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徐坑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16-10-20 08:36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福州350011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北溪矿石成矿

(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 福建福州350011)

(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 福建福州350011)

通过对徐坑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主要矿体特征、矿石矿物学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的整体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赋存在晚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2-3l)的绿片岩老变质岩中,受片理及次级压性结构面控制。矿石(或容矿岩石)具较强的蚀变,具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特征,该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

铜多金属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建瓯徐坑

徐坑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建瓯市城西,矿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南部,北东向政和—大埔断裂带北段西侧,闽中裂谷成矿亚带与浦城—顺昌成矿亚带交汇部位,同时该区又位于铜多金属一级成矿远景区中,系福建省重要的金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南部,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北段西侧,浦城上厂-松溪半岭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南西侧。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代南山(岩)组(Pt1n)及中—晚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2-3l)。中—晚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2-3l):大面积分布于区内徐坑-万木林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夹大理岩、绿帘透辉石岩、石英岩,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等。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个岩性段,该地层与区内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

1.1 构造特征

矿区内褶皱不发育,区内见一条断层,编号为F3。断层特征如下:

F3:分布于勘探区北西侧,在区内走向延伸达2.7Km,破碎带宽度2-18m,破碎带内岩石为碎裂岩,岩石具硅化、黄铁矿化,性质为压性,产状:15-50°/SE∠55-60°。沿断裂局部见辉石正长岩岩脉充填。燕山早期肉红色钾长花岗岩(γ52(3)c)与中—晚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2-3l)即以其相接触。

1.2 岩浆岩特征

矿区内岩浆岩种类较多,主要有燕山早期肉红色钾长花岗岩(γ52(3)c),加里东期灰白色细粒二云母钾长花岗岩(ξγ33b),其他脉岩也比较发育,有辉石正长岩(ψζ)、花岗斑岩(γπ)、伟晶岩(ρ)等。伟晶岩脉有锡石矿化。

1.3 地球化学特征

90年代初福建省闽北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共圈定五个Cu、Ag综合异常。

(1)CuAg-1综合异常:位于叶元北北西方向。由1个Ag和2个Cu单元素异常组成,异常总体走向呈近EW向,面积约2.4km2。

(2)CuAg-2综合异常:位于徐坑北西方向。由4个Ag和1个Cu单元素异常组成,异常总体走向近EW向,面积约1.5km2。

(3)CuAg-3综合异常:即为徐坑主异常,异常总体走向为北东东或近东西向。由1个Cu和1个Ag单元素异常组成。面积2.8km2。各元素异常浓度变化明显,浓集中心套合好。最高含量Cu400PPm、Ag20g/t。浓集中心位于徐坑多金属矿区上。

(4)CuAg-4综合异常:位于徐坑南东方向。由1个Cu、1个Ag单元素异常组成。呈北东70°方向,面积约1.8km2。

(5)CuAg-5综合异常:见于富头南西方向。由3个Cu和1个Ag单元素异常组成,面积约2.5km2,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矿化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工业品位以上铜多金属矿体58个,容矿岩石为斜长角闪(片)岩、绿帘石英透辉岩、绿帘斜长角闪片岩等,矿体顶底板岩性同容矿岩石。其中Cu2、Cu4、Cu7、Cu9、Cu10号矿体规模较大,主要矿体特征简述如表1。

2.2 矿石类型与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类型:按矿石的构造划分为:块状矿石,斑点——斑杂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等。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以角闪石为主,次有绿帘石、方解石、阳起石、绿泥石等。

2.3 矿石结构、构造

常见的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

表1 徐坑主要铜矿体特征表

矿石构造主要有主要有以下4种: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2.4 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矿体近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容矿岩石为斜长角闪(片)岩、绿帘石英透辉岩、绿帘透辉石英岩、石英绿帘岩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虽然靠样品分析结果圈定,一般为过渡关系,但矿化蚀变与围岩界线局部较清楚。

3 矿床成因分析

本矿床基本具下列特征:

(1)矿体主要产于龙北溪(岩)组斜长角闪(片)岩中,主要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呈整合关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在矿石中呈条带状、浸染状、浸染条带状等,其走向排列与围岩纹理、片理产状一致,具有沉积变质矿产特征。

(2)矿石的容矿岩石主要为斜长角闪(片)岩、绿帘石英透辉岩,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为主夹砂泥岩、泥灰岩,属海相火山喷发沉积产物。其次为矿石(或容矿岩石)具较强的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具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特征。

(3)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等结构,既有沉积变质特点,又具热液交代特征,其构造为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斑点-斑杂状构造、多孔状、蜂窝状构造。

综合上述论文分析结果,该矿床主要赋存在晚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2-3l)的绿片岩老变质岩中,受片理及次级压性结构面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具有尖灭再现、膨大收缩特征。矿石品位在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贫富相间出现,分段富集。容矿岩石主要为斜长角闪(片)岩、绿帘石英透辉岩,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为主夹砂泥岩、泥灰岩,属海相火山喷发沉积产物。其次为矿石(或容矿岩石)具较强的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具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特征,故初步认为该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

4 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地处徐墩—徐坑—房道—大历口锡、稀有成矿带和房道锡—稀有金属一级远景区中。

广泛分布的龙北溪(岩)组为福建省铜、铅、锌等矿产赋存重要层位之一。加之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储矿空间。

徐坑矿区铜多金属矿主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矿区北东及东部有CuAg-1综合异常、CuAg-4综合异常、CuAg-5综合异常区,且为龙北溪(岩)组地层,为未来的找矿方向,矿区外围找矿远景良好。

[1]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建瓯幅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74.

[2]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建瓯市徐坑矿区长坑垅矿段铜矿勘探地质报告,2014.

福建建瓯徐坑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叶发江

P618[文献码]A

1000-405X(2016)-10-1-2

猜你喜欢
北溪矿石成矿
欢迎订购2022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欢迎订购2022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两块矿石
欢迎订购2021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欢迎订购2021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矿kuànɡ石矿石多美丽
北溪-2背后的政治博弈
构造图形法解一类代数题
北溪书画
谈谈七律《北溪村》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