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6-04-14 21:07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江西赣州3410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灰质硅化品位

(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 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 江西赣州341000)

本文叙述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较深入的研究,阐述了矿区的找矿标志,并指明了矿区的找矿前景。

矿床地质特征利山金矿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域处于下扬子台坳的中南边缘部,其南东侧为石门街—东至深大断裂及程浪—大浩山断裂,北西侧为长江大断裂。上述三大断裂所挟持的地块及大浩山层滑构造系统的复合部位即为该区的就位区域。新元古代以来,本区域接受了程浪群复理石沉积,构成本区域的基底地层,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火山碎屑岩建造及泥砂质浊积岩建造;岩性以板岩、粉砂岩为主,夹有变凝灰质砂岩及中酸性海底喷发岩。

2 矿区成矿条件

2.1 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下统硐门组(Z1d),岩性特征:上部为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绿色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为Au的赋存层位;下部为紫红色凝灰质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砂砾岩。于沟谷、低洼地带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积层。

2.2 构造

区内褶皱形态比较简单,整体上表现为一背斜构造,轴部在18号矿体附近,轴向NWW,北翼倾向NE,南翼倾向SW,倾角45-550。于背斜北翼常发育次一级的小褶皱。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大约可归结为NWW、NNE、NNW三组主要断裂。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强烈,岩浆岩不发育,主要表现为浅成—超浅成相岩脉形式零星出露。主要岩性有:花岗斑岩、闪斜煌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角斑岩。

2.4 蚀变与矿化

区内硅化、绿泥石化反映极为强烈,在各矿体两侧相当范围内,均反映有强弱不同的硅化和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越接近矿体蚀变越强烈,于矿体中常表现为硅化岩带或含金蚀变石英脉带。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及铜绿(孔雀石化)与硅化、绿泥石化紧密相伴。黄铁矿化在本矿床内,与金矿化极为密切,在本矿区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因此,黄铁矿化为判断金的富集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标志矿物。

3 矿床地质特征

6-1号矿体:总体形态为简单的单脉状缓倾斜矿体,沿NWW向构造碎裂蚀变岩带分布产出,沿走向东延至皖赣省界乃至安徽省境内,两端于607线至605线之间尖灭。矿体西部因成矿后NNE断裂影响,矿体整体向下错位且略向SW偏转,控制总长720m,总体走向2900-3100,倾向2000-2200,倾角370-650,一般为450±,沿倾向控制斜深大约110m。于地表矿体厚度反映比较稳定,自74m中段硐口至608线之间,一般为1.2-2.35m,于中浅部相当于74m标高,厚度变化较大,于605线至600线间厚度最大达4.09m,一般都在2m±,600线以东矿体厚度明显变小,一般在0.8-1m之间。矿体平均厚度为1.48m。矿体品位1.07-14.98g/t,一般为2-4g/t。沿走向从605线-606线,地表矿体品位1.47-10.28g/t,平均7.76g/t,沿走向605线-603线矿体品位相对较富集。

6-2号矿体:呈长透镜状分布于6-1号矿体西部609线-627线之间,沿走向控制长度320m,控制垂深最大为174.95m,斜深约353m。矿体整体走向NWW-SEE1200,倾向南西,倾角380-430,属缓倾斜矿体。矿体最大垂直厚度为7.81为m,最小厚度为0.31m,平均厚度2.52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83.52%。矿体最低品位0.58g/t,平均品位4.77g/t。矿体品位变化系数120.52%,分布较均匀。

1号矿体:分布于采矿范围的南部边缘,呈单脉状产于灰绿色、紫红色硐门砂岩中,呈近东西向展布,沿走向西至109线趋于尖灭,往东延伸至安徽省境内。区内控制总长约300m,倾向南,倾角较缓450-550。矿体中常出现矿囊或矿包,膨胀处矿体厚度最大达2-2.5m,一般为 60-80cm。该矿体含矿性较好,金品位高达87.5g/t,35-45g/t之间的样品品位常见,一般品位为5-10g/t,平均品位大于10g/t。

18号矿体:矿体形态为不规则带状,产于近东西向含石英脉构造蚀变带中。该矿体的走向为605线-619线的间距长度,外推一个工程间距,全长略360m。

矿体整体走向NW3450-SE1650,倾向SW2250,总体倾角约为55-600。厚度变化较大,矿体平均水平厚度为0.76m。矿体平均品位为7.93g/t。

4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4.1 找矿标志

地层标志:震旦系下统硐门组(Z1d)中部灰绿色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为Au的赋存层位。

构造标志:NWW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内0、1、6、17、18、21号矿(化)体均受该组断裂所控制。另一组NNE向断裂在区内亦普遍发育,其反映为正断层性质,6号矿体西段(6-2号)地表反映不明显,而表现为隐伏矿体,就是因该组断裂所造成。

岩浆岩标志:花岗斑岩出露处,常出现化探Au异常的浓集区。通过取样分析,含金量为0.88×10-6,这一现象反映了本区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蚀变与矿化标志:在各矿体两侧相当范围内,均反映有强弱不同的硅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越接近矿体蚀变越强烈,于矿体中常表现为硅化岩带或含蚀变石英脉带。黄铁矿化为判断金的富集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标志矿物。

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标志:本区域地球物理上属重力异常区。化探Au异常分布较广泛,各异常区Au峰值介于39-2.15×10-9之间,且常与Cu、Pb、Zn弱异常基本吻合。经分析,金的富集与Cu、Pb、Zn、Ag、Sb等亲硫元素关系密切。

4.2 找矿前景分析

本矿床成矿母岩为晋宁运动产生的磨拉石堆积和火山碎屑沉积。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细砂岩、粉砂岩。矿体主要赋存于NWW走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的蚀变岩中,蚀变岩内普遍含金,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后期形成的近SN向断裂于早期形成的含金破碎带的交汇部位,控制了矿体内富矿段的产出。勘查区及附近与此成矿地质条件类似的区段还有:

矿区现采矿证最低开采标高为+30m,通过工作发现其标高以下6-2、18号矿体品位有增高的趋势,所以建议降低最低开采标高,从而扩大矿山规模。

6-2号矿体与18号矿体往西走向上仍有延长,1号矿体往东于安徽省境内仍有一定的延伸,均具有较好的矿化,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矿区西部台岭张家一带,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仍有明显的矿化异常,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区段。

浅析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罗亮 邓琴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55-1

猜你喜欢
灰质硅化品位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灰质密度异常的磁共振研究
2型糖尿病对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的影响:DKI初步研究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
基于体素的MR形态学分析对鼻咽癌放疗后脑灰质体积改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