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省研修总结报告

2016-02-15 22:49李兴凯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教科所河北邢台0540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教育

李兴凯(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教科所,河北 邢台 0540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省研修总结报告

李兴凯
(邢台市宁晋县教育局教科所,河北 邢台 054000)

2015年12月22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 (2015)”—河北省教师省外研修综合实践活动福建教育学院班的研修学习。现将十天的学习生活做一总结。

紧张兴奋

未来得及看看福建的名山大川,也未来得及转转闽南的城镇海岛;没抽出时间到南疆海边遥望一眼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没抽出时间到森林公园瞻仰一番榕城的千年榕树;即使是市内流过的秀丽闽江和宾馆一侧的 “左海公园”也只是匆匆走过,而未来得及仔细浏览。常常在梦中让我陶醉的南国风光,就这样悄悄地从身边溜走,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榕城福州这几天一直下着雨,江南的雨缱绻细密丝一般飘着,往往会引起游子的一丝乡愁;然而在综合实践 “国培”的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轻松而愉快,严肃而活泼;真正的 “快乐学习”,早已让每一位学员忘记了 “身在异乡为异客”。指导教师渊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熟完美的多彩技艺、博大精深的专业修养;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诚恳严谨的人格魅力;高位精准的课程理念、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让每一个学员折服,让每一颗心灵震撼。每每参与其中,五十岁的我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代。

德艺双修

这次跨省研修的感受与以往培训大有不同,总结起来我想借用“课程标准”阐述的“三维目标”表述。

“知识与技能”。项目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内容选择培训导师;导师依据课程理念组织培训,学员领会专业理论的同时,体验掌握课程组织实施的专业技能;每一个专题讲座,无不与学员的基础相结合、无不以与学员的互动为载体、无不以学员的作业为结束,每一个专题学习都在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理念。而邹开煌教授每天都陪着我们学习、对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心得都亲自批阅。厉害啊邹导!佩服啊邹导……哎呀,我的邹导。

“过程与方法”。项目组的整个研训安排让我觉得这次培训蒙混过关不行,各位导师的专业引领让我感觉不深入思考不行,各项具体的操作任务我知道不亲身体验不行……体验了过程,取得了成功,自然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是基本素养的提升。邹开煌教授、肖晓阳老师、黄春信老师做的三节公开课,更让我们观摩和体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精彩和真谛。这不能不说是 “过程与方法”的引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往往很难达成,而它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这就是常说的“油然而生”吧。通常的培训中往往都把课程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教育动态及理论前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心理等作为一个个专题内容,最少要讲两个小时,而这次却没有。但我却感觉到作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是如何任重而道远。这也许就是我撰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动力吧。另外阙金章校长执著的追求、卓东榕老师困难中的坚持、林胜贵老师的创新思维、余恺庶校长的精细管理,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肖晓阳老师、邱少春老师、邓伟浩老师的多才多艺更让我钦佩。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收获颇丰

十天的学习、观摩、实践,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形成了更加清晰、科学的课程理念。总结十天所感心潮澎湃,迫不及待要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内涵的重点解读

1.课程突出体现 “经验和体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它起始于学生的基础,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发展于学生的实践,终结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学生亲身参与具体活动,突出实践性;打破学科和教室局限,教学内容和场所具有开放性;不统一、不包揽学生活动,贯彻自主性;激励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尊重生成性。

3.追求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4.发展信息转变为知识、知识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产品转变为商品、商品转变为品牌的能力。

5.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独立个性、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 “真人”。

二、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不远追课程开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仅当代中国毛泽东主席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作风,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陈树杰教授 “认知双螺旋”构想,就足可以说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项目组负责人邹开煌教授 “开口就来,信手拈来,动动手、跺跺脚、扭扭屁股自然来,但不能胡来”一句俗语,删繁就简、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地说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资源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深奥理论,完美阐释了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一句话,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一切一切,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优质资源,关键是剔除糟泊,开发利用其正能量。

课程资源的开发须遵循四个原则。首先是要有教育性,启迪正能量;其次是要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第三要有兴趣性,学生乐于参与;四要有目标性,有基本目标要求。

