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渡过生命的河

2016-01-11 08:56徐静
晚报文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陈亮沙河摆渡人

徐静

2015年1月12日,一位面貌清瘦的老人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看门诊。医生初步为他检查后说:“快去交费做个CT,你的食道情况不太好,需要确诊。”老人名叫曹振昌,当老人得知做CT最少要预交3000元时,他悄悄地退到门诊室外,无力地蹲在墙角发呆。原来,老人身上总共只有1000元。这可怎么办?

这时,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忽然站在老人面前:“这不是曹大叔吗?你蹲在这里干什么?”此人是这位曹振昌老人家乡的中学教师陈家明。

曹振昌也认出了小陈,他乡遇熟人让他有些激动,支吾了半天才把事情说清楚。陈家明沉默了。片刻后,他安慰老人:“有病就得治。再说,你以前帮助过那么多人,现在你遇到了困难,大家不能不管。我来帮你想办法!”

今年72岁的曹振昌是汀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镇安河村村民。安河村地处淮河下游的密布水网中,村口有条宽宽的西沙河。由丁曹振昌为人善良、水性好,20来岁时就成了村里的摆渡人,无论什么人要过河,只要喊一嗓子,他马上就会赶到。

曹振昌一干就是50年,先后救起过16名落水者。后来,西沙河上建起一座石板桥,曹振昌也老了,不再摆渡。但石板桥太简陋,只有一米多宽,而且两边连护栏都没有。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要从小桥上过,老人不放心,每到上下学时段他就守在附近。

2013年9月3日,有个12岁的孩子骑车带着两个小一点的孩子过桥,结果,一不小心三个孩子连人带车掉落河中。正在河边钓鱼的曹振昌一边大声呼救,一边不顾一切地跳入河中。当他把最后一个孩子推上岸时,白己冉也没有力气爬上岸了。幸好村民们及时赶到,将已经失去知觉的他拉了上来。落水孩子的家长要感谢曹振昌,他却红着脸说:“这有啥?我曾在河上摆渡,这河里的事就归我管。”

当年年底,曹振昌被授予“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获得多项荣誉,曹振昌自己的话却朴实得很:“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得到这么多荣誉,我只是尽力摆渡,看到有人落水就伸手拉一把。”

大约两个月前,曹振昌感觉嗓子不舒服,吃东西往外吐,连米饭都咽不下去。在老伴的催促下,他来到县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他的食管上有3个小洞,建议他尽快到省城南京的大医院检查一下。

到大医院检查需要钱,老两口拿出全部家底,甚至把玉米种子都卖了一部分,也只凑了1000元钱。结果刚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老人就被难住了。

陈家明坐过曹振昌的船,还让学生写过向老人学习的作文。当得知一生做过那么多好事的老人现在却连病都看不起,他想帮老人向媒体求助,当即打电话把这事告诉了江苏都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和《扬子晚报》两家媒体。

这两家媒体非常重视此事,立即派记者前往采访,并对此事作了报道。

江苏省人民医院领导看到了报道,立刻打电话给胸心外科主任陈亮:“决不能让英雄流向.又流泪。你们即刻为他开通绿色通道,不管有没有钱,先收治再说。”

陈亮亲自为曹振昌老人做了全面检查,最后确诊老人患了食道痛。好在发现得较早,如果及时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但治疗费用大约需要10万元,老人的钱显然远远不够。

请示领导后,陈亮当即表示胸心外科在为老人减免3万元手术费的前提下,继续尽可能为老人减免各种费用。

而两家媒体对此事报道后,不断有南京甚至镇江、常州、扬州等地市民像潮水般涌入医院病房看望老人并捐款。老人不识字,要求弟弟曹振录帮自己记下捐款人的姓名地址,但很多人根本不愿意留下姓名。

护士帮老人收拾病床时,居然还在被褥下发现了几笔捐款。捐款人都没有留名,其中有一张纸条上写道:“您当了一辈子摆渡人,帮那么多人渡到了西沙河的彼岸;现在您老了,面前遇到了一条河。这条河并不大,就让我们来当一次摆渡人,帮您渡到安康的晚年!”

不到两天,老人收到的捐款就超过了10万元,加上汀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老人的家乡县政府知道这件事后也捐了款,款额已超过20万元,足够手术费用了。

医院组织了一个最精干的班子,为曹振昌制定了手术方案。经过身体调理和术前准备,1月20日,老人被推进了手术室。由于采取的是微创手术,术后第二天,曹振昌老人便可以在弟弟和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下床行走。“他还需要做进一步化疗。说实话,老人的经历给我上了一课,我满满地补充了正能量,坚信做人就要做好事,因为好人都会有好报。”陈亮感慨地说。

2015年5月底,老人去南京复查。他恢复得非常好,医生说只要5年内痛细胞不转移,便不会有大问题。有人对此事这样评价:好心也是可以储蓄的,曹振昌老人一生救了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好事,其实是在一笔一笔地储蓄好心。现在他年纪大了,应该得到回报,况且他用掉的只不过是一点利息。

猜你喜欢
陈亮沙河摆渡人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白沙河
陈亮:惹祸不由己
高原美景
这个状元命太苦
做自己的摆渡人
抢渡沙河
摆渡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