中低阻特性,含矿岩石与其余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开展激电工作前提具备。

工作方法与技术:

本次高精度磁测剖面点距20m,方位角10°。激电中梯剖面点距10m,与高磁剖面重合布设(图1)。测线测定方法技术要求按DZ/T 0153-201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磁测工作参量为地磁场总场强度(T),计算磁异常(△T)。仪器为捷克PMG-1型质子磁力仪,主要参数:测程20000—100000nT,读数分辨率0.1nT。作业标准及质量要求按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执行。

激电工作采用时间域激电中梯法。供电极距AB=810-970m,观测电流、电位梯度、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接收机采用DJS-9型数字直流激电仪,技术参数为:供电周期8s,二次场延时100ms,采样宽度 40ms,测量叠加次数 n=1,MN=20m。工作技术要求按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执行。

2.3 异常特征

通过对研究区高磁和激电资料研究,圈定△T异常10处;Ms异常5个,ρs异常4个(图1)。

2.4 高磁特征

研究区内圈定的高磁异常均出露在断裂构造附近。其中C-3位于测区4-6线的北部,呈宽带状展布,走向近东西,在5线向南膨大,测区控制长700m,宽30—110m。异常北陡南缓,梯度变化较大,强度较高,△T正值一般为10—20nT,正值最高达353.5nT,负值达-45.6nT。该异常为一正负伴生异常,正异常周围为负异常,其南部与C-4呈“藕断丝连”关系,即C-4可能是C-3南部受构造错位形成的异常。另外在高磁C-3中部106/5号点附近的辉绿岩与灰岩、绢云母千枚岩接触部位可见少许细脉状磁铁矿及黄铁矿,进而预示该区具成多金属矿的潜力。运用斜磁化二度无限延伸板状体ΔT异常经验切线法对C-3进行半定量计算,得出磁性地质体上顶埋深范围为12.4-24.7m,水平宽度为10.6-21.2m。

2.5 激电特征

研究区共圈定Ms异常5个,ρs异常4个。由于ρs受地形影响较大,仅供参考使用。主要激电异常D-3位于测区中西部,从Ⅰ线一直延伸到Ⅳ,呈漏斗状,在Ⅲ线膨大达190米,总体呈南东向的宽带状展布,局部地段呈近东西向,向西未封闭,测区控制长530余米,宽150—190米。视充电率Ms值一般为4%—5%,峰值达7.9%。异常上半部与金矿化体及以往土壤异常对应,也与高磁C-4以及P-2异常对应;下半部与高磁C-8以及P-3异常对应,探槽工程已圈出两条金矿化体,成矿部位极其有利。

3 结论与认识

本次主要对磁异常进行了化极处理。ΔT化极后异常变窄峰值变小,同时测区中北部的C-3范围变大变强,推测在该地段附近存在一定规模的磁性地质体。经过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磁异常均产于断裂构造及其地表岩性内外接触带附近,部分异常与地表构造带内局部出露的岩浆岩对应较好。经分析认为,该地区出露的辉绿岩及中、酸性脉岩等岩浆岩规模较小,其引起的磁异常规模也普遍偏小,多沿构造断裂及其边部产出,并且由于该区岩浆岩普遍具褪化蚀变特征,从而导致该区岩浆岩磁性强度减弱,呈现中弱磁性特征。纵观全区,圈定的磁异常基本上呈串珠状或长条带状展布,具断裂构造的磁异常平面特征,推测该区中部存在一较大断裂,可能为F7断裂深部在地表的投影位置。该断裂构造以北岩性以中高磁性特征为主,以南则以弱磁性为主,构造带以及其与岩性接触部位与吴家河金矿北矿化蚀变带吻合较好,探槽工程已圈出多条金矿化体,在C-3中部辉绿岩与灰岩、绢云母千枚岩接触部位可见少许细脉状磁铁矿及黄铁矿,进而预示该区具成金多金属矿的潜力。

笔者通过对高磁和激电异常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磁性、电性参数特征以及地质成矿背景得出:研究区铁碳酸盐化绢云石英千枚岩具“三高”特性,即:高磁、高阻、高极化特性,铁碳酸盐化千枚岩在大多数地段或多或少含有炭质,其出露地段形成的激电异常有可能为其自身所含的硫化物和炭质共同引起。由于炭质理论上是呈弱磁性的,根据这一点可以区分局部地段富集的低阻高极化的硫化物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的炭质异常。吴家河地区找矿应以物探异常“三高”叠加地段为首要的找矿有望地段,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1]汪军谊,张复新.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J],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02期

[2]王相,任小华.陕西勉略宁地区地质与成矿 [C],1997

[3]张毅,陈炳锦,李伟等.陕西省略阳县吴家河地区物探工作总结 [R],2015

[4]管志宁.地磁场与磁力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刘天佑.磁法勘探软件手册MAGS4.0使用说明[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综合物探方法在吴家河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张毅 李伟 陈炳锦

P62[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239-1

张毅(1983~),男,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学士学位,物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产勘查物化探。

猜你喜欢
千枚岩激电碳酸盐
千枚岩填方路堤变形特性及防水防渗处治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郭家沟铅锌矿大断面硐室在千枚岩地段施工技术探讨
振动压实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质*
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潜力模糊评价方法
超高压均质联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中污染菌及其微生物货架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