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一笔天涯 种十里相思

2016-10-19 02:04詹佳丽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6期
关键词:烛火挚友黄庭坚

◎詹佳丽

书一笔天涯种十里相思

◎詹佳丽

那晚又落起了雨,它带着一些粗粝,自天穹奔涌而来。夜已深,临海的一方小室仍燃着烛火。书案边的男子蹙眉端坐,门窗在疾风中开开合合,密集的雨水顺势跃入屋里,主人却似毫未觉察。

这是黄庭坚调任德州的第二年,也是他远离汴梁,辗转为官的第18个春秋。官职低微的黄庭坚本想悠闲自在地打发时光,可那日偶然一瞥,便被案几上的一封书信晃了眼。

昔日光洁的纸张如今已显陈旧,却好似还有阵阵香气溢出。边缘处微微褶皱,残留着深深浅浅的水痕,往日画面仿佛随着这痕迹一圈圈扩大,顷刻间便浮现在眼前。

那是阳春三月,初入仕途的黄庭坚正坐于临河一方酒肆,一面自斟自饮,一面向窗外探看。未过多久,嗒嗒的马蹄声送来那位归人。他翻身下马,径直朝他走来,面上扬着明媚的笑。

那是黄庭坚的挚友黄几复。早在少年之时,两人便结下深厚情谊。胸怀大志的男儿们时常吟诗歌赋,而后一道参与科考,踏上仕途。

而后,分别几载的两人相约京城小聚,把盏言欢。彼时黄庭坚因诗词创作而声名大噪。黄几复亦谋得官职,即将赴任。可当两人相见时,却都紧握杯盏,久久无话。

不知过了多久,黄几复举起酒盏,就着春光一饮而尽。黄庭坚见了也轻轻举杯,悉数饮下。知交相逢,苦乐悲欢皆可溶于一杯清酒。次日清晨,那位匆匆而来的故人又匆匆离去。黄庭坚站在原地,手里握着友人临行前赠予的书信,神色落寞。

世间并无不散之筵席,他从来都知道。可看着那人的身影渐行渐远,黄庭坚心中忽然升腾起剧烈的不安,他隐隐觉得这次分别仿佛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伴随着那场倏然坠落的春雨,黄庭坚缓缓打开信笺。雨珠于纸面上迸溅开来,晕染出圈圈水痕。那日,他在原地站了许久。

回忆至此,雨仿佛又猛烈了些。烛火明明灭灭,黄庭坚一遍遍抚摸过旧友的笔迹,心中落下滂沱大雨,湿润了双眼。十年后,他在德州的深夜里,就着冰冷的雨水,饮下回忆这杯苦涩的酒。

他终于明白,那日送别之时心底缘何不安。命运翻云覆雨,这十年间,他先后被调往太和县与德平镇,官职甚微。而黄几复则被遣至四会县,做了小小县令。

德平居北,四会居南,其间仅一海之隔,却被分割为两方世界。

十年前那封信笺里,黄几复写道:“为官之际,仍愿勤学苦读,笔耕不辍。”三千多个日夜过去,老友应当还在刻苦钻研学问,探究治理之术罢!

两人知交多年,他年少时便知那人清贫自守,毕生所求唯尽己能报效祖国。可纵有百般才能,依旧不得重用,几番辗转竟是被遣往岭南!再想想自己,分明拥有为官之才,却也始终未被赏识,不得不偏安一隅虚度光阴!思及此,黄庭坚的唇边溢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书案上的烛火似要燃尽,他取出纸笔,急急落下四字,却又停下。吹熄红烛,起身闭好门窗,缓缓躺于床榻之上,面颊朝向里侧,掩去那抹怅然之色。

清晨,大雁的鸣叫声将黄庭坚从梦中唤醒。他匆匆披件外衣,便斜倚在窗边探看。可这传书的大雁如何能越过沧海?黄庭坚神情落寞,缓缓走回里屋,只见书案上平铺的书信,其上仅落四字—寄黄几复。

十年前的汴梁城中,那天的春光多么明媚,挚友的笑容多么明朗,轻轻举起的酒盏里,那杯盛满千言万语的琼浆又是多么可口。可如今,岁月留下的仅仅是短暂的记忆与音书隔绝的苦痛。

黄庭坚蘸了墨,续写起书信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笔落,面上已是泪水纵横。恍然间,黄庭坚想起少年时他曾邀几复于家中对饮。飞溅的酒水里,两人一笔笔勾勒出未来的图景。那时好景在前,知交在侧,醉亦成欢。

翌日送别几复后,黄庭坚执起酒盏,对着挚友离去的方向大声念出几句诗来。二十载光阴逝去,他已忘却其中数行,唯独铭记尾联那句:尔时千里恨,且愿醉如泥。

年少时的他不懂何为愁,而今才真正明了。就如同那美酒,也须融入经年悲欢,才可品出人生的况味。他静静坐于书案边,不消多久夜色便会降临,疾风骤雨也将包裹住这座小城。

待夕阳收敛了最后一抹光芒,黄庭坚缓缓点燃一支红烛,又温了一壶酒,如昨夜一般自斟自饮,深宵不寐。窗外渐渐落起雨来,起初总是轻微,敲打着院中的青石小径,如珠玉散落之声。黄庭坚忽地展颜而笑,对着大海的方向举起酒盏。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既不知归期何期,且让你我于某个心意相通的时刻同饮共醉罢!恍惚中,他仿佛看见几复也正手执佳酿,遥相举杯,笑容明朗。

天涯海角,幸毋相忘,这便足够了。

猜你喜欢
烛火挚友黄庭坚
秋天的落叶——深切缅怀挚友魏廷格
意外挚友
影 子
白饭、皛饭与毳饭
挚友不可少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火红的大理花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烛光凝梦
烛火里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