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时代,留学?

2016-07-25 17:51
留学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失利名校留学生

谈及升学,无论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学有所成。对一些考生来说,他们可能高考失利或者落榜了,那是不是就此升学梦就断了呢?留学是不是高考失利的退路呢?高考后要如何能够快速作出留学规划呢?

留学生:你对“高考落榜”是如何定义的?

张国华:“高考落榜”我觉得应该是过去的一种说法、概念。以前大学录取率很低,很多学生可能都上不了大学,因而就存在“高考落榜”这一概念。但现在的高考,录取率一般都很高,虽然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据,但我想录取率应该都超过90%。加之国际化教育的兴起,学生可选择的升学路径有很多。在国内上不了好的大学,那他还可以选择去国外就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不存在所谓的“高考落榜”。

留学生:高考失利的学生都适合出国留学吗?

周盈:这个问题很难说是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留学毕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还是要结合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来考虑。比如说学生要去英国、美国、加拿大的话,大概要预支100万元人民币,少则60万-80万元人民币。其实,我们一直倡导的是“不要因为高考失利去留学”“不要为了留学去留学”。我们希望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及其整个家庭的情况(如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来分析学生是否要走留学这条路,以及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选择。有些情况下我们也会建议学生先在国内读上一两年再转学。但如果学生自身有很强的出国欲望的话,那我们也会帮他规划今后的留学路。

陈海彬:高考失利了是不是要留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改为高考失利了有什么选择,这种说法会更为妥当一点。要不然的话,所有学生和家长都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觉得高考失利之后那就只能去留学了,留学也就变成了一种备胎。那在我看来,一旦高考失利之后,国内没有一个理想的选择,那这个时候选择去国外留学其实可能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像我们作为海外院校的资源方来讲,无论是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还是在加拿大都有非常多的院校是承认国内高考成绩的,他们很欢迎中国学生申请一些不同的院校。

留学生:高考后向你们机构咨询留学信息的人数有明显增多吗?与去年相比,今年在人数上有何变化?

周盈:从开始高考到高考成绩公布阶段过来我们机构咨询的人数有明显增多,尤其是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们的基本情况多是学生高考成绩与预想有一定的差别。我们接待过的咨询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进入重本线(如希望考入清华、北大,最低目标为中大)但今年的高考成绩不佳(如只能进入中大,且不能选择与自己匹配的专业)的学生,这类成绩较好,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最终高考成绩与预期有出入的情况是比较典型的。另一类是未上一本线,只能进二本的学生。这两类是我们接待咨询时比较常见的情况。

虽然现在还没有做相关的数据对比统计,但据我所知,相比去年,今年家长的留学意识有明显增强。今年高考成绩刚公布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基本上都会接待好多经朋友介绍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询问最多的就是学生高考成绩与预想有出入,应该如何选择之类的话题。

留学生:在准备高考的同时做好留学规划,这种情况现实吗?

张国华:我觉得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一年一次,所以很多人把高考成绩看得过于神圣化。但国外的话,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类似中国高考这样的SAT、ACT考试一年有好几次,这样一来,既要备战高考又要准备SAT或ACT考试,我觉得学生很难做到两者兼顾,很多学生不得不二选一。而部分国家的高校开始逐渐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如澳洲八大已有七所认可高考成绩,那么学生安心地准备高考即可。高考成绩超过重本线多少分以上,便可直接申请澳大利亚的高校。所以,能不能同时做好高考和留学两手准备,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留学目的国、申请院校等。

留学生:如果学生高考成绩很好,在国内也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那对于他们来讲有必要出国吗?作为专家你的建议是什么?

张国华:我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说,如果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话,我还是建议他出国留学。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在国内读本科,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还是建议他们去国外读大学。

周盈:我接触的一批学生其实都是上了北大、清华录取线的,但因为没能进入自己想要的专业,所以突然间都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这类现象很多,尤其是今年,学生会更加注重专业的选择。当然这可能也与整体的家庭背景有关,他们会觉得虽然能进入北大、清华,但却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那出国留学的话是不是更好。那对于我们来说,这类学生是很棘手的。首先,他们会不屑于进入我们所推荐的一些社区大学,会觉得北大、清华都录取我了,那我为什么要进社区大学呢?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奔着美国前30的名校而来的,这样的话,他们就需要Gap Year一年。其实,我们对他们更多的建议是尽量去北大、清华,如在北大读完一年或两年再申请转学分入读美国大学。我这里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这个学生当时在国内就有修AP课程(可以实现学分转换),并且每年都利用暑假课程学习,所以后来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本科的学习。如果基于时间上规划,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业也是极有可能的。

留学生:高考后再规划留学时间上会不会比较紧迫?怎么控制好时间节点?

