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张易镇驼巷村农户厕所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6-02-27 12:24孙梦醍
农村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如厕厕所粪便

●孙梦醍

宁夏固原市张易镇驼巷村农户厕所现状的调查报告

●孙梦醍

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农户厕所,存在建设不规范、环境不卫生以及数量不足等突出问题,造成对农民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等诸多的不良影响。本文着重提出,应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农户厕所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先进地区经验,从提高建设水平、养成卫生习惯、扩大综合利用等方面切实加以改进。

一、调查的背景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两管五改”其中有一项就是改厕。截至2013年底,全国2.6亿农户中,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4.09%。但面对现实,“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的“三难”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在我国西北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广大农户厕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往往从一个村庄就能折射出一个地区的普遍问题。宁夏固原地区,也被称为西海固地区,这里是我国六个连片特殊贫困区之一,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水平低,他们长期面临贫困与生态的双重考验。西海固曾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2015年6月29日至7月21日,我们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师生一行8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燕平博士带队,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的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为期23天的社会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记录了西北贫困地区农村的基本资料和广大农民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与方法。我们的调查主要围绕农民生活的房屋建筑、厨房环境、垃圾处理和生活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其中,我主要负责对农户厕所方面进行调查。

厕所标准不高、环境不好往往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问题。然而厕所卫生与农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有些地区出现的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往往又与当地的粪便处理、厕所卫生有着必然联系。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就是与农村从政府到群众对厕所的不重视有关。

二、农户厕所现状分析

我们调查中分组走访了驼巷行政村所属的七个自然村456户,这些村庄包括:马其沟村、小庄村、驼巷村、樊庄村、刘庄村、阴屲村和阳屲村。关于农户厕所方面的数据统计结果归纳如下(见表格):

自然村马其沟村小庄村驼巷村樊庄村刘庄村阴屲村阳屲村总计总户数60 59 70 81 85 39 62 456有成型厕所(有围墙,有便池)33 40 36 51 66 30 38 294无厕所(在田地解决)16 8 7 9 4 1 3 4 8无成型厕所(无围墙、有便池)与别人家共用/外出打工/院子荒废8 6 1 3 3 5 1 20 9 7 1 7 80 4 1 6 1 4 3 4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在自然条件相对稍好、基础建设较为全面的村庄,如阴屲村、刘庄村,农户厕所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同时,因为回族居民通常对卫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驼巷村这种回民村,农户厕所一般都很整洁。而在一些整体面貌较差的村庄如马其沟村,大部分农户都住在山上,农户厕所条件相对较差,厕所普及率也不高。

通过考察整个驼巷行政村456户农民的家庭厕所,大致分为几种形式:

自然村马其沟村小庄村驼巷村樊庄村刘庄村阴屲村阳屲村总计有成型厕所(有围墙、有便池)55% 67.8% 51.4% 63.0% 77.6% 76.9% 60.3% 64.5%无厕所(在田地解决)26.7% 13.6% 10.0% 11.1% 4.7% 2.6% 4.8% 24.3%无成型厕所(无围墙、有便池)13.3% 10.2% 18.6% 24.7% 10.6% 17.9% 27.4% 17.5%与别人家共用/外出打工/院子荒废5% 8.5% 20.0% 1.2% 7.1% 2.6% 6.5% 7.5%

1.房屋式

这种厕所一般都建在农户庭院的院外,三面或四面有围墙,大多用砖头或瓦片砌成,有的有顶棚,有的则是露天。这种厕所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能提供较好私密性。第二,能够遮风挡雨。第三,外观较露天式厕所整洁。

