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震监测预报方法及研究

2016-04-14 21:07江苏省射阳地震台江苏盐城2243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台网灾害监测

(江苏省射阳地震台 江苏盐城224300)

(江苏省射阳地震台 江苏盐城224300)

地震是迄今为止,人类所面临的最难以预测的杀伤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我国则是地震最为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多个省市处于地震活动带,地震频繁发生。我国的地震工作人员根据我国的客观状况,一直积极研究应对策略和方法,从1966年的邢台地震至今,五十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方针,并根据长时间与地震灾害斗争的经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预防方法,本文将针对此加以论述。

地震监测预报方法研究

我国城市面临的地震灾害威胁十分严重,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我国22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均位于地震高危险区,其中17个省会城市有发生6.5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1]。如果大地震发生未能提前预知而试图在发生地震时幸存的概率十分小,所以地震监测预报就显得尤其重要。事实证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预报的有效率和准确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1 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现状

1.1 国外地震监测预报现状

地震监测是指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和观测资料,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范围、空间区域、震级范围和发生概率,而地震预报属于社会活动范畴,是指根据地震活动规律,将即将发生的地震地点、时间及强度的预测结果通过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向公众发布的全过程[2],可以说,地震监测在地震预报之前,唯有准确的监测各项地震相关数据,才可能将有效的险情发布给人民群众。

纵观世界来看,日本的地震灾害防治对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很有借鉴性,众所周知,日本这个千岛之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缘故,一天中有大大小小几十起地震发生,日本的地震预测技术非常值得借鉴。日本地震监测历史悠久,在1965年就通过了地震预报计划;力武常次在1979年和1982年分别出版了《地震预报警报论》和《地震预报和警报》两本有关地震预测的著作,详细讨论了在地震监测及预报中政府的职责,在预报过后公众对于地震预报结果的反应等;1979年8月开始实施《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将日本东海地区170个市划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并设立“全国地震灾害警戒总部”,这是日本管理地震预报的基本对策。

1.2 国内地震监测预报现状

我国对于地震监测及预报的研究时间不亚于日本,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专家便开始进行地震监测及预报的管理研究工作。

我国的地震资料记录详细,并且在现场预报方面经验丰富,这也是由于我国大陆经常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的缘故,这一优势为科技工作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地震专家提供了较多的详尽的真实的数据资料并且增加了他们的实践机会。这些均有实例可以证明:在1975年的海城7.3级地震发生前,我国成功的预报了地震险情,让十几万人免于灾难;又在在1995年云南与缅甸交界处发生的7.3级地震、1997年新疆发生的6.4级地震,以及1999年辽宁发生的5.5级等地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报。从上面的事例来看,我国自邢台地震以来,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在相关立法方面,我国也在不断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从《国家地震局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暂行规定》,到《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再到1995年2月颁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最后到1997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无一不能看出我国的地震监测与预报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我国的地震监测及预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国虽然对地震监测开始时间较早,但是在地震监测预报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地震学监测分析方法同前兆综合分析方法结合的不够紧密,地质条件的分析同其他异常结合的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

2 几点地震监测预报的方法

2.1 利用大数据强改进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大数据是基于多样本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需要设计各种算法对足够大的样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发现各种有用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技术专家将会根据全球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汇总挖掘,这些资料不仅包含中国的各个时间段及各个区域,还将包括师姐的其他国家。大数据将凭借其丰富的数据库,深层挖掘等方法,改变以往数据监测预报中片面的,不完整的,孤立的预测,会用经过反复验证的经验公式数据模型等对地震进行系统的观测预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修正遗忘不正确的,片面的结论。比如台湾的低成本、高密度地震预警台网的预警实践启示我们地震震级Mw的测定可用台网达到一定强度的台站面积来计算,而不必像之前需要依赖面波,面波出现了才能够测定地震震级,同时也解决了震级饱和问题。这便是大数据时代的好处。

2.2 构建地震监测台网

地震监测台网的布局及台站资料观测质量直接影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二十余种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台网,包含领域如测震、形变、电磁、流体四大学科,覆盖了中国大多重要地区。全国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监测台站(点)等专业地震台站,以前这些台网大多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资源极其浪费。目前,已经将这些大部分台网进行整合,统一入网标准。从整合省级台网,实现全省地震监测资源共享,再到整合全国资源,实现全国地震监测资源的共享。同时整合不同目的的地震观测系统,构建多用途的统一地震监测网络。它们组成了巨大的地震数据信息通信网络。

3 总结

地震预测是自然科学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社会科学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地震预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现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1]陈额,陈运泰,张国民等.“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J].灾害学,2005,20(l):l.

[2]陈额,陈棋福.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固体地球物理学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324一325.

当前地震监测预报方法及研究

■陈光 姚健 姚尧

P315.7[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426-2

猜你喜欢
台网灾害监测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MRG9000媒资卫士在市级电视台全台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