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优化视角下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认知与实践调研

2016-01-15 18:10刘春艳杜小雷
教育界·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英语学习实践

刘春艳 杜小雷

【摘要】基于实地调研,了解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认知与实践状况,文章系统地分析、探讨其在语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个性化需求,对于研究合理高效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进一步优化语言环境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学习 工科院校大学生 认知 实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新的形势逐渐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仍主要依赖教师“满堂灌”这一传统模式,缺少促进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性语言环境,导致学习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等。

鉴于这种状况,在夯实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查新、借鉴的基础上,课题组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主要调研地点,采取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在校园多处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在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调查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后,课题组成员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与实践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研究相应对策,优化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在与环境、同伴等互动中学习语言,以提高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认知与实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大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和英语重要性的看法

在该项调查中,74.62%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英语水平持不满意态度,同时,分别有40.77%、56,92%的受访者认为英语重要和非常重要,总比例高达97.69%。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重要性及其广泛应用由此可见一斑。一方面,具备良好语言基础的人反应更灵敏,沟通更快捷,给人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掌握流利的英语更有优势,不但有助于学习者对国外文献资料的查阅,而且对其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重大建树有所裨益,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不难看出,受访的大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有着较客观的认知,对自身英语水平不满意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期望值。

2.大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长

根据调查,38.46%的大学生每天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投入时长不足半小时,仅有10.77%的受访者表示超过一个小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日均英语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多限于有限的课堂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由于缺少自然、真实、和谐的语言环境,造成学习者对语言输入量的摄取严重不足,同时缺乏自主性的课外知识与能力的拓展训练,这也是其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3.英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制约因素及对本学院毕业生的评价

在谈及导致英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时,24.81%的受访学生认为语言课外实践太少,27.52%的人认为当今的学习模式下缺少共同交流的平台;并且在受访的大学生心中,分别有30.69%、21.03%的人认为本学院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弱。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对其英语水平的提升和后续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和多维度交流,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自觉性难以为继的一个主要因素。

4.大学生对于语言实践活动的态度

从统计数据来看,认为英语学习应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生高达87.69%,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持喜欢态度,且喜欢和非常喜欢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超过一半;但是,能够经常性且主动参与的学生仅有6.92%。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大部分大学生虽然愿意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但受自身水平及能力、课业繁重和学时的影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不够,且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

5.大学期间希望得到的收获

调研结果显示,每个人都期望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有所收获,渴望能够提升个人表达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居前,占43.08%,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分别占23.08%和9.23%。这表明大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不再满足于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与拓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二、问题分析与思考

课题组经过深入地调研,对所收集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类汇总,针对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却不高

首先,当今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仍主要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过于单调、枯燥,造成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其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受企业对英语测试等级硬性要求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和目标转移到了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上,相应的学习模式停留在上课、做题、应付考试上,很多学生仍难以切实地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英语基本技能。再次,受目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影响,传统模式下的大学生自觉投入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远远达不到有效训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2.大学生们对课外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实践能力不强,其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强烈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喜欢和非常喜欢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达56.15%,并且87.69%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学习应侧重实践能力;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将英语成绩不佳的原因归结于自制力不强及课外实践太少;多数受访者对本学院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整体评价不高,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从整体来说,大学生们对课外实践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也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他们知识水平及能力培养的影响。此外,大学生们表达了对提高自身多种能力的愿望,其中注重提高个人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受访者比例接近一半,而这些能力均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拓展并不断地提升。

3.在当今的学习模式下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远远达不到训练能力的要求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地方工科院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没有常态化、经常化,没有充分调动并培养大学生课外活动策划、指导、组织与管理能力,致使他们在大学期间缺乏足够的课外实践和能力拓展,导致其在毕业后多项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已不适合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需求,地方工科院校应适当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应切实调动并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自发地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和巩固自己的英语水平,锻炼思维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还可以培养、锻炼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达到相关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地方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发挥国际合作办学优势,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的浓厚氛围;在英语教学中引入CDIO先进理念,强调“做中学”,即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使学习者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促进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适时地开展高水平、有特色、生活化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某些局限性,使课内外相辅相成,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同时采取可行性策略,为学习者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和语言实践环境,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鼓励其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对英语的活学活用,最终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认知英语学习实践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