这种厕所的便池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连通外界的便池。粪便随时被引到蓄粪池中,能起到一定通风散味的作用。有的农户会选择用草木灰或稻草覆盖粪便,但有一些厕所因为蓄粪池不常清理,大部分仍然异味很重。第二种是原地挖掘的土坑。这种土坑为密闭式,在没有顶棚的厕所中可以良好散味,但在有顶棚的厕所中,会有较大异味和较多苍蝇。第三种是通向田地的斜坡。这种厕所相对能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且使用方便。如厕完毕后,仅需用水将粪便冲到田地中,无需其他处理。这种厕所较少,因为其需要天然的地理优势。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便池,农民只在厕所的地上如厕,随后将粪便铲除,直接施肥。

2.无成型厕所

这种厕所建在庭院外或院内,没有围挡或用木板、篱笆简易遮挡,便池有的由木板或石板简易搭建而成,但大部分都只是原地挖掘的土坑。在院外的一般建在房屋后,在院内的厕所一般建在牲口圈旁,常伴有较大异味和较多苍蝇。农户一般两到三周清理一次,因此厕所卫生条件极差。这种厕所相比房屋式的厕所,尽管建造方便,但不具备卫生条件,而且外观不整洁。这种厕所粪便暴露,大大增加了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染几率。

3.以田地或角落为厕

家中无厕所的村民往往会选择在后院、墙角或是田地里直接如厕,粪便直接用作肥料。后院或墙角做厕所的地方往往会有较大异味及较多飞虫。但在田地里大小便的,家里通常会比较干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基本能反映出农村厕所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普及率不够高

农村并不是家家都有厕所。根据我们统计,驼巷村456户农民有成型厕所的平均普及率为64.5%,剩下的35.5%的家庭或是没有厕所,或是只有十分简陋的厕所。其中24.3%的农户家里无成型厕所,而他们上厕所就在牲口圈旁或是田头的空地上解决。因为他们都会将粪便用作农家肥,所以在解决完后往往是草草地用泥土覆盖,几天后再移到菜地里。而农民似乎并不介意粪便产生的异味和四处飞舞的苍蝇。在我的询问中,常挂在他们口头的一句话是:“农村嘛,没那么讲究”,这因此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如厕环境的并不看重。

2.建设水平比较低

大部分农家的厕所都是自己建造,因此很多人家为求方便,只是简单地用木头和塑料布搭建,而并没有考虑到通风散气、方便清理和美观等问题。即使是成型厕所,也基本就是水泥抹的蹲坑式便池,没有冲水设施,有的只有墙没有门。正因为农民习惯于比较脏乱的生活环境,所以才会导致农村如厕环境普遍很差。

3.卫生条件不具备

在考察的过程中,很多即使由砖房盖成的厕所也十分的不卫生:粪便未及时进行清理,苍蝇团团转,甚至生长蛆虫;墙上或门后结满蜘蛛网;地上随处堆着卫生纸和垃圾。很多农民平时如完厕常常是用广告单或报纸擦拭,甚至相当多的人选择用土或是手擦,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四、厕所问题的危害性及原因分析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1.威胁健康。因为如厕的种种问题,农村居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我国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44.45%。肠道寄生虫通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脱肛、贫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固原地区在宁夏属经济最欠发达地区,农村简陋的旱厕粪便管理较差,随地大小便情况多,当地农民多有饮用生水、吃凉拌生菜的习惯。因此,这种极高的肠道寄生虫病发率和农户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2.污染环境。人类粪便可能会威胁周围的水源、土地资源和植被。粪便中除了含有一定养分,还有很多污染物包括氮磷化合物、病菌和寄生虫卵以及金属元素。排放至自然环境中,会造成植被、动物死亡和疾病传播等后果。因此目前,人类粪便处理的问题不容小觑。

当然,农村不良的如厕环境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基础建设因素、习惯因素和管理因素。

1)环境因素。有一部分农民住房紧邻田地,因此厕所显得不那么重要。还有一部分农民就住在山上,因为地形原因厕所建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因此使用率不高。

2)基础建设因素。张易镇目前还没有建设上下水系统。饮用水要从井里打,排泄物要直接铲到田里,基础设施的缺乏限制了张易镇卫生条件的完善。另外,在张易镇,很多农户还住着土坯房,经济条件也限制了他们修建厕所。因此,建设完备的如厕系统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

