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

2016-07-12 07:28黄晓辉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重庆400037
名作欣赏 2016年29期
关键词:爱情诗刻画诗经

⊙黄晓辉[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重庆400037]

⊙周兴柳[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重庆400030]

试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

⊙黄晓辉[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重庆400037]

⊙周兴柳[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重庆400030]

本文针对《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诗经》爱情诗中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美感效应加以客观验证和解析,并据此制定详尽的解析策略,从而为今后我国历史文学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诗经》 爱情诗 女性形象美

一、引言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锋,发扬了我国诗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以来,被视为我国封建社会过渡阶段的象征产物《诗经》生动刻画了基层社会民众的生活,它以西周春秋时代为背景,阐述了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各个细节和生活现象,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极其典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社会背景下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女性活动受到较大约束。而在《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诗经》爱情诗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风格独特,理想的爱情婚姻受到推崇,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被刻画得形象而生动,与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文化体制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值得后世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①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

爱情诗占据《诗经》内容的重要份额,倘若量化成数据则为:在三百零五篇诗歌中,爱情诗就有七十二首;在十五国风中,爱情诗也占据总篇目的四分之一。爱情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有些表现出率真可人,有些表现出柔情绵长,有些则表现出凄美婉转。这些情感大多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加以展现,惟妙惟肖。《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为情心动,她们有着不同阶级和层面的代表,所流露的情感或猛烈,或婉转。《诗经》中的爱情诗充分表达了在礼制较为完善的周代,男女之间纯真的交往。

爱情可谓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它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和冲动,是个体所进行的自我选择。在《诗经》爱情诗中所描绘的爱情包含酸甜苦辣,感情色彩多样。例如,《邶风·静女》写了男女幽会的亲昵;《郑风·溱洧》描写了情侣春游欢快之情;《召南·野有死》描写了两情相悦野合的欢娱;而《郑风·狡童》则写了情侣之间闹别扭的情景。②

《诗经》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它大多采用一人一事件的片段式结构,虽说没有细致化的外貌描写,但有着清晰明确的性格凸显,他们凭借其独特的品质、情操,依据鲜活的性格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风格

(一)热情纯真的女性形象

周代时期,社会还未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男女之间的情感与婚姻处于比较洒脱和自然的状态,倘若用三个字表示,就是“思无邪”。在《周礼》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段文字:“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由此而延伸出《召南·有梅》中这样一段话——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段话充分表露出了女性的真挚与坦诚,她渴望爱情,同时敢于坦率表达,积极主动,大胆追求自己所爱。在《邶风·静女》中,静女生性善良而美丽,在同情郎邀约在僻静的城隅之中相会。③静女来到约会地点后,先是顽皮地藏了起来,情郎为此焦急,不知所措。而此时的少女不忍继续顽皮下去,及时出现并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这样的刻画手法完整地将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二)羞怯彷徨的女性形象

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爱情,不同的女性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非所有的女孩都能热情奔放,毫不顾忌他人的言语和看法。羞怯是女生的一种天性,他们会因为羞怯而彷徨,也由此不敢洒脱地将心中的爱表达出来。这类女性形象在《郑风·将仲子》中有着显著的体现:“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由于害怕父母之言、害怕兄长之言、害怕他人之言,虽然与情人相爱却不得不因为各类担忧而断绝思念和爱恋,这类女性属于彷徨的一类,她们内心娇羞,难以敢爱敢恨。④

(三)温柔可人的女性形象

在《诗经》中,还有着温柔可人的女性形象。她们恪守妇道,在家服侍丈夫、照顾子女,婚姻和生活都充满欢乐,当然也有部分女性因为战争等因素要与丈夫生离死别。虽然各自的境遇不同,但是其形象相同,温柔可人,贤良淑德,属于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例如,在《郑风·女曰鸡鸣》中,有这样一段话:“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充分展现了夫妻之间和谐的生活,正所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⑤

(四)果敢热辣的女性形象

果敢热辣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中也有着显著的体现,例如《郑风·褰裳》就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辣妹子歌曲。这首诗描绘了一女子站在河边戏谑情人,她对着河对岸大喊:“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这段话看似玩笑,但却表露出女子的真性情,这种试探性的话语凸显出了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除此以外,在《王风·大车》中,自由的爱情无法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接受,不少女子主动提出与情郎私奔,发誓要与对方天长地久,从而也进一步打消了男子对爱的胆怯。这类女性对爱情保持着果敢和热辣的追求,她们承受着较大的社会压力,但依旧勇敢地追求爱情,让人不禁心生佩服。

(五)凄凉悲怆的女性形象

正如现代社会的女子一样,并非所有的女子都会得到想要的幸福生活。因此,在《诗经》爱情诗的作品中,存在着不少温情的女子得不到疼爱和温情,出现遇人不淑的情况。例如在《邶风·谷风》中就形象地描绘出了弃妇的形象,她们心怀哀怨,遭受丈夫喜新厌旧的痛苦。纵然再多的勤劳与善良终究唤不回丈夫那颗悔改之心。面对这样的现状,她们内心充满幽怨。

四、《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美的多维体现

(一)自然美

自然美一直是先秦时期人们所追捧的审美标准,为此在作品刻画时也大多从女性的自然美入手,他们善用大自然的各类物象来隐喻女性之美。随着人类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想象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然界中所呈现的美与女性美之间的关联有了全新的感悟,并通过语言艺术加以展现。例如“水”就是《诗经》中最常用于展现女性柔情的物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月”表现女性朦胧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⑥用“花”展现女性风采,木槿花经常用于比喻美女,而用“玉”来象征女性的温柔贤淑:“巧笑之,佩玉之傩。”

(二)纯朴美

在《诗经》爱情诗中,有一类女性个性突出,她们个性坦率,既大胆又真切,用于展现真实的内心,对于相思与离别总会直言不讳。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对于女性的各类封建束缚并未完全渗透,因而在感情的追求上表现出了果敢泼辣的纯朴之美。那时的女性或对爱情忠贞不渝,或情真意切两地相思,都源于内心的本真,她们对待爱情更加情真意长。

(三)率真美

《诗经》爱情诗中大多描绘平凡生活,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女性的真性情。率真爽朗之美是女性真性情的最佳体现,《诗经》爱情诗中的很多女子大都勇敢主动追求爱情,不矫揉造作,这就与她们率真的性格密切相关。这种性格让女性更加具有亲和力,不禁让人产生好感。例如,在《召南》中,少女对猎人有好感,就用她的憨昵之语展现出其真率可爱的性格。⑦除此以外,女性的真性情还表现在她们的大胆与泼辣上。在语言上她们善于表达,也比男性更加大胆和率直;在举止上也更加主动积极,敢于反抗,敢爱敢恨。总而言之,《诗经》爱情诗几乎没有胭脂粉的俗气,回归了早期社会对爱情本真的追求,充分展现了我国爱情诗所具有的不朽的文化价值和根源所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诗经》之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原因不言而喻,仅仅从其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上就能见分晓。《诗经》爱情诗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是后世文学创作的瑰宝和典范,值得后人仔细研读和探讨。

①高晓玲:《试析〈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②张妍苹:《〈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分析》,《文学教育(上)》2015年第12期。

③池睿:《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④陈艳芳:《〈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期。

⑤范爱菊:《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芒种》2013年第4期。

⑥张国际:《〈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美与时代》2005年第1期。

⑦石俊霞:《谈〈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名作欣赏》2007年第8期。

作者:黄晓辉,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周兴柳,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爱情诗刻画诗经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诗经
现代诗经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爱情诗页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