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 罗字海

2016-09-16 01:15作者叶晓颖
台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画

作者|叶晓颖 台湾特约撰稿人

台湾艺术家 罗字海

作者|叶晓颖 台湾特约撰稿人

画山画海画乡村的乡愁画家

水彩画油画抽象画独求自我的画家

退休后重拾画笔大器晚成的画家

画画是抒发与传递内心境象,让情感永恒不朽的艺术,可以说艺术家只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一般人,能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透过作品让人去体会和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感情和情绪,不管是印象派、野兽派、达达派、抽象派等画派,在追求技巧、风格、色彩、物象等流变,同时也是在以独特笔触画风,去表现自己对人生历练、社会风貌、宇宙万物的内在感受。

罗字海正是一位能随心所欲画出他内心意想世界的老画家。

恋恋山城 创作源泉

罗字海1927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东势区大茅埔乡的农村,东势旧名东势角,是清朝时期汉人开发足迹的最东边,地处多山环绕,名曰山城,依山傍水,气候温和,风景秀丽。

早期,日本人为开采林木运往日本,在此设有东势林场,形成台湾中部木材集散地。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后,渐渐不再开采山林,后改建成东势林场休闲游乐区,是一赏花旅游渡假圣地,每到花海盛开季节,这里一宿难求。

东势自古文风亦盛,清嘉庆年间,广东大埔汉学家王怀盛,于东势鲤鱼伯公庙前集资建庙,供奉文昌帝君、朱文公、韩文公等尊神,并成立文祠,招集学子敦聘教学,文风大开,应试中秀才者众,其中丘逢甲赴京中光绪十五年进士光耀区里。丘逢甲虽中进士,却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的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参与台湾抗日运动,后败返大陆,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传颂一时。

这个镇区有山有水,气候合宜,灌溉便利,农产丰富,有橘子、柿子、梨子、桃、梅、稻米等农作物。居民以传统务农客家人为主,走在东势街道,可以听到亲切的客家乡音。是空气、风景、人皆美的小山城,冬天走在路上都会看到住家门口种着一棵棵樱花树。

罗字海自小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爱于空白纸或日历上涂鸦画画。那时,虽然罗字海父母的教导也跟一般人的观念一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母亲的观念是希望罗字海学商,这样才有出路。乡下人的想法都是比较实际,于是便安排他学珠算,每天放学就是拿算盘,演算数学题目。在母亲严格要求下,罗字海初中时期的算数,在当时同学中已是佼佼者。

日据时代,对台湾人而言,能够高校毕业就已是高学历了。罗字海幸运,读完小学、中学后,15岁那年,他考上了东洋协会台湾支部附属私立开南商业学校,就读商业科。该校位于台北市中心,为全台第一所私立职业学校。

尽管如此,在开南商业学校时期,专业学习之余,罗字海没忘记画画,他有幸师从榎本等3位日本老师学画,在他们的教导下奠定了画画的基础。由于罗字海在画画上自小就有天分,老师很是欣赏他的画作,因此他经常被学校选为绘画选手,参加当时日本政府在台举办的许多文化项目,其中有书法、画画、音乐比赛等。而每当有美术比赛时,老师便派他参加,并均有得奖。特别是有一回,学校派他参加日本全国绘画比赛,竟入选东京高校美展。

至今,那种喜悦的心情仍能从罗字海的话语中吐露出来,他说:“当时要入选可是很难的。”对于这样的鼓励,令他对画画更加有了浓厚的兴趣。

迫于生计 志向深埋

那时,罗字海家境十分贫困,母亲到处张罗金钱给他读书,十分辛苦。尽管他喜欢画画,可母亲觉得画画非正途,不能生活,为使母亲高兴和减轻家中负担,罗字海认真读完了实用的商科学业。毕业后,他又考上台湾银行,分配在台北分行任职。此时,因为哥哥被派到海南岛工作,担心家中母亲弟妹无人照料,工作的第3天,他便向上面说明家中状况,调到了台中分行任职。随后不到一年时间,二战结束,因为刚进公司薪水少,物价飞涨,物价不稳,这时他父母开了碾米厂。

