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希拉里背后的女人

2016-01-11 08:02周琳
晚报文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暖气坏人克林顿

周琳

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罗德姆是一个老实本分、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她在女儿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安静地站在一边,但是,她被视为对希拉里具有巨大影响的人。

在希拉里4岁时,他们搬到了新家,母亲发现一贯活泼的希拉里不愿出去玩耍,原来,街对面有一个叫苏西的女孩经常领着一群孩子欺负希拉里。了解了原委的母亲对希拉里说:“希拉里,你不应该是胆小鬼。如果苏西胆敢冉欺负你,你就坚决地予以还击。只有这样,别人才不敢欺负你,也才有可能与你成为朋友。”受到鼓舞的希拉里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半小时后,希拉里回来了,虽然流着鼻血,却兴奋地告诉母亲:“我可以跟他们玩了,苏西也成了我的好朋友了,从此,我只有朋友没有敌人了。”

这件事让希拉里收获了成就她一生的自信。

在希拉里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芝加哥下了一场大雪,学校却通知所有的学生照常上课。希拉里赖在家里不肯出门,还在母亲面前指责学校没有人情味。母亲只是说:“在芝加哥,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家里很穷,冬天根本用不起暖气。到了学校,他们至少还有暖气,能喝上热水。”希拉里立刻想出一个主意:她要求母亲给学校建议,只让那些囚家里穷用不上暖气的孩子上学。听完女儿的话,母亲拉着希拉里的手认真地说:“你要知道,学校要求所有孩子都去上学,是为了维护那些贫困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拥护学校的决定。”

这件事让希拉里明白:有时,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1998年,克林顿性丑闻事发,当所有人都认为希拉里一定会和克林顿离婚时,母亲却劝说希拉里:“我了解比尔,他不是一个坏人。另外,作为一个女人,你应该学会宽容和忍让。”在母亲的鼓励和劝说下,希拉里选择了原谅丈夫,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母亲的影响胜过十位特级教师的教育。希拉里在《艰难的抉择》一书中,也称母亲是对她人生影响最持久的人。

(潘光贤摘自《现代-女》2015年第8期)儿不嫌母疯爱玛胡

他是朋友的朋友,一次找我帮忙看病,就认识了。他是做个体销售的,每天开着车到处跑来跑去。有时碰巧在下班点路过医院,就顺便弯一程带我回家。

一次,我上车才发现,后座有一位老太太,他简单地说:“我妈。”我回身跟老人打招呼,却发现老人举止怪异。我暗自纳闷,不好多问。

有些话我在心里憋了很久,等到下次见他,我便委婉提醒他:“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不料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妈精神异常好几年了。”

反反复复住精神病院.效果不好,干脆接回家。老太太倒也不是狂躁型的,不会发脾气打人,只是时常有怪异举动。比如她怕黑,总怀疑黑暗处或关着的盒子里有坏人,一定要开灯,家里所有的盒子都得敞开盖——糖盐米都很快受潮,凝成一团。半夜睡得好好的,她会突然闯到他房里,啪的一声开灯找坏人,家人只能耐心地陪着她,哄着她:“看,确实没有嘛。”她放心了才能再回去睡觉。

老太太干了一辈子家务,到现在仍然要去厨房做饭炒菜。即使已经不会了,只把电燃气灶点着,就算做了。锅烧坏不要紧,把房子烧着就麻烦了。家里有人也罢,一旦没旁人在家怎么办?所以他出门送货就把老太太带在身边。

我叹口气:“怎么不送养老院?…她不是正常人,人家招呼不来,送进去就死了。她再怎么也是我妈,我下不了这狠心。”又过一会儿他说,“当年,她接我来,现在,我送她走。”

送她,直到生命的终点。这就叫送终。

猜你喜欢
暖气坏人克林顿
电话里传来的“暖气”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坏人长什么样
冬季干燥易降低免疫力
警察教你识坏人
有暖气是幸福的
果然够狠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