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诺曹》:偶像剧外衣下的新闻题材严肃剧

2015-11-16 21:42杨蓉
声屏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前辈

□杨蓉

栏目责编:陈道生

韩剧《匹诺曹》是一部以电视台记者群体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实习记者浪漫爱情的偶像剧,也是一部披着偶像剧外衣的新闻题材严肃剧。该剧女主人公患有“匹诺曹”综合症,症状表现为一说谎就会不停打嗝,然而这名“匹诺曹”综合症患者却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男主人公的父亲是名消防员,14年前在一次救火任务中失踪从而引发质疑和谴责,舆论的一边倒导致男主人公与母亲一起跳海自杀,却意外被女主人公的爷爷所救并收养。被收养长大的男主人公为了给父亲报仇,立志要成为一名记者以揭开当年案件的谜团。故事以这样的背景展开,接下来则是男女主人公在YGN 和MSC 电视台社会部担任实习记者所面临的种种新闻操守与伦理问题。

记者应摒弃刻板成见,争取消息源的多样性

消息来源是新闻事实所涉及的相关各方对事实与观点的陈述。确保消息来源的多样性,不仅能够避免新闻的片面性,更重要的是更加接近事实真相,提高新闻的可信度与信服力。剧中,蹲守汉江警局的YGN 和MSC 实习记者在接到某健身房一名女性因减肥而死亡的案件,开始进行采访取证。在没能采访到死者家属的情况下,YGN实习记者在健身房工作人员处打听到该女子前夫不久前再婚,再婚对象是前“春香小姐”(类似于选美比赛),推断出该女子因前夫再婚受刺激而疯狂减肥。独家获得健身房监控录像的YGN 电视台忽略继续采访死者家属的可能,制作了一起过度减肥致死的话题新闻。而该剧女主人公(MSC 实习记者)在表面事实的基础上开始怀疑:一个追求美丽的女性,为什么会不注重打扮去健身房减肥。为此女主人公再次前往殡仪馆,终于采访到死者的女儿,方才得知死者减肥是为了给患肝病的女儿做肝移植。在获得这样的采访资料之后,MSC 电视台制作了一起大爱母亲拯救女儿的新闻,扭转了YGN的报道倾向。

诚如MSC 在播报这则新闻时所说,新闻像是洋葱,因为只要剥去一层名为真相的外皮,就可以看见另一个真相,通过怀疑与取证就可以不断地接近真相。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往往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带着世俗的刻板成见,忽视新闻主体,缺乏新闻主体的声音导致新闻报道的偏颇。这样的案例在国内媒体中也常会出现,比如对城管、农民工、同性恋等群体的刻板印象,导致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明显存在过度推断、新闻主体话语丧失的情况。

记者专业性与职业伦理的两难与坚守

关于新闻专业性与职业伦理坚守的问题,从最初引发人们思考的《饥饿的苏丹》这幅摄影作品,到最近国内媒体关于马航事件以及歌手姚贝娜去世的采访报道,媒体记者沦为遭人恨的嗜血者。

剧中,电视台要进行下雪天路面结冰的采访报道,由于内容的同质性,两大电视台争相拍摄路人真实摔倒的画面,唯有真实具有冲击性的画面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拍摄现场女主人公与另一名实习记者看到路人纷纷滑倒,没办法袖手旁观而是在冰雪路面上撒蜂窝煤渣,以免路人摔倒。两位实习记者的“失职”导致这次拍摄任务没能完成,在接受领导批评时,他们仍然认为没办法做到袖手旁观,记者也应该救人也应该有公益之心。然而领导则认为袖手旁观就是记者的公益之心,把问题做成新闻就是公益之心,让新闻被区政府的职员、国家总统甚至全世界看到就是公益之心。如果记者拿砸碎几块蜂窝煤的时间做出冰雪路面的新闻来,区政府的职员看到就会在那里放置除雪工具,人们也会主动清扫自家门前的积雪,怕冷插着兜走路的人们也会怕摔倒把手从兜里拿出来走路。记者在忙着砸碎煤渣救下几个人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救下几百几千人的机会。

针对剧中冰雪路面的新闻采访报道,采用实拍路人跌倒的画面仍然有过度追求画面冲击力的嫌疑。但是却提醒我们:世人往往喜欢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记者的冷血。马航事件中指责记者不顾罹难者家属的情绪进行采访,姚贝娜病逝报道中指责记者焦急地在病房外等待其死亡的消息。很多时候记者不是万能的,他们能做的就是记录事实报道新闻。马航失事,对飞机及乘客的搜查与打捞、对罹难者家属的安置与安抚等都应由相关负责部门进行,记者也只能做自己分内之事;而关于姚贝娜病逝采访报道,其康复与否都不是记者能决定的,记者焦急地在病房外也只是等待一个结果,这是新闻记者职业性所致。

