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丰林林场地区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10-20 08:37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寒武白垩花岗岩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三队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本文在1:5万矿产调查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丰林林场地区的地球化学异常参数进行分析,对区内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点、主要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异常以Mo、Zn、W、Sn、As较为富集,具有较大找矿价值。结合对主要异常的分析,划分出二股西山铅、锌找矿远景区,红旗岗铅、锌、钼找矿远景区,徐老九沟铅、钼找矿远景区。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找矿远景区丰林林场黑龙江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加里东期伊春—张广才岭陆缘构造带中北段(黑龙江地质志,1993),松嫩-小兴安岭地块滨东隆起带交接复合部位的南段,大至相当于赵春荆等 (1996)划分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中北段[1]。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寒武统铅山组 (∈1q)、上二叠系统五道岭组 (P3w);中生界下侏罗统二浪河组(J1er)、上侏罗统帽儿山组(J3mr)、下白垩统板子房组(K1b)和新生界全新统高河漫滩堆积层(Qhpl)、低河漫滩堆积层(Qhal)。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侵入活动以中加里东期、晚印支期为主,燕山期零星出露。其中晚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与本全区成矿关系密切。区域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断裂构造主要为NE和NW向为主,NE向构造控制着成矿带的展布方向,NW向构造决定矿床的分布。因此区域内的矿床具有北东成带、北西成行的分布特点;两方向的断裂构造的低序次的裂隙,控制了矿体的分布,也控制了大部分侵入体的展布方向[2-3]。区域内的褶皱构造由于受后期构造和岩浆岩的破坏,形态已不完整,地层主要表现为单斜岩层。

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分析测试Au、Ag、Mo、Pb、Sn、Cu、Zn、As、Sb、W十种元素。根据全区土壤(岩屑)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图1),根据各元素地球化学的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测区元素分为2个组合分类。

第一分类:Au、Mo元素组合;

第二分类:Sn、Cu、Zn、As、W、Sb、Pb、Ag组合。

图1 丰林林场地区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3 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伊春总体与区域构造格局一致,呈进南北向、北北向、北北东向带状展布。从异常分布的地质背景看,异常与地层有着显著关系,多与下寒武统铅山组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有关。

4 主要综合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区

经过野外调查研究,以确定的主矿元素为基础,结合地质、物化探成矿条件,在区内优选并划分了3个找矿远景区。

4.1 二股西山Pb、Zn找矿远景区

该远景区位于二股西山一带,主要包含二0512HS-12号组合异常。该异常总体呈近南北向不规则条带状、面状分布。该异常具有以Mo、Sn、Pb、As为主,伴生Cu、Au、Sb、Zn、Ag、W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中心附近以Mo、Pb、Zn、As、Cu为主,各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其中钼含量最高达240×10-6,锌含量高达4200× 10-6,铅含量高达1000×10-6,铜含量高达1300×10-6,连续分布,其它元素异常亦具有一定的强度,呈零星状分布。

该异常主要处于下寒武统铅山组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与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之中,在下寒武统铅山组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中,普遍发育有矽卡岩。地表可见强烈的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

区内为Au、Ag、Cu、Zn、Pb、Mo、As、Sb、Sn、W高值区、高背景区,广泛发育有Au、Ag、Cu、Zn、Pb、Mo、As、Sb、Sn、W水系沉积物异常(二0512HS-12),异常元素组合齐全,具浓度分带,即由内往外分别为Mo-Cu-Au-Zn-Pb-Ag-Sb-As,而且浓集中心,异常梯度明显。

4.2 红旗岗Pb、Zn、Mo找矿远景区

丰0512HS-4号异常(丰林林场异常)位于丰林林场以北地区,综合异常面积大约43平方公里,该异常总体呈北北西或近南北向不规则面状分布。

该异常具有以Ag、Sn、Pb、Mo、W、As为主,伴生Au、Zn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中心附近以Mo、Zn、W、Sn、As为主,有中心向外向Au、Ag过渡,Pb分布广泛;各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其中钼含量最高达100×10-6,锡含量高达13.4×10-6,铅含量高达283.2×10-6,砷含量高达98.75×10-6,异常连续分布,Au、Ag元素异常亦具有较高的强度,Ag元素高达0.47×10-6,呈零星状分布。

该异常主要处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T3-J1ηγ)、正长花岗岩(T3-J1ξγ)、碱长化岗岩(T3-J1ργ)之中,异常区内零星发育有二浪河组地层,且北东向断裂构造、脉岩比较发育。

异常地段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矿化类型有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其中硅化、钾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多见于北东向破碎蚀变带内,具有钾长石含量增多的同时褐铁矿化、硅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蚀变亦相伴出现增强的特征。而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则以微弱的蚀变为特征见于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

4.3 徐老九沟Pb、Mo找矿远景区

二0512HS-2号异常(徐老九沟异常)位于徐老九沟一带,该异常总体呈北北东向不规则面状分布。该异常具有以Mo、W、Pb、Ag为主,伴生Sn、Zn、Sb、As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各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其中钼含量最高达100×10-6,钨含量高达32.88×10-6,铅含量高达209×10-6,银含量高达0.28×10-6,连续分布,其它元素异常亦具有一定的强度,呈零星状分布。

该异常主要处于下寒武统铅山组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之中,断裂构造发育。下寒武统铅山组以富含镁质的碳酸盐岩为主,主要由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结晶灰岩、泥质灰岩、炭质板岩、变质火山碎屑岩组成,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以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在下寒武统铅山组与中奥陶世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中,普遍发育有矽卡岩,常见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萤石化以及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等。

5 结论

(1)研究区异常以Mo、Zn、W、Sn、As较为富集,高值点多,离散程度高,所引起的异常往往位于地层与岩体接触部位,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好,成矿潜力较大。

(2)根据综合异常特征及地质背景,优选划分了3个找矿远景区。其中,二股西山一带为铅、锌找矿远景区,红旗岗一带为铅、锌、钼找矿远景区,徐老九沟一带为铅、钼找矿远景区。

[1]黑龙江地矿局,1993,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2]曲关生等,1997,黑龙江省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地质出版社。

黑龙江省丰林林场地区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李慧江峰

P57[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223-1

猜你喜欢
寒武白垩花岗岩
花岗岩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治白垩病良方
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我对白垩病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