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痴

2016-09-19 06:36唐宝民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刘再复洪业聂绀弩

唐宝民

胡适任驻美大使时,北平图书馆有数百部善本书托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存。当书籍运到华盛顿时,美国国务院派人员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努索·埃文斯特陪他前往察看。这批书籍在国会图书馆开箱、查验、入库,然而,胡适一进书库就再也没出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那些陪同他前来的美方人员都在书库的走廊里焦急地等待着。

后来,美方人员觉得奇怪,便派人进书库寻找,结果发现胡适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在那儿看书,看得津津有味。他对前来寻找的美方人员浑然不觉,依然沉迷于书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直到过足了书瘾,才从书库里出来,众人无不摇头苦笑。

陈寅恪在治学过程中,也常常沉浸在一种痴迷的状态中。任教于燕京大学的名教授洪业,在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活时,曾提及一件小事。说的是他1916年暑期到麻州海滨度假,在哈佛校园中见一中国人衬衣整个都露在裤子外面。当时的美国人多把衬衣的下摆系于腰带以内,呈贵族状摇头摆尾,故作潇洒。此举自然被真鬼子和假洋鬼子看作是一种不礼貌、非常可笑的行为,但对方不管周围投来了多少异样的目光,仍在维德宿舍前大声朗诵中国诗词,旁若无人。洪业觉得这人真是怪模怪样,不禁哑然失笑。友人陈宏振把他拉到一边,告诉他说,这是大家最钦佩的人,留洋多年,精通多国语言,但不要学位。这个怪模怪样的人正是陈寅恪,洪业得知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遂不再认为其怪,而是敬佩有加了。

日前,读学者刘再复的回忆文章,读到了关于聂绀弩晚年的一件事。由于在非常年代长期受到折磨,聂绀弩的身体十分虚弱,到了晚年,更是经常发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依然抱病写作,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意志。聂绀弩晚年致力于研究《红楼梦》,打算写一篇贾宝玉论的文章,但那时,他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总是写写停停。

有一天,聂绀弩又犯病了,家人为他量了体温,发现高烧39度多,家人立即张罗着要把他送到医院去。可是,聂绀弩坚决不同意,说什么也不肯去医院。无奈之下,家人便给当时在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的刘再复打电话,让他来劝劝聂绀弩。刘再复很快赶到了聂家,开始对聂绀弩进行劝说,劝他立即到医院去。聂绀弩却不为所动,执意不肯去医院就医,在刘再复的一再劝说下,他才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只要你们让我把贾宝玉论写完,你们想怎么处置我都可以。”

原来,聂绀弩担心这次发病一旦住进医院,医护人员就不会让他再带病写作了,他怕贾宝玉论完不成,所以才不肯去医院。聂绀弩对文学的这种痴迷精神深深震撼了刘再复,他激动地评价道:“用整个生命去拥抱《红楼梦》,拥抱贾宝玉,聂老教会我用生命感悟《红楼梦》!”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能取得如此辉煌的学术成就,与其对学术事业的热爱分不开。

翻译家罗大冈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986年,朱老已经是一个89岁的老人了,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行走。他的书房在二楼,寝室在一楼,身体不能行动以后,他便无法到二楼书房去。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当家里人回来时,推开门,竟发现朱老正艰难地沿着楼梯向二楼爬,家里人立即去抱他,想把他抱回床上。他却拼命挣扎着不肯回到床上。家里人问他为什么要爬楼,他说有一篇文章的最后几句重要的话没有写完,必须把它写出来。几天后,朱老就逝世了。

猜你喜欢
刘再复洪业聂绀弩
烤元宝火
有你,真好
樊洪业先生逝世
聂绀弩的不报复
聂绀弩的不报复
刘再复访谈录
“文学主体性”的价值与局限——刘再复文艺理论观点的思考与历史意义
丁玲、张爱玲悲剧比较论——从刘再复的“二玲”悲剧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