3)习惯因素。有一些村民卫生习惯差,即使家中有厕所,也会因为不经常打扫造成恶臭和蝇虫泛滥。大部分村民长期生活在不很卫生的环境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厕所的脏乱差在一定程度上和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有关。

4)管理因素。农村厕所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家庭厕所基本上都是自己建造,因此环境、条件参差不齐。政府的扶贫或基础建设款项基本没有使用在厕所建设的方面。

五、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已将国家的改厕政策加以有效落实。例如,江苏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工程,大力实行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使农村厕所具有了除臭、杀菌、制肥的功能。通过改厕,居民血吸虫病下降100%,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44.5%,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改厕前下降34.2%。随着在苏南地区逐步实现的集中居住,随着基础设施费用降低、排污管网的建设,更多的农民开始用上抽水马桶。这个改善民生的项目大大提升了农民如厕环境,卫生、方便是农民对新农厕一致的评价。

不仅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厕所建设作为污染防治的一个重点。

日本是一个很注重“厕所文化”的国家。日本很多农村没有地下排水系统,而是使用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将粪便过滤、氧化沉淀和消除细菌病毒,达到排放标准。

美国农村大量使用Outhouse,即一种独立于主建筑之外的可移动木质厕所。这样一个狭小、独立的建筑不仅保护了如厕者的隐私,还使如厕者免受冷空气和雨雪侵袭。Outhouse也分为不同种类,包括深坑厕所、水桶厕所和高科技厕所。深坑厕所是把粪便收集在地下的深坑中,并防止和空气接触以减少疾病传播,待粪便累积到半米深时,会通过复杂的方式将粪便清除;水桶厕所与传统冲水厕所相似。高科技厕所通常建在景区或山区,那里粪便常需要用直升机运出去。另外,很多地方实行“pack it in,pack it out”政策,鼓励人们自己清理粪便。

尽管Outhouse如今在美国使用广泛,但其仍会造成很多环境危害。Clivus Multrum是另一种堆肥化厕所,目前在欧美国家逐渐试行。这种厕所非常环保,通过利用纯天然的生物降解技术将排泄物转换为无病菌的清洁化肥,而且每年可以为一户家庭节省超过60000升的水。相比于传统厕所,这种新型厕所有很多优点,包括清洁方便、节约能源、无污染、无虫无味、省钱等。

通过对比其他地方的厕所,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固原地区农户厕所的不足与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开始重视农民厕所问题。虽然现在出台了一些政策正在扭转这个偏差,但政策还不够具体,需要在因地制宜、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农民卫生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并且需要对现实中的问题有敏锐的感知和有效的应对。基于以上原则,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治理乡村厕所环境。上级政府应根据张易镇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出合理且现实的解决方案。其中,政府应大力在乡村推行无害化厕所。目前,已在其他省市试行的厕所改造方案包括以下六个类型:双翁漏斗式厕所、三格化粪池厕所、三联通沼气池厕所、完整下水道冲式厕所、粪尿分机式厕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建议张易镇采取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或统一设立一些移动式生态公共厕所。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让政策有效落地。

2.利用高新技术解决农村粪便处理问题。如细菌分解技术,具体实行可以借鉴日本的厕所,旨在消灭病菌传染的可能,以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国内可以参考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村庄的做法,2014年,云南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洱源县实行的改厕对于控制血吸虫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作为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固原地区更应该加快改厕进程,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3.向农民普及厕所卫生的重要性。目前,横亘在解决厕所卫生问题中的一个障碍,就是农民的卫生意识和习惯。对此,应当从基层开始宣传,可以通过在村里张贴海报、标语,定期举办卫生讲座等形式,为农民普及科学知识,让他们理解厕所卫生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如厕厕所粪便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厕所囧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警惕厕所性猝死
且谈如厕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动物粪便虫卵诊断盒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