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优势

2015-10-21 16:40李祝有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颅脑新生儿特点

【摘 要】新生儿脑颅比较脆弱,也容易受到伤害,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如果不细心照顾,婴儿脑内存在的风险系数会增加。本文将着重浅析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的重要价值,目的在于更科学的评估出新生儿颅脑内的敏感程度。

【关键词】新生儿;颅脑;特点;优势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NICU)迅速发展起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其他危重新生儿日益增多,抢救成功率、存活率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类脑损伤伴随增加,因而更促进了颅脑超声技术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很多国家将颅脑超声检查作为新生儿病房及NICU中的危重儿脑损伤常规检查和筛查手段。尽管当今CT/MRI一起的影像学发展引人注目,但对于新生儿来说,超声以其无创、便捷、可床旁检查的优势,仍不失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为了能够及时检测出来新生儿颅脑内的敏感程度,在临床上一般都会选择超声波的方法去评估。而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这一方法的发现为临床上解决了许多的难题,

一、超声对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具有的特点

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好,可靠性高,无创性能好,避免射线辐射还可以床头操作,广泛适用于新生儿,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脑损伤的患儿,能对其病情进行及时检测和随访。

超声检查可以在普查、随访、早期诊断中发挥用途,但它的定性准确性和敏感性不如CT和MRI。CT是目前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肝癌形态、血供情况等,它的分辨率高,尤其是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具有高度特异性。

新生儿出生后开展颅脑超声筛查,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给予早期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新生儿检测颅脑彩超目前做得不够普及,早产儿和呼吸窘迫的足月儿检查颅脑超声的患儿很多,超声都能及时根据患儿的当时情况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有的新生儿没有明显的异常临床表现,许多家长和主治医生往往就忽略了颅脑超声的检测,结果有一部分新生儿脑内疾病被漏掉了,本可以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却错过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现在举国上下都提倡优生优育,年轻的父母对胎儿的健康更是关注和重视,所以新生儿做颅脑超声筛查是必不可少的,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筛查中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二、颅内出血

在新生儿易患疾病之中,颅脑病变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出血一般情况之下是由于围产期或是产后留下的伤疼引起的,它会阻碍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严重的情况之下甚至会导致人的死亡。颅内出血一般情况下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分成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小脑内出血。其中硬脑膜下出血常常与足月儿,常与产伤有关;早产儿所特有的脑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的解剖学结构,是早产儿好发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发生蛛网膜下出血和小脑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则与产伤和窒息有关,但前者多见于足月儿,后者多见于早产儿。在四种颅内出血类型中,尤以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高和危害最大。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尽早确诊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颅内病变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三、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接收的新生儿颅脑疾病患病例共606例,其中男320例,女286例,早產儿50例,过期产儿30例,足产儿526例,例胎龄在30周至44周之间,新生儿体重在0.6千克至5.8千克之间。临床上诊断为在产后窒息的案例共计28例,新生儿缺血性脑病121例,颅内出血251例,脑膜炎36例,大脑内感染40例,其他疾病130例。

1.2 使用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ALO KA5500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通过前囟作冠状、矢状面扫查,观察双侧大脑半球和整个脑实质回声结构、透明隔腔大小,测量双侧侧脑室前角、后角、纵径宽度、第三脑室大小,前角距中线距离,中线距双侧颅骨距离。

四、实验结果

1、超声能够检测出颅脑内疾病

脑内疾病存在的风险系数较大,且在外面无法看到脑内问题。而超声能够解决此问题。颅脑疾病通过超声观察,则能够检测出脑内存在疾病的新生儿。通过观察后发现,脑颅内出现缺氧状况的患病婴儿,年龄1周岁左右发病率有172例,声像图显示脑颅内回声较大,弥漫性强,大脑内的结构模糊,难以辨认。除此种情况外,大脑内出血状况179例,其中轻度出血66例,中度出血43例,重度出血21例,单纯脑实质出血37例,脑室扩张13例,在13例脑扩张案例中,有53%是由颅内脑感染,使脑实质回声增强增多、壁增厚,还出现部分絮状回声。

