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肌梗塞病人的症状及护理

2015-10-21 16:40于丽香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症状护理

于丽香

【摘 要】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高达35%--55%,心肌梗塞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肌梗塞;症状;护理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心肌坏死。心肌缺血在临床表现为胸痛,胸前区不适,重则有频死感,急性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心电图反映性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及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前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工作紧张、压力过大、體力劳动的减少、饮食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心肌梗塞的发病已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2014年共收治心肌梗塞患者58名,其中男性45名,女性13名,心肌梗塞的部位:下壁8 例,广泛前壁18例,前间壁32例。年龄:32-50岁33例,50-72岁25 例。其中出现心肌梗塞前兆住院的患者有18名。

2. 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2.1前兆: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疼痛以绞痛、刺痛、闷痛为主,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

2.2 症状:

2.2.1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可伴有烦躁、自汗、恐惧,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

2.2.2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2.2.3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重症者可有疼痛或呃逆,出现呃逆时多预后不佳。

2.2.4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2.2.5 低血压和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收缩压若疼痛消失后仍低于80mmHg,则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

2.2.6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出现,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3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3.1 溶栓的护理

3.1.1 溶栓前的护理

3.1.1.1 环境 立即置病人于抢救室或CCU病房,保持相对安静,专人护理,床边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引装置、呼吸机均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车内备齐各种抢救药品。

3.1.1.2 吸氧 采用鼻导管给氧,早期流量4~6L/min。72小时后改为低流量吸氧。

3.1.1.3 心电监护 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

3.1.1.4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条 一条选用静脉留置针,供溶栓及输注药液;另一条静脉通路可根据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补液及随时应用抢救药物。

3.1.1.5 遵医嘱给予充分镇静止痛 一般用吗啡10mg或度冷丁50~100mg·im,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3.1.2 溶栓后的护理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产生的治疗效果。

3.1.2.1 使用尿激酶后必须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有无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的征兆;有无牙龈出血、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征兆;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并注意尿及分泌物变化。

3.1.2.2 护士必须熟悉判断再通的指标:①胸痛在溶栓后2h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用药后2h内回降大于50%;③用药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心肌酶(CR-MB)峰值提前出现(14h内)。只具备其中2个即可判断再通。但①、③两个组合除外,因此要2h监测CR-MB1次,30min复查心电图1次,随时观察胸痛改善情况。

3.2一般护理:

3.2.1休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3—7天,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从第二周开始,可鼓励患者床上作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两周后可扶患者坐起、病情稳定患者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

3.2.2心理护理

3.2.2.1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发病急且病情较重,加上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有濒死感,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在此期间,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首先护士的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主动介绍监护环境及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3.2.2.2松弛的心理护理: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心理,不听劝告。对此型患者我们采取关心、鼓励、宣泄、疏导为主的方法。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快速好转。

3.2.3.饮食护理:心肌梗塞病人发作时应禁食,2天内可以进流食,之后改为软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低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应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吃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在于它的并发症的出现,常常导致死亡。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4康复指导

4.1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4.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的供应,应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3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因增加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预防便秘、肺内感染等并发症。

4.4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睡眠,避免熬夜。

4.5按医嘱服药,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以备急需。

4.6定期复查。按医嘱定期复查,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发现病情变化的自救紧急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2):61

[2]黎晓宁.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111-112.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症状护理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和治疗黄金时间
原来我们都有病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并行?
警惕青年心肌梗塞