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幸福

2016-02-01 08:56尚红霞
兵团工运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部楼房连队

□尚红霞

母亲的幸福

□尚红霞

读了文学家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本书,让我感受深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性性格。这让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我的姥爷是一个拥有百亩良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大地主,母亲的亲戚全是当地有钱的人。家乡的土地给过她温暖的童年,地主出身和大小姐的身份,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摆脱自己的身份,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农民,母亲决定到新疆。母亲从家乡坐了一个多月的车,先是火车,再是卡车,一路来到新疆,真是越走越荒凉,越走越担心,当到达驻地的时候,看见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树林,没有房子,让母亲一行来疆的人住进帐篷里,寒冷的秋风吹过来,使队伍里许多女孩都哭了起来……母亲表现得很坚强,从此,她咬着牙,用自己超出常人的毅力,为自己挣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名分,开绐了生产劳动。不久,经组织上介绍,母亲嫁给了一位憨厚的男人,生了两个男孩四个女孩。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忙忙碌碌的。记忆尤深的一次是母亲到团部参加“三八红旗手”的会议,连着好几天都没有回来。父亲工作又忙,没有时间照顾我们,我和小哥发了39℃高烧,躺在床上没有人照顾,母亲回到家,抱着我们放声痛哭,到现在母亲当时的哭声我还记忆深刻。那时日子真的很苦,一家八口生活在一间半的房屋,父母的工资每月除了要给姥姥和奶奶寄生活费,剩下的钱根本不够家庭开支,六个孩子要吃要穿。母亲每天都在为钱发愁,为了节约每一分钱,母亲开始自己学会动手,刚开始给孩子们做衣服都不会,她只好把旧衣服拆下来按照形状裁剪出来,给我们做衣服。冬天农闲时母亲手上始终不是在纳鞋底就是捻毛线打毛衣。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房子越来越拥挤,我们当时特别希望拥有一套大点的房子。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出台新政策,农民实行自主承包。连队里每口井可以报两户人家住在井旁,公家出资每户盖四间房,还能优先承包这块耕地,就是离连队太远又没有电,当时好多人都犹豫,母亲直接就报名了。等我们家搬过去时,看见宽敞的新房我们特别高兴,虽然当时没有电,离连队太远,但是我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父母特别满意。母亲当时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额贷款买了一辆55拖拉机。高额贷款使我家负债累累,为了早日还清贷款,父亲带着大哥,到铁厂沟拉煤,一个星期才能往返一趟。母亲就带着我们在家里种地,麦子大丰收,黄澄澄的、高高的麦堆在场地上,团里和师里的好多领导都来到我家,给父母拍照宣传。我家当时被评为连里第一个“万元户”。随着父母的不断努力,几年后,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团部经济发展起来,好多人现在都住上楼房。父母年纪也大了,大姐就出资给父母买了一套楼房。当时搬楼房时,母亲把家具、电器全部都换成新的。母亲说:“大半辈子都没有享受,老了老了也享享清福,虽然以前苦了这么多年,现在我们也住进楼房,要是以前想都不敢想。”母亲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猜你喜欢
团部楼房连队
楼房
“楼房”与“平房”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浅析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说起
楼房魔方
苏中部队为我开过追悼会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数字谜题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