周盈:对于之前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后来因为高考失利而萌生留学想法的学生而言,时间会比较仓促一些。以自身条件非常好,希望进入国内211院校但高考失利的这类学生为例,如果他们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又想申请国外名校的话,那么可以通过社区大学“2+2”这种形式再转入名校。此外,还可以选择Gap Year一年,通过自己语言和背景方面的提升再去申请比较好的学校。我们之前有一个华附的学生,一直希望进入清华、北大但后来高考失利被深大录取了。由于本人不愿意去读深大,于是当时选择静下心来考SAT、TOEFL,作为高三毕业生Gap Year一年再去申请美国的大学,最终我们帮他申请到了排名前12的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如果学生想要冲刺美国名校,那么至少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做准备。对于成绩相对普通一些,希望早点出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内部测试直接进入国际大一,这样也能节省自己的时间。最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去读社区大学,也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和金钱。

留学生:高考后再留学,学生的选择面是不是窄了很多?

陈海彬:其实,相比在高考前就早做准备,高考之后再来规划留学,选择面的确是窄了一些。

首先来讲,高考放榜的时间是在6月底7月份才开始,如果学生当年还要留学(如以秋季入学来计算)的话,那实际上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即使学生准备春季入学,也只有半年的准备时间。那在这期间,学生要做语言(如IELTS、TOEFL)或学术类考试的准备,以美国大学为例,可能要考CAT。所以从时间上来看会有所不足。其次,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尤其是名牌大学,很多时候已经截止了报名时间。很多美国排名前50或者前30的,甚至是一些常春藤的名校,都是在当年的1月份或提前一年的11月份就截止申请了,如加州大学。对于国内已经高考失利,没有很好选择的学生来说,那应该怎么办呢?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除了高考之外,还可以选择社区大学,这类学校的申请时间不会截止得太早,一般多采用Rolling Admission滚动式招生。所以即使学生高考失利了,还可以照样申请美国的社区大学。

如果学生没有语言成绩,那他照样可以申请美国双录取的学校。所谓双录取,是指学生在申请某一所大学时,经过学校的评审,认为该学生的成绩符合学校的招生条件,可以被录取,但由于语言成绩达不到学校的最低录取标准,需要先进入学校的语言中心学习语言,待语言课程结束且通过考试后再进入该大学学习本科课程。

留学生:学生在国内大学上一或两年后再转去国外院校,还需要准备SAT、ACT、TOEFL考试吗?

周盈:语言成绩是一定要有的,这是出国留学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学生愿意到国外后先读一些语言或者先修课程。美国很多学校会有些规定,如在国内学分基本上超过24个的学生,就不必提供SAT或者ACT成绩,但是他们会参考学生在大一、大二的课业成绩。

留学生:有一部分考生确实是在高考之后才有想法要出国留学的,他们完全没有语言成绩,那这类学生如何才能快速实现自己的留学梦呢?

陈海彬:这其实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很多学生之前完全没有留学准备,甚至父母会让他别想那么多,专心高考,但是高考后由于各种原因想要出国留学了。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被问得最多的,那我的建议基本上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如果急于出国又没有语言成绩的话,不妨考虑双录取,在国外读语言的同时把学术课程读起来。其实不管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在澳大利亚,它们的一些学校都允许学生在没有语言成绩的情况下通过双录取通道先过去读语言课程。第二,海外院校在国内的招生办公室在这个时候也会针对高考后的学生提供一些便利,比如提供一些类似内部测试、英文测试或者学术测试的方式,让学生不必再花很长时间去排队考TOEFL、IELTS等。那这种便利性可以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具备符合申请该校录取条件的语言成绩。第三,曲线救国,即在国内读合作办学的方式。因为学生之前一直都没有想过自己要去留学,也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所以在国内可以选择一些类似“1+3”“2+2”或是国内称作合作办学预科班的项目提前过渡和适应。毕竟这些学生在国内接受了12年的义务教育,对国外的整个教育体系、教育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些不错的项目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国外的教学体系,顺利实现留学。以上推荐的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每一种路径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至于如何采用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家庭预算和规划等具体分析。

留学生:其实,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比较纠结到底是在国内参加“1+3”“2+2”形式的合作办学,还是直接去国外读预科,对于这两种路径你个人怎么看?