在大矛埔公交车站牌边有一个土地庙,下面是一条小溪,他家以前便在那边开碾米厂,这个行业在当年应该是好经营的,但实际上因为当时的人穷,他家收碾米的费用非常低,有时甚至因为看人家收成真的不好,还会拿些米给对方,所以碾米的收入并不很丰厚。后因东势的山区气候种出来的橘子特别香甜,果肉饱满多汁,大家纷纷转种橘子、梅子、桃子、枇杷等这些高经济价值的作物。许多农家就不种米了,碾米厂生意越来越差,最后只好关张。

一段时间,罗字海因母亲的关系认识了做律师的徐彪,后与徐彪等人一同做起南北货交易买卖。战后因为物资缺乏,南北货生意买卖做得很成功,算是积累了一些资金。但后来又因在台北遇上一位开百货公司的上海人,上海人说:“你们不做可以把钱借给我做,两个月便回本。”结果大家信他一起投资,没想到把所累积的资本全部赔了进去。

在灰心失意之时,罗字海看到台湾电力公司天冷工程处招人,正好此处离家近一些,他便转往电力公司当会计。工作之余,罗字海仍做着一些小生意。当中有青果、橘子等,还有粮食。当时台湾橘子主要是外销至香港,还有马来西亚商人跟他订了两条船橘子。他也帮镇粮食局收粮食,当年丰原、潭子一带种稻米的多,粮食局要收稻谷是一项大工程,当年车辆稀少,都是靠人力,收稻谷要一户一户收集,整个丰原东势地区的米要花多少时间及人力?粮食局没有那么多人力,便会请人帮忙收,100斤给几斤的米让你赚。

讲到那时,罗字海还带着骄傲的语气道:“我还帮过粮食局做稻米的放贷呢。”现在人不了解稻米的放贷,当年农民家中若是无米了,便会向粮食局贷米。例如:借10斤稻米,等收成后还上11斤米。而借贷米的抵押品便是他未来收成的稻米。以前的人穷,常常米吃完了,新的米还没有收成,没有饭吃。这样的方式帮助了许多当时的人。因为做的效果很好,粮食局连续两年颁奖状给他。后来他也有收购梅子、李子等买卖。

这样的日子不多久,家人商量觉得要有个固定的薪水,罗字海又回到了台中中小企业银行。他俏皮地说,当时因为认识的银行经理力邀他去那边工作,他原以为总经理面试后要等很久,没想到竟然隔天就通知他去上班了,薪水还是副理级标准。

时光就像涓涓的溪水一般,从手指缝中流过。一转身,面试像昨天发生的事情,这份工作一做就做到60岁退休。

重拾画笔 圆梦青春

如果说退休前,罗字海为了一个大家庭的生计,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画笔,把大量的时间给予生活琐事。那么,退休后,罗字海这才仿佛觉得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他开始思考重拾当年的画笔,追寻青春时期的梦想。

但要真正拿起画笔,一时间他反倒不知如何做起,头绪有点茫然。

一次,在东势街头看到一位画师在画大型电影广告牌,他竟然看得入迷,一站就看了很久。于是,在女儿的鼓励下,他开始提笔作画。

1990年 《太极》

最初,罗字海从画简单的水彩画起步。他认为,自己毕竟多年未识画界,简单的水彩画能够给他以信心,亦能够使他尽快跟上画界的步伐。在画过一段水彩画后,他觉得有了足够的信心和自力,便慢慢开始尝试着进入油画。又是一段时间,一次北上看画展,他看到了抽象画的创作,那一刻,他心中的弦似乎被拨动了一下,霎那间,他觉得那就是他想要的风格。从此,便开始着手思考抽象画的创作。

有了画画的目标,罗字海心里非常踏实,退休后的日子也过得更加有滋有味,每每画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好作品时,心中自喜自得。并从此以画为乐,往往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一早醒来,心里想的就是画画,心情也越变越好了。慢慢地,他还发现因为画画每天活动手脚,末梢神经血液循环变好了,整个身体也变好了。每天动脑思考,脑子也不再迟钝了。画画成了他最好的养生,这更让他乐此不疲。另外,退休后没有经济压力,更能随心所欲地开发创意,这也让他在创作领域得以充实挥洒。罗字海说:“我个性乐观,画画后人生像开了另一扇窗,引导我看到不同的世界。”

进入抽象画界,他格外认真而充满创意,使得他的画中常常是抽象多于具象,有些人看不懂,但他并不介意,因为他在画画中得到许多快乐,也深刻体会从绘画中得到养生乐趣。

“艺术如人生的一把金钥匙,我深深体认它的存在,我有生之年,从中领略美的感受,进而得到快乐,此生足矣!”可以随心所欲画出心目中的哲学意境,或将科学融入画中,甚至相对论、客家精神都可入画,让他愈画愈有精神!