课程资源利用一般有三大主题。一是专题教育主题,如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等;二是素质拓展主题,如知识运用、技艺评比、体能竞赛等;三是生存体验主题,如劳动体验、防灾演练、危难自救等。

学生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调查、考察、宣传、服务、体验、研究、实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类活动;二是以动手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活动策划、设计制作、科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类活动。

确立一个主题活动一般掌握七个原则。 (1)适应学生特点; (2)具有可操作性; (3)具备可研究性; (4)具有教育价值; (5)体现新颖性; (6)要有科学性; (7)具有创新性。

四、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

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 “张口就来”,也可以 “信手拈来”,但课程实施 “不能胡来”。总结起来大致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1.制定整体规划。学校分析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提出总体目标,拟定各年级段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选聘负责人,制定管理和评价制度。班级在学校整体规划指导下,通过教师提议、学生生成或师生议定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逐步落实。

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班级活动方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平行式,即在学校 (班级)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班级 (小组)承担各个子课题的学习研究活动。一种叫直线式,即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递进式设计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2.预设活动周期。一般学生年龄越低、实践活动能力越低、设计活动目标越低,活动周期时长越短,随着学生年龄、能力和活动目标的提升,活动周期时长可逐渐加大。一般控制在二周、四周、半学期、一学期之内,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可不定期延长活动时长。

3.体现活动层次。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体现想象预设、观摩学习、模拟训练、实践体验、总结提高、延伸拓展、深入研究多个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层要求。

4.融合四大领域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劳动、劳动技术和社会活动为载体,以服务社会为展示拓展延伸。二是以具体社会活动活动为线索,在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融入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活动。三是以非指定领域活动为载体,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目标,由学生自主设计、实施、完成每一项工作,自然实现四大领域的有机融合。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预先设计,但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不必过分追求完美、完整,及其精致性,只要关注学生亲身参加实践,在活动中获得深度的感悟和体验,有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就好,不必每一个具体活动都达到四大领域的融合

5.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纪律教育、德育教育、传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团队活动等等,林林总总大多以说教为主,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又不得不为之。但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廉价、优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提升,比单靠说教更有利于达到教育目的。

五、学生活动的评价策略

学生活动的评价不必像专家们说的那样全面和完整,只要有自评、他评、班级评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的激励评价,会更加激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教育效果会更好。

感悟真谛

以上五点是我迫切希望与大家分享的学习心得,另外我还想把我观摩三节示范课的评课记录和心得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谛。

1.邹开煌老师 《木叶声声 情深意长——走进树叶吹奏艺术》一课,不但有传统教学完整的课堂结构,而且蕴含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都很高,完美的完成了任务目标;而且过渡自然,具有水到渠成之妙,让我体验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无论说它是木叶吹奏艺术教学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可以说都是完美无瑕的。在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体验中还受到了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等。可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经历与体验、合作与探究、社会责任感等课程目标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很感谢,但更多的是钦佩邹老师。

2.肖晓阳老师多才多艺,自身拥有很多的课程资源,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今天做的 《危难自救》一课,由于时间原因虽然在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课程理念的唯美性、和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方面与邹老师的课有所欠缺,但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体验和实用性方面更胜一筹。特别是在安全大于天的现实教育环境中,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获得危难自救技巧,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3.黄春信老师 《怎样科学观察》一课,简洁而明快,理论和方法指导都很到位,学生全面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学生按照思考——学习——实践——总结——提高的学习模式,在问题面前思考,在需求面前学习、在任务面前实践,在实践以后总结,在总结以后提升,完美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有思考、有实践验证、有总结就是研究性学习,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不一定全面呈现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5.在一个主题活动设计中,应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四大领域的融合,而在一个课时或某一时段的活动中不一定面面俱到,突出某一方面的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明天会更好

十天的跨省研修,丰富和更新了我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去除了对课程的神秘感和唯美程度,消除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的为难情绪。基于这次培训的收获和理念的更新,我想在今后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思想会更开放、思路会更宽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