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探析

2016-03-11 07:07蔡秀霞井陉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石家庄0503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培训

蔡秀霞(井陉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300)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探析

蔡秀霞
(井陉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300)

校本培训指由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培训的质量,必须对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和探究,努力构建适合农村的校本培训模式,提高农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一、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教师发展的需求,突出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课程内容,灵活多样地组织实施,采用更切合本校教师实际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自主地对学员进行考核和评价。使培训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配合,和谐互动,相互促进。

(二)针对性原则。学校针对本校发展和教师实际的需要开设校本培训课程,做到有的放矢,体现本校特色,注重教育实践性。要重视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四)灵活性原则。校本培训的模式具有灵活性,学校要制订出切实的、可操作的校本培训计划。

(五)可持续发展性原则。校本培训要根据时代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要不断整合、挖掘学校内外资源,确保校本培训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校本培训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培训模式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教育和教学观念基础上。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培训中体现对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应该是基本的,但不能停留于此,必须力求使培训在使教师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点方面有进展,这样可以使教师获得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训模式应该灵活多样。就校本培训而言,培训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因培训模式的时限是相对确定的,通过校本培训旨在解决的问题与发展的目标也是相对明确的,因此,就某种校本培训模式而言,目标应该是有限的和集中的,在不同的学校,这些目标或培训的主题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模式也需要灵活变换。

(三)培训模式必须体现培训者与受培训者的共同参与。模式应该是在培训者与受培训者共同讨论与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个令双方都比较愉悦的培训计划,可以使培训成为双方都乐于参与的双边活动,可以为培训营造更好的氛围。

(四)培训模式必须体现教师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校本培训已经超越了为教师补课的范畴,校本培训在更大意义上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途径。就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其学习本身就更具有非常鲜明的探究与研究的色彩。在倡导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教师的学习也应坚持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以研究带培训,以研究促教学反思,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学习与研究,对于设计校本培训方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校本培训中的培训,还应该体现教师在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与此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校本培训的价值就更大。

三、几种农村校本培训的模式

(一)自主学习模式。农村教师的自主学习是一切有效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通过制定自主发展目标、引导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引领教师自主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发表典型案例和科研成果、定期考核等方法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这是教师获取理性智慧的最主要途径。

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将这种反思实践过程用小结的形式撰写出来,采取这种校本培训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

(1)通过自查,找出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确定自己一个时期或阶段的目标,并制订和实施一个学习计划;

(3)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扩阔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自学时,要作好读书笔记;

(4)把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转化形成能力;

(5)反思小结应是在自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行动实践后,着重针对现在与过去在行为变化上的一些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些感受、体验,一定要结合教育教学案例写出真情实感;

(6)进行总结评价,通过 “教师互评一校长导评一专家审评”等多层次的评议、交流、反思和实践,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二)研修反思模式。教师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准备研修课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研修反思课不同于公开课、评优课,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行动研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行群体性的教学反思,进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研修反思包括 “集体备课、示范观摩、撰写教学反思”等环节,采取这种校本培训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

1.首先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针对自身实际,制订研修计划,确立明确的研修目标。研修目标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长远规划,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体。

2.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协作组的力量,共同备好研修反思课,设计好教学的思路并撰写好教案,交教研组长审核。

3.示范观摩,首先授课教师面向教研组和同行们,进行研修反思课的课堂教学展示,同时听课人员必须填写好听课记录。其次授课教师向教研组组长及同行解说自己授课的设计和思路,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最后组长及听课教师本着友善的态度,以帮助教师成长为目的,诚恳地指出研修反思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通过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对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进而提升自我。

4.研修反思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评课情况对本节研修课进行教学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再进行实践,重新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并写好反思笔记或教后感。教师们在研讨会上,结合反思笔记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

(三)合作研究模式。主要类型有教师与教师合作研究式、学校与学校合作研究式和城镇与乡村合作研究式等。

1.教师与教师合作研究式:可根据学科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集体合作探究,也可以以老带新,也可以邀请骨干教师与培训者展开对话,骨干教师进行现身说法,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产生思想碰撞,发挥各自的引领示范作用,以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学校与学校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学校组成联合体,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校本培训各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克服校本培训中 “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

3.城镇与乡村合作研究式: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两校教师定期学习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薄弱学校示范教学和介绍经验,有效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4.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式: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组成一个校本研究的共同体,开展研究,指导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案例分析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进行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其特点是把培训放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参训者描述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

(2)对案例进行分析;

(3)在小组中讨论案例,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对策;

(4)小组主持人概括、总结、引导;

(5)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 (一种或几种)。

(五)研训一体模式。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课题拉动、教法推广、教研专题、科研课题等进行校本培训,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育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又研又训,研训互渗,多层互动,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彻底打破教师培训中条块割据的壁垒,完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效果。

校本培训的模式多种多样,只有结合自己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用创新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新模式,才能使校本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四、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一)校本培训应坚持以师为本。校本培训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以师为本应成为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校本培训过程中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更应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应注重按需施培。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需要和能力水平选择内容与方法,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强调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与反思。校本培训的开展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师需求分析,以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基础,确定能力开发的项目与基本要求,再把这些项目内容组织化、系统化,形成符合具体实际的培训方案。应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把握教师发展的 “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三)校本培训应强调自我发展。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培训强调培训是以教师在行动中的反省、探究为媒介的自我发展过程,强调内部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内在动力的激发,是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校本培训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的,联系着工作实际,强凋培训者与被培训教师的互动和共同参与,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更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四)校本培训应追求不断创新。以往的校本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校本培训中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校本培训的特殊性是什么,如何实现校本培训中的教、学、研的一体化等,需要用创新的思想与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创建有效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有效教师,启动名师工程;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有效技能,打造教师品牌;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我发展。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管理,融于一体。分别从 “有效性、高效性、魅力性”三个层面打造,进而实现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1]余吕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J].继续教育.2006年06期

[2]冯家贵.蒙家庆.关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5,04.

[3]钱雯雯.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J].现代企业教育. 2007,10.

[4]侯赛男.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探究 [D].西南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