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兴起的社会背景要素研究

2015-10-28 11:42张相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电视栏目综艺影视

张相涛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综艺电影兴起的社会背景要素研究

张相涛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综艺电影的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因素,一方面综艺栏目的大发展为综艺电影的兴起提供了丰沃的艺术土壤,另一方面传统电影日益单调的银幕景观也需要综艺电影提供新鲜的节目内容,同时影视受众群体的细分化趋势为综艺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综艺电影;社会背景;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2014年春节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同名大电影以近7亿元的票房震惊电影圈,虽然被很多业内人士批为“根本不是电影”,但不妨碍嗅到商机的同类电视综艺节目继续奔上大银幕。

当综艺电影迅速在市场上抢占半壁江山并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诸多业内人士和知名影视导演却对综艺电影的发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忧,认为综艺电影在艺术特性上与主流传统文化倡导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驰,同时综艺电影也极大扰乱了电影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综艺电影会使电影投资人减少对主流电影的投资额度,长久下去,国内电影会刮起一阵阵综艺之风,这与国内当前文艺政策格格不入。

除此,从影视制作的流程和规律角度来看,业内人士提出真人秀大电影的拍摄周期都非常短,大都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来拍摄,后期制作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就上映。“名导大片往往都得策划好几年才能上映,让他们心里咋想?这些作品即使不是圈钱,就是想挣快钱。”针对以上种种观点,争议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影视拍摄与制作周期短,忽略了电影的基本制作流程和规律层面,因而综艺电影又被称为是“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怪胎”。

然而,不可否的是综艺电影在一定时期获得了市场和受众的认可,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综艺电影的受众群体面相对较为狭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艺术价值相对较低,但它满足了特定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因此必然具有它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和市场背景。

一、综艺栏目的大发展为综艺电影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艺术土壤

近三年,综艺电视栏目可谓是一枝独秀,各种节目类型的价目形式犹如雨后春笋版纷纷登场亮相。北京卫视创新性的推出了人文+综艺形式的揭秘类电视栏目《档案》,江苏卫视以剩男剩女为内容开播了曾轰动一时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而随着《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两档真人秀电视栏目的开播,综艺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正是在如此之多的综艺电视节目纷纷登场亮相的时刻,综艺电影顺势而为登上院线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艺电视栏目是综艺电影的依赖基础,综艺电视节目所积累的人气效应为综艺电影的热播提供了坚实的受众群体保障。在物质生活处于严重饱和状态下的当代中国,综艺影视节目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娱乐放松的方式,只是这种由综艺电视栏目改变的综艺电影打破了影视制作的传统规律,对市场产生了强烈的观念冲击。

面对受众对轻松、幽默、搞笑的节目的急切需求,综艺电视栏目本身在为观众生活服务的同时就已经为综艺电影的兴起奠定了深厚的市场和受众土壤。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并非综艺节目的一成不变就能够使电影的创作和制作规律成为众人坚守的根本,面对综艺电影的兴起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因此业内人士更应该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思想理性、客观地看待它所带来的影视创作理念上的改变,尽管综艺电影在内容上缺乏儒家和传统认知的情感部分,但是它对受众所带来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冲击也丝毫没有否定儒家的传统认知理念,所以面对综艺电影的高票房,综艺电视栏目所积累下的受众群体是最大的贡献。

在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兴市场,综艺栏目满足了受众对精神层面内容的渴盼需求,也正是在综艺栏目的日益发展并壮大的社会现实背景下综艺电影的兴起才能够有足够多的受众为其买单、叫好,这充分体现了综艺电视栏目是综艺电影兴起的艺术土壤,而综艺电影也将成为综艺电视栏目发展的新形态。

二、传统电影日益单调的银幕内容需要综艺电影提供新鲜的节目内容

如今,在各大院线,以人文历史、情感纠葛、搞笑卖怪、公益环保、理想追求等内容为主的电影占据了荧幕的主要位置并一度成为引导中国电影发展的主力军,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现实类电影,受众在一边为其叫好的同时还在批评这些电影缺乏内容上的创新,单调、乏味、枯燥甚至成为了这些电影的标签和代名词。

正是这些原因,受众也在借助特殊的渠道努力寻求新的节目内容,在肯定了传统电影所带给社会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在渴求新内容的出现,并不断用受众自我的认知方式评判新的电影类型,这类电影就是综艺电影。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教授职新卫认为“综艺电影的出现在形态上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制作理念,对于传统电影而言拍摄周期长、环节多,例如前期的酝酿、策划、拍摄以及后期的制作和处理等,综艺电影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佳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能够及时满足受众的新鲜感和兴趣点,这种快餐式的电影是与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新类型,既可以在内容上做到创新周期短又可以在视觉和心理上实现最大传播效率,本着存在即合理的理念,综艺电影同样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段阶段的必然产物。”

诚然,在节目内容上《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这两部综艺电影传递的是一种快餐文化,电影的内容也添加了情感因素以求实现综艺与人文的平衡,既不回避综艺电影的娱乐本质也不失综艺节目的轻松与诙谐,虽然快餐电影的生命周期较短,无法与经典人文电影相媲美,更不可能在短期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新形态,但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和市场的积极反馈,今后综艺电影在内容上也必将打破单一叙事或者单一娱乐的节目形态,因此以人文为主导的综艺电影将会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影视受众群体的细分化趋势为综艺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受众细分化是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思路,受众细分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影视的受众群体,这与综艺电视节目前期积累的人气效应密不可分,细分化的受众往往在内容与形态上对自己所喜爱的电影类型有更高的视觉要求和期望,这就决定综艺电影在画面构图、取景、结构与编排上与传统电影有所差异。这部分群体一方面是综艺电影创作人员或者投资机构获得市场收益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细分化的受众也为综艺电影的制作和搬上院线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因此,满足这部分特殊受众的需求就需要综艺电影在各个环节都应该有较高的水准和辨别力。

综艺电影的特殊性在于形态上与传统电影相比更具有灵活和开放性,既不刻意遵循固定的叙事模式也不束缚在死板的影视结构上,往往采用一种自由、多变、多结构的形态组织故事内容。除此,综艺电影在时间节点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它常常在综艺电视栏目热播的前提下借助特定的时间段实时播出,这就要求受众恰好在时间节点上有足够的时间去观看这类电影,要想确保时间节点的选择恰到好处就必须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化。可以说没有受众的细分化综艺电影就如一条腿走路,摇摇晃晃,最终消失在贺岁片的狂轰乱炸之中。

然而,事实上从综艺电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还不能说明所有综艺电视栏目都可以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影院,面对市场的质疑和业内人士的批评,综艺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个个都能赚的盘满钵满。无论是市场发展提供的艺术土壤还是受众对电影新形态的强烈期盼,遵循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综艺电影在创作中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综艺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受众基础,才能越走越远。

J905

A

1005-5312(2015)11-0129-01

猜你喜欢
电视栏目综艺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影视风起
影视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