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写手

2015-10-27 09:26施立刚
中国艺魂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人写字书写

人们历来对书法家有偏见,讲书法是末技,书家属末流。《非草书》中将书法说成无益于社稷,无益于民生,一无是处。而现当代书法的虚假繁荣,急切的沽名钓誉,给社会环境及个人身心带来污染,资源浪费啊!费纸、费墨、费钱,但决不肯费时。按时髦的说法,书法是一门操控时空的学问,书法家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经营形意上的空间。而现在都讲速成,快餐。写书的人、书写的人债台高筑,作品、写件既然作为流通的商品,就必须追求尽可能短的生产时间,因为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没有等待的耐心。

做一件作品不可能像古人那样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五日一石,十日一水,那就等着饿肚子吧!所以,我很向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状态,那样我就有三年的时间去积累思绪,去净化自身。人们听了可能会觉得好笑,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基本上也要到吃不动、喝不动的年龄了。在书法这个行当里泡久了,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衰落。不管是名公巨卿,还是获奖新贵,在他们身上你永远看不到这个行业还有多少希望。

近十年来,只感兴趣于死人,尤其是对于死去上千年的人。传统的文人书写方式,即便是外在张扬类的,其背后的笔墨韵味也仍是内在、内敛的。故书法的传统精神是反对过于表现,强调虚空、讲究含忍。墨色浅谈,笔触清洌,寓内敛于旷达,隐洁秀于沉雄。没有与书法的精神相匹配的心态、修养,做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么多的展览、比赛,背后的经济利益把我们写字的心搞得热血沸腾,让你静不下心来写字,让你静不下心来面对古人。很多人都在写展览体,为了展览不顾一切。当今国人的书写正在慢慢失去文化修养,回看我们的书写,究竟还有多少中国人文的标志,剩下多少内涵一虽然我们在做表面上看去是很有修养的事情。作为一个书家,首先心里上应该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要有文人的心境,追求文人的生存状态,哪怕仅仅是心灵距离上的接近。现代“书家”的投展现状跟古人书写的初衷大相径庭,都说书画怡情,修心养性,怎么还会有为了投书展写死的?

我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字关注有多少。挂在展厅,印了集子,我经常这样问自己:读懂了自己没有?字里面有没有用笔,是不是只有一个躯壳?如果去修正,会强调什么?是强调字的大小。线的粗细?还有东西要修正吗?经典的法帖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当书写没有了感觉,则要自我反省。近阶段最困扰我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思考太少,第二约束太少。因而,总觉得写得太放,杀气太重,沉不进去。问题可能是,以前养成了随意、没有法度的书写习惯,因此,摆脱不良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很重要的。

既然是写字,就必须有写字的方法。

写字一定要磨墨。磨墨的过程是墨在磨自己,磨的神凝虑静,磨的卷黄灯青。快餐式的书法是不講究这些的,它们将最终为文房行业的暴利劣质推波助澜。

近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临摹一定要渐渐地接近原大才行。人体的结构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纤手巧,乃造化之功。书写之所以依赖于手,取决于脑,是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书法家的素养、品味影响着手的操作,这一切可溯源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古人的手和我们现代人的手没多少差别,他们写字执笔的方式跟我们现在也没有太大差异,想要学到个中奥妙,当然是应该慢慢地接近原大才行。按照这样的想法,通过认真临帖,我慢慢知道什么叫做分寸。因为这些东西,字帖里面都会告诉我,行笔的轻重、提按、开合、挪让,这些总结成两个字,就叫做分寸。在临摹中去学会控制好这个分寸,对人与书都是双修的。当然开合不仅是指字的间架,也包括笔锋书写过程中的开与合,聚与散。这样去看待临摹,不仅兴趣会逐渐专精,修养也会有很大提升。

这样,由临摹到创作,就不仅是一个技术、技巧的熟练、累积的过程,也不是将字体中的字撮合成一件作品“集古字”那么简单,而是由“心”到“技”的一个全面检验的过程。每一笔落下去了,它反应出来的既是平时的技术、技巧训练——一种瞬间造型能力,同时,也必然对应着你对这一笔与内心关系的理解。一笔如此,一件作品更是如此,它们最终展示出来的是你这个人。很多人临帖能力很强,但到了创作则依然故我,临摹似乎文静,创作却依然粗野,缺的就是这种技道双修的修炼,仅仅从视觉层面着手,心与手必然相违,一到创作就露馅了。潘天寿先生说:八大、石涛全是从蒲团中来。内心放下了,这是一个最终极的状态,浅陋如我者,虽是心向往之,或许终生也望不到这种境界。但古人常说“静故纳群空”一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沉静的状态中,或许不是什么难事。“静故纳群空,空故纳群有”一真正的书法首先要求我们全部的“人”进入到一种“写”的状态,以“写”去理解古人,理解自己一“同情理解”才算是进入到书法的门槛了。这是第一步,如来圣境、需要从粥饭僧做起。我觉得,能够这样,就已经蛮有文化了。

我辈与文化缘薄,少时长于农村,没见过三字经、弟子规,更没读过四书五经。在被窝里指点前辈先生,均是因为缺乏教养、没有敬畏之心。走出校门才知道该学的都还没学,要记的都没记住。对文化没了概念,于是写字就成了简单的抄书,不求甚解,只求不抄错就好了。写字和书法的距离十分远,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我写的都不是书法作品,只不过是一种平常的书写,只是写字的一种形式。书法,被人弄得太玄乎。还是先书,会书写了再求法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做个写手再说吧。

施立刚,原名施立江,1978年出生,浙江省萧山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书法专业。2003年全国大学生书法大奖赛一等奖。2004年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等奖。2004年全国第一届青年书法篆刻最高奖及探索奖提名。2005年浙江省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等奖。2012年中国文化部群星璀璨艺术大展书法类金奖。

猜你喜欢
古人写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好玩的古人
我学写字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学写字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