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2016-01-15 02:40赵家万
教育界·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赵家万

【摘要】职业倦怠蔓延,学习热情不高,竞争意识缺乏,社会认同度低,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督导管理机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职教师 专业成长 途径

坦率地讲,中职学校的老师无论学识、水平、能力都是不低的,二十年前也是“精英教育”的成员,只要说是中专学校的老师,就会让人肃然起敬,读中专、中师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但在中国,长期以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引导下,在“精英主义”教育体系中,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老师没有成就感,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低,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

招生工作依然是困扰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至于许多学校忙于招生,疏于管理。

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的幸福指数远低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老师,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大背景、大环境下,产生了“温水煮青蛙效应”,慢慢地就形成了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1.职业倦怠蔓延。质量意识淡漠,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课堂教学随意性大,不备课、不批改作业现象普遍存在;不开展教研活动,或者教研活动有名无实;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高高挂起;年轻教师学无目标,赶无榜样,盲目随大流。凡此种种表现,不断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2.学习热情不高。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学方法,不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更不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甘作井底之蛙。

2013年11月,四川省教科所对60余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130名教师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自己平时经常学习的教师有65人,偶尔学习的有63人,从不学习的有2人;有128位教师认为在专业发展中存在困难,如下图:

3.竞争意识缺乏。不会写教学研究论文,不愿或不敢参加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照本宣科,缺乏知识拓展能力,依赖教参,缺乏教学创新能力,专业狭窄,缺乏知识综合能力。

4.社会认同度低。看两组数据: (1)外部:2011年绵阳中考400分线下普高一年级学生封闭式问卷调查(共610人·份)中,1/2及以上选择“是”的问题:

面对目前职业教育的诸多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抢滩登陆,还是消极颓废,裹足不前,甘愿被淘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体老师深思的问题。

二、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组织能力、教育机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外,还应具备注意培养发掘学生潜能的能力、赏识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坚定信念的能力等特殊能力。

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2014年4月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入了强化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二)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2013年,我们提出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的总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首先是教师的成长。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把外地专家请进来传教、把优秀老师送出去学教、通过学科教学技能比赛促教、通过教学观摩活动互教和教师自主研修等多种形式,搭建教师成长的立交桥,着力改变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二是建立教师梯次成长的激励机制,评选教学能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三是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督导管理机制,学校要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

三、中职教师要努力追求职业幸福感

加强自身修养,重塑职业形象,消除正在漫延的职业倦怠,唤醒沉睡已久的竞争意识,激活濒临没灭的学习热情,找回即将失去的职业尊严,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是重师德,加强师德修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绵阳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师德为先的要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然后才是职业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理念。

二是爱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学习为乐。主动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三是勤思考。要在学习、工作中乐于思考、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并把思考所得用笔写下来,包括写教历、写教学反思、写教研论文等。

有学者说:“一个教师认认真真写一辈子教案,可能还是一个教书匠;若写五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了。”

四是善总结。德国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微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媒体教学法等都是不断总结、提炼、归纳出来的。我们也在用,只是没有去归纳、提炼、总结。

五是能创新。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不墨守成规,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六是敢比拼。大胆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竞教竞技活动(教学设计比赛、教学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在竞赛中促进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要当运动员,不要当观众,更不要藏猫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参加比赛可以大大缩短老师的专业成长时间。

总之,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很多,包括读书学习、同行交流、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网络研修等。我们用五句话来概括:撰写教历是教师成长的起点;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钥匙;教学合作是教师成长的点金术(包括学科内合作、学科间合作、课题合作);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理论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培养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