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卢氏宗祠

2016-09-16 01:07作者卢俊杰
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卢氏宗祠

作者|特约记者 卢俊杰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卢氏宗祠

作者|特约记者 卢俊杰

卢氏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桓公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姜太公吕尚十一世裔孙,齐国正卿)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的贡献,把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傒公,其子孙遂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秦时,博士卢敖定居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秦末,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封燕王,封国在涿郡(后又称范阳郡)。作为郡望范阳卢氏最杰出的先贤卢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东汉朝廷誉之为“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宋太宗赋诗赞颂他“积代簪缨自范阳,尚书光耀千年史”。卢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群的才学和卓著的懋绩,开创卢氏家族“代代出名士”的先声,赢得生前的名望和死后的不朽,配享于孔庙,名列中华民族古圣贤之中。

范阳卢氏家族,诗礼传家,有功于国,世代簪缨,历朝显贵,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成为北方四大望族高门大姓之一。仅从三国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族人就达800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100余人。

珍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卢氏族谱记载:“沙美卢姓来自光州固始县,洪武之戊申年(1368年),吾祖子仁公、子明公同居是地,四弟子信公择居卢江(卢厝),以长子子义公留籍养亲,能尽甘旨,克承世务。五弟子美公享年未壮。”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卢氏源自“范阳”,族人把自家堂号奉为“范阳堂”。卢子仁、卢子明兄弟自肇基沙美以来已历600余年,传25代,族裔分布石狮、厦门、福鼎、霞浦、晋江东山及港澳台等地区和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全村95%村民为卢氏。现本村和旅菲旅港旅澳旅台乡亲达6000余人。

自九世起,沙美村卢氏昭穆,子仁支派字行是:尔仁惟其时,崇德为谋远,文章明世道,荣耀振家声,承宗怀祖志,敦品立丹心,静修思庭训,养皓意长青。讳行是:世奕祥锡延,元鸣忠顺心,凤毛皆济美,福佑庆连绵;子明支派字行:除“乔鼎兆其时”外,其余均同。

明末清初,沙美卢氏先祖结伴漂洋过海到台湾府城(今台南市),抱团开发建设港道码头,组建船队,经营两岸贸易。台湾府城有5条港道,沙美卢氏经营南河港码头,成为当时府城五条港地区六大望族之一。据说,台湾台南、金门的“沙美”“金沙”等地名、宫庙名均与祖籍地有关。清乾隆年间(1736—1795),沙美著名盐商卢东山全力支持女婿林振蒿、外孙林元品经营石狮与台湾鹿港的对渡贸易,林振蒿父子遂成巨商,并在台湾“克襄王事,义举数大事”,林振蒿祖孙三代被清帝诰授奉直大夫。

沙美宗祠始建年代不详。1981年旅菲沙美同乡会牵头重建,2005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三开间二进,占地面积723平方米。中轴线上由照壁、石埕、大门、厅堂和神龛组成,左侧有单护厝。祠前有宽大的石埕,埕内立着2支大旗杆,围墙外有泮池,空间格局严谨而开阔。祠堂三川脊屋顶,燕尾状翘脊鸱吻高耸。镜面墙以白石为裙墙,青石透镂圆窗。厅堂镂金错彩,雕梁画栋,锦楹绣枋,鎏金溢彩。内外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牡丹富贵”等浮雕,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卢氏族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美江卢氏宗祠厅堂上方为卢文端、卢温胜悬挂“全国政协委员”匾

祠堂垣门上书“卢氏望族”4个鎏金大字。门柱镌刻楹联“祖宇光辉门庭增气象;宗人协力内外共尊荣”。大门彩绘2尊威武门神,门额有“美江宗祠”4个大字,庄重雍容。门前安有抱鼓石,瑞麟耸立。瓦当之下,雕花吊筒竞相绽放;墙裙螭虎脚,石雕华美勾魂夺魄。大门楹联为:“美景凝华宇秋霜春露怀先泽;江流溯沛源麟趾凤毛振后昆。”檐柱楹联“前堤闸永固四源水;后槽桥长连五虎山”描述沙美村的地形方位。护龙门联“金沙淘浪淘沙金;美江水碧水江美”,表明沙美村名是“金沙”“美江”的合称。沙美境内有东、西两溪贯穿而过,自北而南流入深沪湾。东西两溪溪水清澈,卵石五彩缤纷,两岸白沙如金,绿树成荫,故有金沙、美江之称。

榉头与厅堂楹联有“四海宗亲让美江添秀丽;八方乡贤令金沙倍增辉”“有贤孚众望;扬德睦亲邻”“风采展宏图;芳名铸丰碑”“沙埭卜居祖德绩增光先德;美江创业膏泽垂裕后昆”“金马玉堂仁风远播梓桑茂;沙川碧海德泽长流兰桂馨”“烈力垦炎荒历代英豪传我族;山人居渭上吾家忠义绍先贤”“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馨香酬祖德祭用蒸尝”“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开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等11副,叙宗功祖德,记家族荣誉。厅堂高悬“范阳衍派”“敦宗睦族”等鎏金匾额。沙美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时值卢文端、卢温胜两位乡贤连任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一村两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盛誉。沙美村决定在宗祠悬挂两块大匾以示褒扬,激发子孙积极忠贞报国,服务社会,以光宗耀祖。

祠内墙壁上镌有建委会立的《一九八一年宗祠重建记》与《重修宗祠碑记》,叙述卢氏源流及宗祠重建情况。厅堂两旁墙壁镌有宋丞相文天祥手书的“忠廉”“孝节”4个特大字,并嵌有“二十四孝”影雕。左边墙壁镌有《乡贤风采录》(录有菲华各界联合会主席卢祖荫等19位杰出宗贤的事迹),右边墙壁镌有《宗祠捐资芳名录》和捐资宗贤玉照。宗祠建委会还在石埕外墙将历年来乡贤捐资家乡公益事业的善举勒石铭记。

抱着慎终追远的情怀,海外沙美卢氏频频返乡认祖归宗。2013年,台湾义守大学卢用章教授叔侄首次返乡谒祖,并参与助建美江学校,捐资设立奖励沙美卢氏宗亲的教育基金。2015年,他又带着女儿等下一代回乡拜祭先祖。庄重壮观的宗祠,正是众多像他这样怀有抱本溯源观念的台湾卢氏子孙魂牵梦萦的精神“祖居地”。宗祠是海外同胞对原乡眷念的核心象征和血缘情感的最终归依。如今,更多的庞眉皓发的旅菲旅台老人纷纷返乡寻根谒祖,一句“簪花多在少年头”,往往无法诉尽心中离愁。宗祠是他们注定要去的地方,那积压于心头的数十年离乡苦思,唯有在燃起清香问安于祖先之后,方能就着泪水的冲刷,而释去重负。

庄严肃穆的宗祠,总能给人一种时间的绵延感,一种生命的续接感。当族人举步踏入时,会感到似乎自己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某个生命链中的一环。这种生命的环扣,是无形而又坚固的,这也是外面的世界再精彩,血浓于水的侨胞游子还是会挤出一点时间,回家看一眼自己宗祠的燕尾高脊,摩挲那古旧的厅柱窗棂,聆听长者讲述家训族规的丰富内涵。

艺文

初露头角

084 祁璐:充分显示中国文化魅力

书画展厅

088 教授眼中的尤婕

影视书屋

092 《老炮儿》:迟暮的盛宴

猜你喜欢
卢氏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朝歌的诗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卢氏近3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卢氏连翘生产现状与产业转型升级
纳兰性德为卢氏与沈宛作词比较辨析
一生一代一双人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卢氏生态县建设的探索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