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5-10-21 16:40韩小英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酯有效率发生率

韩小英

【摘 要】目的 评估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单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关键词】螺内酯;贝那普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以及心衰加重等[1]。由于该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本次将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在其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我院,均符合有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同时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逐一排除[2]。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43岁、79岁,年龄均值(56.8±2.4)岁;心功能分级:II级8例、III级16例、IV级12例;原发病灶:13例为冠心病、10例为高血压心脏病、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对照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42岁、78岁,年龄均值(56.9±2.3)岁;心功能分级:II级9例、III级15例、IV级12例;原发病灶:12例为冠心病、10例为高血压心脏病、9例为扩张型心肌病、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2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需采取常规对症方法治疗,即指导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控制饮食,以低盐类食物为主;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呋塞米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单用贝那普利,将首次给药剂量维持在2.5mg,进而以患者耐受性程度及血压情况为依据,逐渐将贝那普利的剂量增加,但需控制在≤40mg。观察组患者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其中,贝那普利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在螺内酯方面,每次使用20mg,1次/d。2组患者均治疗30d,然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

1.3判定标准

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即为: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心功能改善2级,或达I级[3];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1级;③无效:均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两项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视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显效27例、有效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干咳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中,干咳2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于心脏病群体,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诸多,如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心衰加重以及急性肺水肿等。由于在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以往临床有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的病例,即指导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控制饮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呋塞米等常规药物,但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次研究重点提到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其中,贝那普利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得到抑制,同时能够发挥扩张血管之功效。而螺内酯则是一类特异性醛固酮拮抗剂,能够使心肌纤维化得到抑制,同时具备保钾利尿之功效。有学者[4]经研究证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对照组3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单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可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长煜.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5):51-52.

[2]黄顺来.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04):75-76.

[3]张冰.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6):142-143.

[4]王林华.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7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16-417.

猜你喜欢
内酯有效率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肠胃舒胶囊中的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很有效率
细胞自噬对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