对他而言,绘画创作是他的心灵寄托,要体悟生命的可贵,就要从作画中取得乐活的密码,才能达到舒心的境地。他认为,绘画艺术是一种生活美学,而美是涵盖多方面的。若从现代潮流的感受中去体认,就可以画出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也可牵动社会脉动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的演变。

罗字海希望能创作出前瞻性的作品,所以他不断地抓住新角度,使其成为意识形态的显现,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景物等具体合而为一,画出他内心的想象画作。

独辟蹊径 创展颇丰

有次到台北参加女儿罗彩琴的画展,之后,罗字海感受到展览现场艺术氛围,影响与感动之下,开始兴起想要参展、办展的念头。他开始尝试走出东势,北上参加艺术活动与聚会,透过聚会认识许多画友,也观摩别人的画作。

2011年 《七彩湖》

多年埋首于油画的创作,不论大家是否欣赏他的画,在色彩、意象、抽象之间,他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经过人生的历练,曾经在大风大浪浮沉后,他开始沉淀自己的内心,转而把人生的经验尝试在画中表现,想要体现自己长久以来经历过的波浪,在画画之中坚持自己,不断地摸索。不管他的画大家是否欣赏,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步伐。创作灵感全得自于自己的人生际遇,对生命充满着热诚与希望。

画了几年之后,罗字海累积了一定的优秀作品。1993年,透过女儿的协助,他开始在新庄、汐止等地举办个人油画创作展。展览后,经过报纸媒体的报道,得到了不错的反响。渐渐地,他对自己更加有了信心,也十分兴奋,在一步步努力下,走出自己绘画的艺术大道,一圆自己对艺术的憧憬与梦想,让他的艺术才华展现于世间。

罗字海说:“画画之乐乐无穷,管别人是否看得懂我的画,不管多少人,甚至只要有一个人看得懂,那便是我的知音了。反正,我不能想太多,这样才能快活!”

台湾俗语说的好:“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罗字海长期默默地绘画耕耘,他自己形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人在知道他的创作之后,喜欢他的风格,至今,许多地方纷纷邀约他展览,他陆续在基隆、台北、新竹、台中等地举办过特展、个展、邀请展、联展共计30多次。

这无疑对他是莫大的鼓励。多年努力作画,希翼的是艺术创作能更上层楼。

1998年,对罗字海来说是被肯定的一年,罗字海接到朱丽丽教授的来信,请他准备好照片及画历,经过朱丽丽教授推荐,入选《世界华人美术名家画画集》,与张大千、杨三郎及叶石涛等多位艺术大师列名其中。

2014 年 《台湾先进》

1997年 《秋景》

1999年,美国华盛顿亚太艺术研究院来函,邀请罗字海参加世界比赛,该项比赛名家罗列、佳作荟萃。如何在这样一个比赛中能够脱颖而出呢?有一天,他坐在公交车上,天空忽然轰隆隆地打起雷来,瞬间,罗字海脑海中浮现出了客家“正月响雷,二月落雪,三月无水过田缺”的谚语,由此顿生灵感,随后创作出了《正月响雷,二月落雪,三月无水过田缺》画作,并寄出参赛。果然,作品在两万多幅画作中胜出,获得“二十世纪艺术杰出成就贡献奖”。

1999年 《秋季海景》

这次得奖对罗字海的绘画艺术是一个里程碑,从此,各地的文化中心及单位纷纷相继来函邀约展出。同时,不断地有作品被各类艺术馆收藏,台北市政府名人画廊及“中央图书馆”亦收藏有他的作品。

