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复性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2015-10-21 16:40张建芳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小儿

张建芳

【摘 要】目的 探讨难复性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100例患者,治疗后均对其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 Ⅱ度预后手术组的总治疗优良率为92.86%,保守组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4.12%,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度预后手术组的总治疗优良率为83.33%,保守组治疗的总优良率为66.67%,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儿的“学步期”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最佳时期,此外,适当的康复治疗和运动治疗对股骨头骨骺缺血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治疗方法;康复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1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100例患者,并对其随访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现归纳如下,希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998年1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100例患者,共106髋,其中男67例,女33例,入院年龄在12到24月之间,平均16月,。就诊时间为3h-10d,平均3.9d。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的髋关节脱位,排出先天性疾病患者、心肾功能不全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其按Tonnis分级,Ⅱ度76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42髋,采用保守治疗者34髋。Ⅲ度30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18髋,采用保守治疗者12髋。对所有患儿的入院年龄、骨头发育情况,家庭背景及生活环境进行统计学SPSS17.0的分析,其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性试验。此外,此次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主要采取传统的手法复位,在治疗期间辅以牵引术和按摩。在复位过程中注意患儿应采取仰卧位,以听到“弹响声”且后股三角部位成正常的充实饱满状态时为复位成功。初次固定后,进行X线片检查,每月复查,6-8个月后,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解除所有固定,對于因固定时间较长而出现肌肉痉挛的患儿应着重对其进行按摩或牵引,以帮助患儿及早恢复,而对于在麻醉下复位的患儿,在复位期间,常会因髋关节压力或阻力增大而产生不适,有些还会导致复位失败或再次脱位,此时应对内收肌群进行检查,并采用双下肢悬吊(Over hesd traction)对抗皮牵引,以调节内收肌群紧张的状态,但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以2周为宜。

1.2.2 手术治疗 根据患儿的情况主要采用骨盆截骨术(关节囊切开、Salter 骨盆截骨术、关节囊成形术、石膏和可调节外展支具固定)、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其中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主要应用于脱位程度达Ⅲ度的患者,股骨近端的短缩截骨,在可以降低因髋关节脱位而增加的肌张力的同时,还能避免在髋关节复位恢复期间骨头坏死的发生。而股骨近端的旋转截骨,则可对前倾角进行良好的矫正,并增加股骨头与髋臼同心圆复位的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髋关节功能临床评估主要采用的是经改良的McKay标准[1],而有无并发症(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判断依据为按Salter标准[1]。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Ⅱ度预后手术组的总治疗优良率为92.86%,保守组治疗的总优良率为94.12%,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手术组在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现象。Ⅲ度预后手术组的总治疗优良率为83.33%,保守组治疗的总优良率为66.67%,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保守组在随访期间有1例出现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现象。详见表1、表2。

表1 Ⅱ型发育性髋脱位手术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优良(率) 差(率) 总计

手术 39(92.86) 3(7.14) 42

保守 32(94.12) 2(5.88) 34

总计 71(93.42) 5(6.58) 76

X2 5.33 7.21

p 1.281 1.884

表2 Ⅲ型发育性髋脱位手术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优良(率) 差(率) 总计

手术 15(83.33) 3(16.67) 18

保守 8(66.67) 4(33.33) 12

总计 23(76.67) 7(23.33) 30

X2 7.11 8.54

p 1.943 1.346

3 讨论

从上述结果而言,笔者认为对于Ⅱ型发育性髋脱位的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此种方法不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患儿与家属所存在的负担以及术后并发症也较轻,此外,随着孩子不断的发育和骨头的生长,一旦复位成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髋臼和股骨头正常的同心圆关系,特别是在股骨头骨骺缺血的发生方面,可以在病变早期对其进行良好的可逆性改变。

而对于于Ⅲ型发育性髋脱位的患者,当患儿的髋关节脱位达Ⅲ型及以上时,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恢复,此点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原因一方面是本文试验例数较少,二则是因患儿或主治医师的差异,但在并发症和临床恢复优良率方面,笔者则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因为此程度的儿童无论是在髋关节方面还是在其周围的软组织方面都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改变,此时,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更能对其进行良好的纠正,最快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功能和外形。

参考文献:

[1]芦天亮,李连永,赵群,等.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治疗后股骨头骨骺坏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9):729.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小儿
小儿难养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警惕小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