陈海彬:我觉得各有千秋吧。先以国内的合作办学为例,在我看来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过渡和适应,但毕竟学生最终学习的环境是在国内,并不是到国外做一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适应,所以在国内也不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另外,相比国外学习,合作办学的费用会更便宜一点,因为在国内上学,生活费以及学费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更能负担得起。那么合作办学的缺点是它没有直接去国外生活、学习的真实环境。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忧:孩子在国内的合作班读一两年,结果语言水平也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升。当然,在这里我们先抛开学生有没有特别努力地学习不说,合作办学这类院校的整个学习环境以及周边的语言环境都不会像直接去国外读书来得那么透彻、直接,因为学生基本上只有上课时才会用到英语,下课后我估计很多学生是不会用英语交流的。以去国外读预科或是直接去国外读本科第一学年为例,学生确实会受到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挑战,但我觉得也恰恰是这些挑战才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我们经常跟家长们反复强调的。留学不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不只是为了留学,也是希望学生在18岁之后、高考之后、成人之后,能够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在国外直接读书比较明显的一个优势。

至于如何选择还要看家长的意思。一方面只有家长最懂自己的孩子,包括孩子是不是已经具备独立生活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出国留学的心理准备等。另一方面家长要提前做好留学预支。一般直接去国外读书的话,以英、美、澳、加这些国家为例,4年下来大概需要近100万元的预算,但若是选择国内合作办学的话,以“2+2”为例,需要50万-70万不等,相对减少近30%的支出费用。

留学生:不同高考成绩的学生可以报考哪些国家的哪类大学?

周盈: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很好的学校,也有一些相对容易申请的学校。就留学目的国的选择而言,还是要结合学生自己的个性、想法、职业规划以及期待的文化背景考虑。当然,我们也会给学生和家长一些建议,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特点,以及学生出国留学后对未来的打算(如毕业后是想要留在当地还是回国等)来作进一步的筛选。如英国这类国家毕业后是很难留下的;而澳洲的话有些专业申请移民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加拿大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移民政策;像美国这类国家留下来的可能性则与学生的个人规划及所选择的专业息息相关。

对于不同高考成绩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内可以达到一本录取线的话,基本上世界排名前200的学校都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绝对的概念,还是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个性特点而定。如果说学生本身自理能力较差的话,我们不会直接建议他选择美国这些需要具备自主独立意识的国家去留学。

陈海彬:澳大利亚是最早允许中国学生利用高考成绩申请国外大学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对中国高考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比如对中国高考每一批次录取分数线的设定,甚至还对全国各个省份以及文科录取线作出了区分。所以,对于这种利用高考成绩来申请留学的方式,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提前规划语言这个环节,因为学生的高考成绩只是从学术层面来证明我已经达到这所学校的录取水准,但其实海外留学的话,学校主要考虑的是两个层面:一是学术上的准备(就是这个时候学生是不是已经在学术上准备好了);二是语言上的准备。假如学生的高考成绩已经达到第一批次,比如可以去到澳洲的悉尼大学,但是悉尼大学要求学生的IELTS必须达到6.0分,部分专业要6.5分,而这位学生的语言却没达到这样一个水平,那这样子的话其实是蛮可惜的。我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说虽然高考成绩达到了录取线,但是因为之前一直没有时间准备语言,都在忙着高考,又或者是家里人没有要我做语言准备等等以至于语言成绩未达到要求。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学生可以在准备高考的时候适当地抽出一些时间来把语言这一关给补起来,把该考的语言考试(如IELTS、TOEFL)考好,不要到最后学术成绩达标了,语言却没过关。

留学生:社区大学可以作为学生申请时的备选吗?

张国华:我认为社区大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可能国内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社区大学有些误解。社区大学是由英文 Community College翻译过来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有1700多所社区大学。很多学生和家长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就美国本土学生而言,有很多都是通过社区大学完成两年学习后出来工作或者再转入四年制大学的。因为近几年有很多通过社区大学转入名校的成功例子,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逐渐接受社区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和加州、华盛顿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社区大学都建立有合作关系,所以会推荐学生进入一些不错的社区大学,不可否认的是转入名校的成功率的确很高。例如,我们合作的社区大学Foothill-De Anza College,学生转学成功率极高,进入UC Berkeley、UCLA等院校的较多。所以,对于那些想进入名校就读,但又不能直接考入的学生而言,我建议他们选择社区大学作为跳板。另外,一般社区大学的学费在一万美元及以下,对比现在一些民办二本院校来说,费用比较低廉。所以从经济方面来看,社区大学也是值得选择的路径之一。

留学生:是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入读社区大学?

