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青青草木深

2016-06-10 14:41王巍
居尚 2016年8期
关键词:影壁花架拱门

王巍

流水清,草木深,花开淡雅,绿意盎然。花园植物郁郁青青,休闲观景怡然自在,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满眼绿色,可到沁人心脾的芬芳。

一座花园的活力,不仅在于自然生机的绿色,和鸟语花香的氛围,更在于它是令人陶冶情操、滋养精神的载体。当辛勤劳作的汗水交织着开花结果的喜悦,你从花园中得到的远比看到的更多。

这是一座改造的花园,经设计师精心规划后,一改过去植物单一、层次单调且缺乏趣味性的面貌,呈现出如今庭院青青、花开淡雅、草木旺盛的样子。

整个花园呈三面围合环绕着主体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因为之前花园入口的白色木拱门和园中的木花架油漆斑驳的表面留下了些许岁月痕迹,所以设计师决定将其保留,为花园营造一种时间流逝的美。同时保留的还有蔬果区入口的木质花门、格栅,和几棵品相不错的灌木,还有一排长势不错的竹子。

草地上几块圆形步石通向花园入口的拱门,门架上长满了爬藤月季,春夏之交这里便会花开似锦。

进入拱门,一条自然流畅的花园小路,一路串起木质影壁、抬高的木平台休闲区、葡萄架休闲廊、岩石园、池塘小憩区,和果蔬园、石舀洗手点等功能性景观。因为花园格局呈“u”形,小路的走向一气呵成,游园时也能移步换景,每一步都可看到花园景观和植物的变化。

花园的汀步小径铺装了不规则的黄板岩,石材与石材之间用杂色石米混合白色水泥进行填缝,小径的边缘没有镶边,保留了黄板岩的自然形状,并与周围地被植物进行了很好地融合。

小路两侧种着八宝景天、黄杨等花草及灌木,走进花园首先看见一道障景的木质影壁,木板使用原来的秋千架拆下来的废料加工而成,二次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质朴的木质影壁加强了花园的自然感,下面设置了由八仙花、芒草、赛亚麻、玉簪等组成的花境。影壁后面是一棵北美海棠,既是影壁的背景,也起到了遮挡邻家视线的作用,让主人一家可以随意在抬高的木平台休闲区活动。

与主建筑相连的木平台被刷成了浅灰色,并设计了户外操作台,方便主人花园聚餐时使用,也增加了储物功能。平台南种植了一棵观赏性佳的高大五角枫,也起到遮阴作用,增强了木平台的使用功能。平台东侧沿路边栽种了竹子和山桃草,南侧位置设计了火山岩的矮墙,令平台既融于花园又有相对独立的感觉,也提升了花园的趣味性。主人一家经常坐在这里的阳伞下喝茶乘凉。

花园的东南角是保留的白色葡萄架,架下设有户外桌椅,地面整体采用红黄色的烧结砖进行铺设,夏天葡萄爬满花架能够让花园有一块凉爽的休闲区,也可以在葡萄成熟时邀请亲朋一起在葡萄架下“把酒话桑麻”。

花园中原有早园竹被移栽到花架的南面和东面,阻隔了邻家视线,提升花园的私密性。正对木平台的柱子一侧种植了常绿的云杉,下面搭配花钵花草,用以弱化视觉上的冲突。花架的西侧格栅也进行了简易改造。因为对面就是邻居家的背墙,植物在冬天也不能够很好遮蔽,所以便依照现状在此处设计了白色的木质格栅,格栅前面用陶罐和植物掩映衬托,可让人驻足观赏。格栅与小路对面的火山岩矮墙形成呼应,强化了整个功能区的氛围。

穿过棚架走廊,弯曲的小路继续向里延伸。路两侧为疏林草地,也是花园的一处留白,在一张一弛中,给院子带来更多生动的节奏。

西南角为花园的水景休闲区,集景石、溪水、小桥和水生植物等元素于一隅。自然式的水景采用黄蜡石砌筑,与红色烧结砖铺装很好地融合,一座红色小木桥横跨于水上,在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植中十分醒目,又与小路转角处的花境相得益彰,给花园营造了趣味盎然的气息。

水景北侧的空地是一块休闲区,摆了一套小巧的铁艺桌椅便于主人在园中休憩。紧挨着休闲空地的是通往果蔬种植区的小路。一道白色的木拱门,隔开了花园中最深处的十几平米空间,靠近小区道路的围栏外侧种着月季,与花园最北侧的一排北海道黄杨一起,围合成了这方小菜园。金沙黄毛石砌筑的菜池干净整洁,菜池周围为不规则的黄板岩汀步及散置的杂色石米。菜地里红色番茄,绿色的青椒都长势喜人。

菜地另一侧有简易的石臼和水龙头,方便菜园的取水和工具清洗。靠着建筑外墙是花园的工具柜,用来储藏各种工具,路边还有一张木长椅,主人劳作累了可以在此歇息片刻。

流水清,草木深,花开淡雅,绿意盎然,整个花园植物郁郁青青,休闲观景,皆怡然自在。乔灌花木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花草中偶爾点缀的一两盏风灯烛台,或石雕小像,为园中倍添情趣,更显轻松雅致的气氛。

猜你喜欢
影壁花架拱门
别扭的影壁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小型花架的应用
Pondering in Chinatown
影壁
门口有道墙
游拱门国家公园
麦当劳:金拱门寻亲记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