2、从临床试验中发现,超声随访I级、fl 级、fl 级PV H -IV H 治疗效果比IV 级PV H 4 V H好

通过对新生儿的超声检查后发现婴儿在生下来后的第3周后的患脑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如果每个3至7周就加大力度的治疗一次,那么及时发现脑疾病和治愈脑疾病的概率就越大。一般情况之下,患脑出血的婴儿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以后,其病情会慢慢好转,脑内回声也会逐渐降低。在2至3周后,其原室原室管膜下出血病灶呈低回声或无回声,直到在最后完全消失。在此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采用PV H 4 V H 治疗,也会在一定时期后面进行一定的追踪复查,经过一定的时期以后脑室内的异常情况会慢慢消失,脑室内会恢复到正常状况。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多与宫内病毒感染有关,超声表现多为单个或多个,回声壁薄,层次清晰,而脑出血后囊腔改变所形成囊腔较大,单个壁不规则,可与侧脑室相通或不相通。

五、讨论

新生儿大脑处在发育的初始阶段,其前囟没有完全的闭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把其当做一种透声窗使大脑里面的结构更加清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把婴儿的病情诊断清楚。新生儿缺氧导致的缺血性脑病是最常见的一张病况,其表现在大脑水肿。由于超声对脑水肿比较敏感,周围弥漫的轻度回声加强,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变窄或消失,并伴脑动脉搏减弱。如果采用CT去检测大脑内水肿状况,其工作效率会低于超声,也打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旦选择超声探测情况,则选择探测病情的诊断时间应该在婴儿出生后的一周内,出生三周以后进行复查,进行复查的目的在于及时的发现病变,也为日后的治疗打下一定的基础。

早产儿容易患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症,这也是一种由于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疾病。通过采取超声的形式进行检查,则会容易发现脑冠状切面上得三角回声区。一般情况下,超声诊断出来的病程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是充血期,所谓充血期是指在生后的一周内,超声测验后的结果是脑袋周围的回声明显增大;第二个周期是相对正常期,所谓相对正常期是指在生后的一到三个周内的这个阶段,婴儿无明显的异常情况。第三个周期是囊腔形成期,这个阶段的脑内囊肿开始慢慢在超声检测中被发现,先是由芝麻绿豆大颗开始慢慢逐渐形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第四个周期是囊腔消失期,在此阶段,囊肿的状况有所好转,会由慢慢的大颗变为小颗粒,当然,若要进入到第四个期,最早也需要在婴儿的第个周的成长期,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良好治疗。所以为了使病情早日得到康复,针对早产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现有早期PV L改变就应动态观察,每周1次,直到病情稳定。也需要在患者家长在合适的阶段配合医生做合适的治疗,切记过于急躁,反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婴儿若在成长期脑室内被感染,那么超声在检测的时候能够迅速得找到液性感染去,也能够清楚找出周围的脑室。脑室增大的发生期一般在早期就会出现,其会出现的特征有:侧脑室前角加宽变圆,并且会沿着脑室外一直延伸,如果内脑室周边的延伸线小于10mm,则可以诊断为轻度脑室增大,如果延伸线在11-15mm之间,则脑室是中度增大,如果延伸线在15mm以上,则可诊断脑室重度肿大。除此之外,其他的脑室增大部位也可以测量出来,比如在测量侧脑三角部或后角处之时候应该采用相同的部位和测量尺度,这样一来是為了获得一个客观的结果,定期超声检查对临床医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或颅内感染后脑室增大及脑积水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好处。本研究中的超声检测明显比CT检测要科学可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六、结语

从以上试验可知,超声检查方法存在的优势有很多,比如它价格低、可靠程度高、对人体的损害小、队颅脑中央部位的辨识度高、可反复操作。为了能够对婴儿的病况进行早日的诊断,也为了能够对治疗过程进行前后对比,选择超声治疗方法是首选,这也对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超声在新生儿颅脑超诊断中存在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爱,孔令校.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学,2012(04).

[2]林淑莲,卜秋强,洗云开.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学,2012,(09).

[3]王东轩,武辉,朱丹.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J].2010,(08).

[4]武晓静,王艳.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03).

[5]周丛乐.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01

作者简介:

李祝有,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毕业,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人民医院B超室。

猜你喜欢
颅脑新生儿特点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