张国华:其实也不能说进入社区大学的都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以我们的实际案例来说吧,广州市一些比较好的重点中学(如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学生也有选择社区大学这一路径的。他们可能之前没有出国读书的打算,但由于高考失利又想就读名校,那他们就会考虑先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社区大学作为跳板,经过两年的学习再争取转入名校的几率。我们曾经有一个广州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我们帮他去了加州洛杉矶旁边的Santa Monica College,经过两年的学习,最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这也是我们目前为止通过社区大学转入美国名校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留学生:出国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外,是不是也要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参考?

张国华:当然要依据个案区别对待。如果学生自身没有意愿出国留学,而是被父母强迫送出国的话,那这种情况就是非常不适当的。首先,出国读书一定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决定。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出国读书的想法,那么到了国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诸如埋怨、逃避等,这对其留学生涯是极为不利的。很多留学失败的案例就是这样产生的。

留学生:学生和家长要如何甄别野鸡大学?

张国华:甄别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我们国家教育部有一个涉外教育监督网,它会定期公布一些受中国政府认可的国外正规院校名单。其次,还可以通过国外政府和一些专业性协会的网站查询院校信息,以及是否为国内所认可等。

留学生:对于明年或者后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您对他们有何建议?他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张国华:其实出国留学需要提前一到两年时间进行规划,特别是想要冲刺海外名校的学生,他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SAT、ACT、TOEFL考试或做一些背景提升。可能有些国家申请准备时间不需要那么久,但就美国而言的话则越早越好。一般而言,美国名校的申请时间基本会提前一年,比如说目前申请明年八九月份入学的学生可能在今年的九十月份就要开始准备申请了。美国院校的申请时间比较长,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准备的时间要更长。诸如澳大利亚、英国等留学目的国可能相对不需要学生准备那么早,但我还是建议有出国打算或计划的学生早作规划。

陈海彬:对于目前在读的高中生,我有以下几条建议:一是之前所说的国外院校筛选学生的两个主要标准——语言、学术。对于正在读高一或高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时间非常充足。我对他们的建议是语言这一块可以提前准备。一般IELTS的有效期是两年,学生不宜提前太早准备,诸如有的学生在初一时就准备了IELTS考试,等到高中的时候再出去,分数已经失效了,所以一定要在适当的时间准备语言考试。另外,语言考试的准备要根据留学目的国而定,因为不同的国家对语言的种类有不同的要求,如美国对TOEFL的认可度更高,澳洲或英国对IELTS的认可度更高等。二是对于想要冲刺名校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学术上的准备。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两项建议很多学生都可以做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便是我们业内人士经常会说的“X元素”了(也就是一种叫做软实力的东西)。怎么提升软实力呢?学生在高中课余时间可以多参加一些志愿者和课外实践活动,甚至可以参加校内外或社区周边的一些比较有含金量的比赛。此外,暑期不妨参加一些最近在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暑期课程或夏令营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以参加课程为主)。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背景。那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当学生把申请递交到海外一些名校的同时,招生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学生的申请,每一个学生都是IELTS7.0分以上,学习成绩都很好(如果按100作为标准的话,每一位申请的学生成绩都是90分以上、95分以上),那这个时候招生官会更想了解除了语言、学术成绩之外学生的软实力,比如学生平时做过什么,是不是一个有个性、有理想的人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个人兴趣上多做一些挖掘。这也是我们对高中生的一个建议。

除此之外,我们对高中生的家长也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不要再一味地对学生说除了高考其他什么都不用想的话了。因为现在不再像以前一样了,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高考外出国留学、参加工作,甚至是创业都会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希望家长们不要再去局限自己的孩子了,不管是在迎战高考的同时准备留学的事情上,还是在发展个人兴趣的事情上,都请尽量保持一种相对支持的态度。

猜你喜欢
失利名校留学生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意大利修宪公投“失利” 总理伦齐宣布辞职
浅论金门战役的历史意义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中国足球国际裁判员亚洲失利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