200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集中介绍了他的作品,使得全球海内外万千读者了解了他的艺术创作;2006年,获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颁发“中华美术大师”头衔,他的画作被评为:“以打破构想、突破传统、创新理念作画,不想拘限在现有画派之下,希望以大胆超越的心,创造新的、美的事物,体认‘艺术即人生’的境地。”

罗字海说:“我是无师自通,半路出家,也不知绘画会有什么好处,反正就是喜欢画,自然而然地画,由于无所求,就不会受别人的画风影响而被牵着鼻子走,也许这才称得上是风格吧。”

关注社会 奉献爱心

晚成大器的罗字海,始终关爱着这个社会,他的画里画外,无时无刻不都在表达着他那片拳拳之心。

2001 年 《花开》

作品《孤独的老人》 (目前此画已被收藏家收藏),画中的一位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眼眶中没有眼珠。透露着孤独感。这幅画带给观画的人很深的感触。没有眼珠的眼眶,简单的纹路,勾勒出眉宇间岁月的哀愁,让人透视进入到他的内心灵魂世界。

罗字海说,这就是目前乡村的状况。在罗字海的家乡大茅埔走一圈,几乎看到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大都离开家乡到都市找工作,乡下工作难找,毕竟务农收入少且是辛苦的工作。老人们或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聊天,或孤独地晒着太阳,斑白的发丝,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印记,与罗字海画中老人的感觉如出一辙。

当然,如今绝大部分乡村的老人不见得都很孤独,但他们确实都在等着家中年轻人回家。罗字海画中世界很多是对家乡人文现象、台湾社会缩影的描绘,反映出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他10多年前就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台湾人口老龄化更严重,更凸显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孤独的老人》画中一大块抹红色调,意味着对社会的热情关怀,白发上的蓝色阴影蓝白交织的色块,表现出对岁月的流逝与旺盛的生命力,一笔一笔刻画出岁月的轨迹,一笔一触间诉说对故乡、对生命的执着。罗字海借由画笔写下对人生暮年的生命挣扎,虽白发苍苍,心犹如少年。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时,东势本街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区内两栋“东势王朝”大楼倒塌,造成28人死亡;东势林场连外道路中断,东势共有358人死亡,是“921”大地震全台湾乡镇市伤亡人数最多、最严重的重灾区。此时,罗字海的住家没有倒,但仍和大家一样,都沉浸在惊恐万分之中。

不多久,台湾艺术界的朋友开始讨论着要义卖画作用以赈灾,当征询罗字海意见时,他立即答应捐画,共襄盛举。这次捐画有百幅名家画作义卖,活动题名为“原乡重建有爱——艺术界的921关怀”。一同捐画的有刘其伟、张杰、楚戈等艺术家。大家一起出力帮忙,为见证百年地震灾难激荡出的爱与生命力,关怀灾后重建需要,66位台湾当代艺术家结合台北医学院与台湾世界展望会,秉持医学人文的理念及对乡土的热爱,将义卖所得全数捐出,以爱心协助乡民重建家园,以艺术所呈现的心灵之美,为灾民重建生命希望。

如今,近九十高龄的罗字海依旧以艺术创作为心灵追求,不懈地继续顽强创作,用手中的画笔不停地赞美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用内心的热情不住地关爱着台湾这个社会,他用自己的生命全部,诠释人生的最大价值。

声音

海峡时评

037 借鉴台湾模式 推进两岸农业合作

038 大陆供应链完整 台半导体势必合作

039 新常态下两岸产业合作有新契机

一语中的

040 两岸大门已开 无人能逆潮流 / 传统政党要适应网络时代新要求

041 发展观光与全民共识 /“一带一路”两岸共建永续发展的切入点

媒体摘论

042 无论“换”什么 “和”是最强音 / 两岸热线不能断线

043 大陆释出利多 岛内为何既喜又忧 / 少子化冲击台湾未来竞争力

名家专栏

044 享受贫穷 也是一种快乐

045 揭破台湾文学的自由假面

046 紫云衍派:我的寻根之旅

047 武侯祠,智者的沉思

猜你喜欢
画画
爱画画儿的你,叮当等你来哟
爱画画儿的你,叮当等你来
画画我最棒
六一啦 学画画
一起来画画儿
我爱画画画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画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