媒体应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力负责

新闻记者所拥有的话语权以及舆论引导的力量使其凌驾于社会之上,但是肆意滥用职权甚至越权则会造成重大的社会伤害。

剧中MSC 电视台社会部宋部长针对14年前发生的冤案表示,人们在提及舆论的力量经常会引用笔杆子胜过枪杆子这句话,这表示一支笔的杀伤力比枪还大,会给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然而宋部长多年的媒体经验,使其深谙新闻与舆论的玄机,以冷面的操盘手形象穿梭在各种不负责任的剪辑与歪曲报道中。剧中男主人公的哥哥为了给父亲报仇,采用极端手段杀害了当年做假证的工厂员工。在该事件未被发现之前,他因为救下一个小男孩,被媒体拍到而大肆报道瞬间成为国民英雄。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电视台承认男主人公的哥哥是14年前美泉乡废工厂火灾案的舆论受害者并予以道歉,同时公布了当年他为父亲申冤的一段采访视频。视频中他拿着父亲获得的“优秀消防员”的荣誉奖杯,陈述父亲不会丢下队友及家人逃跑,并说了一段感性的话:“我也希望他活着,这世上有哪个儿子会希望自己的父亲死……”然而正是这段感性的话被断章取义地播了出来成为羞辱其父亲的工具。而当全部伸冤视频被曝光后,他说下这样一段话则具有另一种含义。也就是同样一段,因为剪辑可以让一个人变成恶魔,也可以让一个人变成英雄。

同样宋部长也是“事实与影响结合”的高调宣扬者,她坚信大众的秉性就是要看刺激具有冲击性的新闻,为此她可以买来童鞋冒充现场物品做车祸报道引起观众的同情,也可以跪在漫水的街道上来夸大事实。然而就在宋部长针对全国电视台实习记者所做的题为“真相与影响——MSC 新闻收视率的秘密”的主题演讲中,其女儿(该剧女主人公)对其质问是否犯过因过度追求影响力而忽视事实的错误,并引用当年奇浩尚的案例(美泉乡废弃工厂火灾案失踪的消防员),宋记者忽视奇浩尚已经殉职的可能性,最先把他报道成了一个抛下战友逃命的无耻之徒。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们:只有影响却没有事实的新闻是多么危险。人们都以为记者和匹诺曹一样不会说谎只会传达事实,他们应该明白自己所说的话比其他人的杀伤力更强,记者的轻率毁掉了一个家庭。在这起案例中可以说记者用话语害死了人。

媒介议程影响受众议程

媒体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信息的选择和相关选题的安排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关注的先后顺序。媒介没办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左右人们想什么,媒介议程对受众议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媒体在安排新闻事实先后顺序的时候,不仅考虑受众想要看什么,更应注重受众应该看什么。安排受众想要看的新闻是出于商业利益,安排受众应该看的新闻是出于媒体的社会责任,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剧中,两家电视媒体在一次聚餐中针对媒体如何取舍观众想看的新闻和应该看的新闻进行争论。争论的背景是,之前媒体一直跟进报道的首尔汉江区废弃物处理厂火灾案件,在火灾原因及背后责任人即将水落石出的时候,媒体选择淡化处理该案件的后续报道,迎接即将到来的索契冬奥会,冬奥会的消息占据大半的新闻内容。媒体持续提供新闻快餐,观众即时消费,发出几声唏嘘与怒骂,然后又被媒体带入另一段狂欢,之前的新闻则被遗忘,新闻真正的本质也就被忽略。

对于媒体如何安排观众想看的新闻与应该看的新闻,剧中男主人公跟前辈记者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他对前辈记者说他有一张韩流明星演唱会的门票,在前辈记者为得到这张演唱会门票开心兴奋之际,他接着又说前辈的体检报告出来了,前辈患有胰腺癌。这位前辈记者听完后震惊又愤怒地埋怨男主人公为什么不早点说。男主人公说,前者是前辈想看的新闻,后者是前辈应该看的新闻,这样的顺序也是按照前辈们的意思安排的。这样的比喻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媒体不应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更应该追求独立与责任,首先报道观众应该看的新闻。

结语

一部“颜值”爆表的韩国偶像剧,不仅仅有俊男美女的打情骂俏和狗血情节,更处处触及新闻行业的软肋,用戏剧的演绎叩问媒介的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如果新闻记者都拥有“匹诺曹”精神,或许新闻会更接近其本质,更能触及真相。

猜你喜欢
前辈
前辈栉风沐雨奏会计强音 吾辈继往开来谱时代新曲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我的黄埔前辈”主题征文启事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能赢吗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留学前辈的26个建议,不能再中肯了!
三十年同行,共铸辉煌:感恩前辈、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
有心育才是前辈 矢志报国看后生:颜正明与二百五十八个特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