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积极回归A股严选十大潜力股

2016-05-10 08:04陈嘉欣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私有化H股差距

陈嘉欣

最近出现一只又一只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先后在A股市场买壳,继而将业务注入A股,H股则只保留些少业务,并转型为控股公司的角色。这种「舍H取A」的行为似是有增加的迹象,笔者一于为读者严选十大潜力股!

从2015年底开始,约有10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先后宣布有意从香港交易所除牌回归A股,又或是分拆业务到A股市场,这种做法,属于其中一种释放企业价值的方法。目前上市公司一般会使用三种方法以释放企业价值,第一是将公司私有化;第二是将业务分拆;第三是购入A股壳并将资产注入。一般而言,公司进行私有化最为直接带动股价向上。

根据本栏统计,18间已私有化的上市公司中,股价平均在公布当日上升33%,而在公布私有化后一个月,平均升幅则为29%。虽然私有化最直接带动股价上升,但私有化的成功率却只得56%,可见这招并非「万试万灵」。不少读者有兴趣想知道,近日从香港股市除牌回归A股或购入A股壳并将资产注入的公司,会不会有甚么共通点呢?从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笔者可以归纳出五个要点。

估值差距更加明显

首先是这类公司大多是民企而非国企;第二,这类股份从IPO上市后股价一直低迷,要不就是现价低于招股价,要不就是过去两年股价为负回报;第三,这类股份的估值与A股同业相比出现庞大差距,通常其H股现价相对2016年预测市盈率(P/E)低于30倍;第四,大股东持股量超过40%以上,对投票通过买A股壳有利;第五,这类公司普遍现金较为充裕,较能有效执行私有化或分拆计划。

事实上,现时于H股及A股两地双重上市的股份,A股较H股溢价最高可超过50%,部份「热门行业」的估值差距(valuation gap)更加明显。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舍弃H股的身份又或者将大部份上市资产转移至A股挂牌实在无可厚非。

笔者尝试根据上述五点,搜寻十只潜在可能「舍H取A」的企业,分别是SOHO中国(00410.HK)、国美电器(00493.HK)、神威药业(02877.HK)、魏桥纺织(02698.HK)、信利国际(00732.HK)、长寿花食品(01006.HK)、波司登(03998.HK)、匹克(01968.HK)、味千(00538.HK)及京信通信(02342.HK)。

猜你喜欢
私有化H股差距
AH股折、溢价对比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上市公司私有化:福兮祸兮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焦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