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解剖学实验在本科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探索

2016-01-15 18:10黄昆李雷张露青
教育界·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表解剖学实验课

黄昆 李雷 张露青

【摘要】表面解剖学是临床护理操作的重要基础,为提高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南京医科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增设了表面解剖学内容。通过加强学科交叉和教学团队建设,编写针对护理专业的实验指导,并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表面解剖学实验教学探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了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人体重要的体表标志。

【关键词】表面解剖学实验 本科护理专业

表面解剖学是通过观察和活体触摸的方法来研究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在体表定位的科学。护理多项操作技术,如:穿刺、注射、插管等,都需要操作者具备扎实的表面解剖学知识。长期以来,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多沿用临床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未突出护理特色,特别是实验教学,多是通过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来验证书本知识,而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表面解剖学知识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同时,本科护生对很多体表标志不能准确定位,影响了其护理操作。因此,我校解剖学系与护理学院共同启动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护理专业解剖教学改革,在护理解剖教学中增设了表面解剖学内容。现总结四年的教学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1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科交叉

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功底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我们的表面解剖学实验教学团队包括解剖学教师3人、护理学教师1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主管护师1人。团队负责教师参与编写了国内首部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多位教师主持及参与了省、校级护理专业教改课题。团队始终重视解剖学与护理学的学科交叉,通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及护理操作培训等形式,组织解剖学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相关护理操作的理论、操作流程和最新进展,以期达到增强表面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目的。同时,表面解剖学实验课在护理基础实训室进行,既保障了课程的开展,又能促进解剖学和护理学之间的学科交流。

2 编写针对护理专业的实验指导

团队参考丁自海教授主编的《人体解剖学》、第39版《格氏解剖学》中的表面解剖学内容,针对护理专业选择了60个人体表面结构编写成实验指导,内容分为: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内脏的体表投影、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三部分。实验指导突出了触摸方法这一特色,触摸方法均经过集体讨论和实践,简单有效,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触摸。例如:前斜角肌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我们参考Serga Tixa的方法并做了改进,改进后的触摸方法是:被检查者头转向对侧,暴露该侧的胸锁乳突肌,摸清其胸骨头和锁骨头,在锁骨上方沿该肌锁骨头后缘均匀用力向深面按压,同时嘱检查者深吸气上抬胸廓,即可摸到收缩的前斜角肌。对于血管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我们设计的方法是:先在体表定位几个关键点,再把这几个点连成线即可。例如:桡神经及其浅支的体表投影:腋后襞肘窝外侧.腕关节前方桡动脉搏动点手背虎口区。通过以上四个点连线来进行定位桡神经,学生很容易掌握肱骨干骨折易损伤该神经,并会出现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

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表面解剖学实验课在解剖学理论课后进行,共6学时,实行小班分组教学,每班30人,分为6组,课前准备好止血带、血压计、听诊器及水溶性记号笔等实验用品。

3.1讨论学习,触画结合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对照实验方法在体表进行触摸和定位。实验课上,实行组长负责制,各组由组长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定位,教师主要进行方法指导、答疑和考核。对于脏器和重要的血管、神经,可用水笔在体表画出其体表投影。例如:颈内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穿刺置管的深静脉之一,要求先在颈部准确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锁关节、锁骨等体表标志后,再用记号笔画出颈内静脉、肺尖等的体表投影。在实验课中,组员轮流被检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程度,还可以模拟护患交流,培养沟通技巧。

3.2强化考核,突出应用

每次实验课,教师都会对各组同学进行考核,并记人平时成绩。考核的问题从临床应用角度进行情景设计,既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又考查其定位体表结构的方法是否正确。例如,情景一:长期卧床患者,请找出体表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考查学生对体表骨性突起能否正确定位。情景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常选择L3-LA或L4-L5椎间隙进针,请定位第四腰椎,考查用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来确定第四腰椎棘突。情景三:化疗病人输液时,拟从贵要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请在体表画出贵要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经过的途径,考查学生对上肢浅静脉和上腔静脉主干架及其流注关系的掌握情况。这些情景题目的设计,符合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临床操作的意义(有什么用?),体表结构的定位方法(怎样找?),最后才是准确地定位(在哪里?)。实验课时必须强调,学习和考查的重点是临床操作的解剖学基础,而护理操作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则不属于表面解剖学的实验内容。

4 总结与思考

我校本科护理专业表面解剖学实验开展四年来,深受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在组长负责制的讨论式实验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考核结果优良率达到95%以上。问卷调查显示:98.5%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开设表面解剖学实验课很有必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后,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也正面临着全面、深刻的变革。丁自海教授呼吁,“护理应用解剖学”应独立设置为一门必修课,高殿帅教授也开设了“护理局部应用解剖学”。国外也有学者认为:把解剖教学和护理实训结合在一起,能同时加深对解剖学和护理学的深刻理解。我们的体会是:解剖的生命力永远在于临床应用,应适当减少单纯的解剖理论教学,逐步完善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使基础医学教育更好地为专业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体表解剖学实验课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