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6-02-15 22:49刘文华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中心小学河北南皮0610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刘文华(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中心小学,河北 南皮 061000)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刘文华
(南皮县潞灌乡焦山寺中心小学,河北 南皮 061000)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其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是本着学生自主性,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教师有意识地以个人良好情绪去熏染学生,以引起学生对健康的、昂奋的情绪体验,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许多优秀教师工作中的格言,也是他们教育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种做法就是教师以自身良好情绪去熏陶学生,把它作为教育的开端,且贯穿始终。情达则理通,师生之间健康情绪的双向交流,可促使学生进步的内因发生积极的变化,使之获得持续进步的潜在动力,实现教育的高效化。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随着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教师必须从 “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朋友。现在教育思想更注重于 “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才会去爱学生,而只能有了对学生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才会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学生才敢于同我们交流,才有可能变得平等、互尊、互爱,课堂气氛才会民主、愉快、和谐,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才有可能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巧抓时机与学生交流情感

一些科任教师认为: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况且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也较重的,因此,根本无暇与学生交流。但我认为,只要心中充满了热爱,只要心中有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处处平等,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直接向老师求教的活动,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 “位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师生间的情感才能真正 “交流”起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满堂灌,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怕答错,怕老师、同学讥讽,双向活动并未落到实处,师生也没有进行深层的情感交流。这样,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身在讲台上,而在情感上将自己置于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势,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起来。在与他们一起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时时注意用温和的态度,鼓励的眼光,肯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觉得老师可敬也可近,从而达到了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

(二)注重课余时间的情感交流。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一个好的老师,他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十分钟,与学生在一起游戏、闲谈,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了解自己。有些话,学生在一般场合是不会说的,但师生一起交心时,他们常常视师者为长者,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只有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心态,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开他们的心结,引导他们走出种种误区,健康的成长。

(三)注重评语中的情感交流。我们教师平时在学生作业本、考试卷上写一些鼓励的话。其实,这种形式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大良机。比如,对于平时刻苦,成绩优良表现好的学生,可在作业本上偶尔提醒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不要骄傲;对于平时学习感到吃力,表现一般的学生,则写一些鼓励的话;对于后进生则写一些警示的话,不管怎样写,教师都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一分为二的评价学生,并且还应包含深情饱含爱的写。这样的评语学生才会重视,才会细细一读,慢慢的揣摩,并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总之,只有教师心中时时装着学生,时时有着让学生成为我们的朋友的意识,并不断寻找时机与学生交心,那么,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一)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有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对那些所谓的 “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读书。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二)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从而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后我才明白真象。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三)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 “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四)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五)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我校开展的 “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